把握“隐形冠军”的发展密码
2021-01-10何小民
何小民
南风窗:“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这两个概念都有各自的认定标准,他们所指的是一类企业吗?为何制造业居多?
邓地:根据《隐形冠军》的作者西蒙教授提出的最新标准,隐形冠军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在某一个细分市场拥有本大洲第一或者世界前三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低于50亿欧元,不为大众所熟知。
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也就是企业的市场地位,换句话说,“隐形冠军”的重心在“冠军”而不是“隐形”,因为“隐形”更多的是行业特点造成的,而不是企业规模或者企业家个性。
“专精特新”其实在2011年就提出了,现在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四类,而小巨人是最接近“隐形冠军”的一类。
事实上,在和工信部的专家们交流中,他们也提到“专精特新”概念确实受到“隐形冠军”概念的影响,不过,在“专精特新”企业中,有九成是制造业细分领域且非常关键(对国家或者产业链而言)的领域企业。
但是西蒙提出来这个概念并不是这样的原因。1986年,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西蒙,巧遇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奥多·利维特。西奥多·利维特问西蒙:“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1/4,为什么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
当时,互联网科技、服务贸易都还没兴起,国际贸易主要是制造业和原材料的出口,在追溯德国出口强大的理由时,自然会找到制造业企业,但当时德国的大企业不及美国的1/3,如此一来,西蒙的答案很清晰:真正支撑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是少数大企业,而是大量在各自细分市场默默耕耘、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于是便有了“隐形冠军”的概念。
南风窗: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发展都曾经历过是专注主业、聚焦细分市场,还是多元化发展的选择难题,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该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邓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的问题,需要管理者想清楚,经营这家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选择多元化路径的公司,它们的成功是被规模和短期的利润所定义的,而专注细分专业赛道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的成功由竞争力和长期生存能力所定义,用华为任正非的说法,企业“经历九死一生你还活着,就是成功”。
以全球最强的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为例,2020年它的销售额为1100亿人民币,不足碧桂园1/7;但市值21500亿人民币,是碧桂园的12倍。事实上,光刻机曾是飞利浦的一项业务,但被高层视为“没有任何意义”,于是被剥离出去,成立了阿斯麦。成立之初,员工才30多人,在临时板房办公,差点因资金断裂关门。但从成立开始,阿斯麦就一直专攻光刻技术,从一家行业不知名的小企业,成为行业巨无霸,目前,阿斯麦占据了光刻机市场74%的份额。
目前,在我国,不论市场环境还是国家政策,都有明显的转换,这对企业家和新一代的创业者是个很大的考验。企业家要想清楚,是讲好资本故事、快速赚钱,还是坚持可持续、长期生存发展?
南风窗:在这个问题上,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经历能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哪些借鉴?
邓地:隐形冠军企业信奉的是“做进500强不如做足500年”的长寿价值观,即相比企业的规模,它们更看中企业的寿命。一项调查显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9年,而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寿命的中位数是66年,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但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是4年。
梳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路径,我觉得是有一些明显的战略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它们都坚持聚焦主业和持续创新。聚焦细分市场就意味着,企业选择做“小池塘里的大鱼”,在聚焦小众市场时,企业会更有危机感,促使它们将自身产品做得不可替代,这样,企业不仅能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也能拉长自身发展寿命。
其二,它们都擅长国际化运营。国际化运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分散风险,也能更早的发现危机和机遇。例如,有一家专门生产牙膏管的隐形冠军企业——爱索尔包装,它占据了全球复合软管行业1/3的份额,总部设在印度。而它在中国的子公司成功地把客户群体从日化企业,拓展到了化妆品和药品企业,在扩大企业的“池塘”的同时,也提升了利润率。
其三,它们的管理大多是家族式治理。目前,在德国,仍有2/3的隐形冠军为家族所有,且这些家族企业中,约八成为家族治理。如真空泵行业隐形冠军Busch SE,目前就是家族两代的5个人管理。
家族式治理的“隐形冠军”企业,一般会采取极为谨慎的财务政策,且能较好地践行长期发展主义。德国阿莱是全球专业摄影机隐形冠军企业,它的转型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9年秋天,他们在新的数码相机还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况下,做出停止生产胶片机的战略调整,之后公司经历了整整10个月,没有一分钱收入,且没有裁员,而这个战略能执行下去,主要得益于家族管理者的果断坚持。直到10个月以后,数码机开始重新销售,他们才活过来。
南风窗:当前,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扶持以及融资便利提供了很大支持,站在隐形冠军企业的角度,它们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支持?
邓地:当前,国家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肯定是好事情,说明社会在关注这些企业,但我希望,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是它们短期内创造了多少财富,规模增加了多少,而是对它们给世界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在某个领域的长期投入和技术钻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
换句话说,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个支持创新和长期主义的社会氛围。现在的隐形冠军企业大多是技术驱动,要想营造这样的氛围,首先要确保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其次是整个社会对不同职业专业性的尊重,这一点德国就做得很好,主要因为,德国手工业行会的传统保留得比较好。
此外,要发挥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辅导。如,德國的弗劳恩霍夫协会被称为“科技搬运工”,也是德国乃至欧洲最著名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推动当前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产业,并迅速转化为市场成熟产品。
(摘自《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