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荒漠化治理的社会效益研究
2021-01-10任亚萍
□任亚萍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甘肃 武威 733000)
荒漠化作为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在荒漠化防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且成效卓著[1]。
目前,关于荒漠化治理效益评价的研究是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2]。学者对荒漠化治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研究较为透彻,对社会效益的研究则相对欠缺。因此,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出发,以武威市荒漠化治理的直接受益者为研究对象,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威市荒漠化治理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1 数据来源及样本人口学特征
荒漠化的治理中,当地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尤其是曾经被恶劣生存环境困扰的群众感受最为深刻。因此,对武威市沙漠周边的一些农村、社区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武威荒漠化治理的社会效益开展研究。
调研选取了凉州区长城镇、古浪县黄花滩镇、古浪县西靖镇、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民勤县薛百镇、民勤县蔡旗镇等地300名居民群众作为调研对象,去除缺失值和无效值后,共获取有效样本292份。样本的基本特征见表1。
2 武威市荒漠化治理的社会效益分析
研究从群众身体健康、对现有生活的满意程度、生活水平、参与治沙的企业和人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及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武威市荒漠化治理的社会效益[3]。
2.1 群众身体健康改善
近年来,武威市荒漠化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生活环境改善,让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在身体健康方面受益良多。当问卷和访谈中提出“您认为武威市的荒漠化治理给您及身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多大影响”时,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很多访谈对象都表示荒漠化治理给自己及身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改观。
访谈对象LGR(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村民,男,50岁)说:“这个影响肯定很大。过去有句话叫‘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尤其是春秋两季,沙尘暴刮得满大街的人都是灰头土脸的。这些年政府重视治沙,感觉沙尘暴没那么多了,环境好了不少。现在的人就比以前寿命长了。以前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鼻炎,这个病就跟沙尘有关系。现在也有,但是跟过去比就好多了。”
表2 身体健康改善情况
访谈对象WNJ(民勤县三角城机械林场红沙梁护林站职工,男,58岁)认为,治沙对人的身体肯定有影响,现在当地人的身体比过去好多了。以前这里有得沙眼病的,现在很少听到。40年前他还是小伙子的时候,进沙漠时,风沙打得嘴都张不开。那时候人被沙漠“欺负”得无法生活,很多人都迁走了。现在这种现象不多了,林子多了,空气好了,土地没有以前那么干旱了,水质也好了,人们不用和着沙子吃饭了,身体比以前好了。
随着荒漠化治理进程中自然生态不断修复,武威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对于本地居民而言,在身体健康方面一个最显而易见的改观就是以往由荒漠化、干旱缺水引发的一些疾病,现在发病概率大幅度减少。
2.2 群众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与日俱增
除了身体健康方面的改善,群众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也与日俱增。关于“您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吗?”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对现有生活满意及以上程度的占到97%,不太满意及以下的仅占到3%,说明武威市居民对于现有生活的满意度非常高。
访谈中当研究者提出“据您了解,您现在生活的地方旅游景点增多了吗”“您经常跟家人一起去这些地方放松身心吗”“相比以前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更惬意了”等问题时,一些受访者体会较深。
访谈对象SZ(民勤县宋和村村民,男,59岁)说:“民勤现在旅游的地方也多了,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红崖山水库、防沙治沙纪念馆、摘星小镇、青土湖都是。以前哪里去都是沙,现在水也多了。家里人有时间也会到这些地方转转,比起以前人精神多了。”
访谈对象MCS(凉州区科技巷社区居民,男,34岁)表示,武威现在环境好了,旅游的地方也多了,城里有很多休闲旅游的地方。现在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到周边转转、散散步。东面的就到天马湖,西面的到湿地公园、西郊公园。周末、节假日就到路程稍远的地方,像冰沟河、白塔寺这些地方去放松一下。以前环境质量差的时候,去的地方也比较少,现在生活越过越好了。
在武威荒漠化治理的实施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给当地群众精神带来了极大的振奋,让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另一方面与以往恶劣的生存环境相比,宜居的环境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人们不再为了逃避恶劣气候而东奔西走,农闲的时候,这里的农民可以就近选择旅游景点来放松身心。因此,无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来讲,武威市荒漠化治理在提升群众对现有生活满意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生活条件改善
进入新时代,武威市荒漠化治理逐步从政府主导变成了全民行动,而在此过程中最直观的社会效益就是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对于这一点,一个被称为“生态移民”的群体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长久以来,这个群体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同时,又保持着对这片故土的依恋。荒漠化治理让他们不用在“走或是留”中挣扎或徘徊,在新环境中获得新生活。
荒漠化治理极大地助推了武威市脱贫攻坚进程。生态移民既有助于武威荒漠化的治理,又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提供了可行之策。目前,武威市累计建成古浪县绿洲小城镇、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凉州区邓马营湖等集中安置点45个,累计搬迁4.42万户、17.02万人。移民搬迁的同时,诸多后续安置措施让这些生态移民摆脱了贫困,在武威市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9年武威市贫困发生率较2015年下降了9.075个百分点,见图1。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脱贫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武威市脱贫攻坚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 群众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
在访谈中当被问及“您认为荒漠化治理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时,受访者多谈及住房条件、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变化。
访谈对象XC(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移民,女,52岁)说:“这辈子都不敢想象花了不到4万元能住上100 m2的楼房,搬来以后条件好多了,吃药住院也方便多了。跟以前比,那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以前在山区里住的是土房,路也难走,进个城看个病难得很,现在交通也方便。搬下来以后能种温室大棚,还能就近打工,收入渠道多了,挣得就比以前多了。”
