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筋结治疗疾病临床应用概述
2021-01-10周飞利田丰玮唐成林
周飞利,田丰玮,唐成林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16;2.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重庆 400021;3.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经筋系统作为中医经络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却常常被忽视。经筋病作为骨科、针灸科、康复科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对于经筋病筋结治疗至关重要。现将经筋病及内科病筋结的针刺治疗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 经 筋
1.1 经筋理论
经筋理论作为经络系统的一部分,相对于经脉理论发展较缓慢,但随着运动及神经系统类疾病的增多,经筋疗法的疗效优势才逐渐受到重视。“经筋”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记载经筋疗法主要包括燔针劫刺、焠刺、按摩和导引等。“经”有直行主干之意;“筋”是以十二经脉为纲,以结、聚、散、络的形式联络在骨的周围[1]。《灵枢》指出经筋病变的病理基础“横络”,即筋结病灶点,认为直接作用于经筋病变局部治疗效果更好。
1.2 筋结
筋结来源于经筋理论体系,被看作是纤维组织经过长期反复的劳损形成的,中医认为筋结的产生与气血的运行输布密切相关。通常发生在受力最明显的位置,多位于骨骼肌、肌腱、韧带的的起点、止点或肌腹处。针对筋结的治疗一方面从整体上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另一方面通过分离局部筋结粘连,解除肌肉紧张、痉挛。
2 筋结的针刺治疗
2.1 经筋病
临床上常采用三棱针、长圆针、针刀、电针、铍针、揉针等针具,治疗方式各有所长。王刚、杨仁通等[2-3]研究发现三棱针治疗筋结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更有利于后期周围组织的再生修护。薛立功首创长圆针,提出以“解结”针法治疗筋结[4]。针刀有效减少手术治疗创伤的同时,加快了症状的缓解。秦伟凯等[5]研究发现针刀治疗筋结点可缓解髌股关节炎病变的肌肉和筋膜组织结构的紧张,平衡髌股关节的股四头肌生物应力,降低膝关节局部失代偿引发的损伤。脉冲治疗仪是针刺治疗最常用的辅助工具。盛国滨等[6]比较电针及传统针刺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发现电针组有效率更高。铍针通过对紧张、痉挛肌肉筋膜进行线性切割,充分减轻其内部的张力,有利于筋结点炎性渗出物质的释放和吸收。张志伟等[7]运用铍针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臀部筋结病变,通过可视化B超观察治疗前后筋结点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炎性反应情况,客观地反映出铍针具有更好的减张减压作用。揉针随着针尖的来回旋转运动松解病灶,从而宣畅经络气血,调整局部失代偿状态,维持整体筋骨关节动态平衡。单莉杰等[8]以揉针为治疗手段,以VAS疼痛评分评估疗效,总有效率93.75%。
2.2 内科病
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与盆底肌、骨盆内筋膜结构、支撑的功能性韧带及神经等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常见于妊娠期及围绝经期妇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9-10]。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筋结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11]。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其内在于肝肾心脾失调,外因为寒湿凝滞,病机核心是局部气滞血瘀[12]。左常波研究发现痛经患者的筋结分布于肝经、肾经以及膀胱经,提出“调气-调血-调经筋”的治疗思路,刺血调血目的在于祛瘀,解结针法以调经筋,微针调气以达到治神的作用,局部气血经络通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13]。
焦虑症、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呈现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降低的趋势,是当前临床的研究热点。研究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大脑神经调节及激素代谢的差异,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4-15],治疗以抗焦虑、抗抑郁及镇静类化学合成药为主,其药物引发的神经、心血管及其他副作用不容小觑,故针灸等外治法尤为关键。郁病筋结分布在足少阳胆经,运用针灸结合方法,以筋结为靶点,同时可配合心理疏导,最终可达到疏肝利胆、畅通三焦的作用。“三调”针法运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同样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针对筋结病灶点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调节脑部气血的运行、濡养,同时可加强协调整体气机的升降。
3 总 结
随着针灸学的不断发展,经筋理论逐渐受到重视并运用于临床,基于经筋理论的研究,人们发现筋结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治疗靶点,针刺筋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更好地减轻局部病灶压力、解除局部组织结构卡压。目前针刺筋结治疗疾病的研究内容较少,研究方式欠成熟,对于拓展针刺治疗的临床思维体系和科研方向将是经筋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