访谈对象ZYT(古浪县富民新村移民,男,50岁)表示,现在住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沙漠,后来政府和这里的乡民们自发治沙以后开垦出来。现在这里的住房条件跟城里一样,农民有的种温室大棚,有的就近打工,收入比“靠天吃饭”的时候就增加了。搬来以后,网络也有,休闲的地方也有,人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消费水平也提高了。
近年来武威市居民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表明了武威市居民消费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2。
2012—2019年武威市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见表4。2019年武威市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比2012年高12.9倍,衣着消费次之,高出11.5倍,说明当前武威市农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较之2012年发生了较大变动。人们更注重教育文化娱乐及衣着、服务等方面的消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武威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2.4 参与治沙的企业和个人日益增多
在调研中,林业草原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武威市涌现出的治沙典型是重要的被访谈者。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当提出“您认为武威荒漠化治理在全社会有没有一定的带动效应”时,所有的被访谈人员都认为武威市荒漠化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行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带动效应。
访谈对象WYG(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村民,男,52岁)谈及,现在网络各方面发达,治沙事情传播很快,不仅武威本地企业单位和一些爱心人士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捐献爱心,外地捐献者也越来越多。有了这些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人们对治沙更有信心了。
访谈对象HSL(武威市林业和草原局职工,男,54岁)说:“近年来,武威的荒漠化治理不仅在全省、在全国都树立了典型。像民勤的石述柱、凉州区的王银吉还有古浪八步沙‘六老汉’都是武威人民中治沙的典范。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作用下,武威市荒漠化治理早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行动。全市的干部职工每年都会进行义务压沙造林。”
问卷中设计了“过去5年中,您义务参与过武威市的压沙造林吗”的问题,调研结果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选取的样本中,绝大多数人都义务参加过武威市的压沙造林行动,表明武威市自愿参与治沙的集体和个人越来越多。
2.5 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武威市荒漠化的治理中实施的节水、压沙、造林、封育等工程中需要当地提供劳动力,既为治理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障,又能适当增加当地农牧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4]。
图1 2015—2019年武威市减贫人数及贫困发生率
图2 2012—2017年武威市居民消费水平
表4 武威市2012—2019年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图3 义务压沙造林人数
访谈对象ZSZ(民勤县梭梭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生态护林员,男,52岁)说:“我是2019年选上的护林员。管护范围有3 300亩(220 hm2),县里每年补贴8 000元。我也愿意干,我是喝着‘西北风’长大的,所以我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干这活,往小了看有一份稳定收入,加上这几年政策好,家里脱了贫;往大了讲,我就是在保护家园,要对得起这个岗位。”
访谈对象GWG(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职工,男,68岁)表示,现在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为黄花滩上的移民群众和当地的农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承接的治沙造林工程雇用的大多是本地农民,在解决农民就业上确实发挥了作用。
2.6 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显著提高
通过荒漠化治理,武威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以往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群众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
当访问者问道“您认为武威荒漠化治理给您带来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时,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提到了“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答案。这足以说明武威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这一结论同样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到体现。问题“您认为保护生态环境重要吗”的分析数据显示,97.9%的群众都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具体见表5。
3 结论与反思
近年来武威荒漠化治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5-6]。从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到生态环保意识日渐提高,从人民对这片土地愈加强烈的归属感到对武威荒漠化治理的满意度都可见一斑。
(1)通过荒漠化治理,有效保护了沙区资源,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为加快农村牧区群众精准脱贫步伐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7]。
(2)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由于造林种草、封育、工程治沙建设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为当地增加多种劳动就业机会。另外,工程建设将有力促进农、林、牧、副各业持续协调发展,带动加工、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深层次开发,繁荣和活跃地方经济,为社会稳定、进步提供重要保障,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8-10]。
(3)提高生态意识,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造林种草,使村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切实加强对参与防风固沙工程建设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培养自觉保护沙区植被和具有较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新型干部群众。改进村规民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转变社会风气,有效促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1]。
(4)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沙区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俗习俗独特,自然景色秀丽多姿,旅游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沙漠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绿化美化治沙造林工程建设得到加强。沙区内自然景观、交通与生活等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旅游观光者,推动了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同时,以此为窗口,提高武威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发展速度。
表5 群众生态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