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 料 新 技 术 在 养 鹿 业 中 的 应 用

2021-01-10李光玉赵梦迪王凯英

饲料工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梅花鹿瘤胃断奶

■李光玉 赵梦迪 鲍 坤 王凯英

(1.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112)

我国茸鹿驯养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茸鹿的养殖与人们多元化的物质及文化需求紧密相关,也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延伸,每年茸鹿及其上下游产业总经济价值在350亿元左右,是我国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和人类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2020 年5 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其中梅花鹿、马鹿作为特种畜禽,主要以茸用为主(简称“茸鹿”),均纳入农业农村部管理范畴,终结了争议多年的“野生动物、特种经济动物”界定不清的问题。未来养鹿业与传统养牛、养羊一样,将向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传统的茸鹿养殖方式人工成本高、饲料种类较单一、营养性疾病高发,已经不适合当前茸鹿养殖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新饲料资源开发的研究及养鹿新技术的集成,达到既尊重动物生理特性,又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营养学科技发展成果,是实现鹿的科学、高效、健康养殖,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本文归纳集成了相关研究结果,结合饲养与生产实际应用,总结归纳了以下6 种新饲料技术方案。

1 全混合日粮(TMR)技术

全混合日粮是由精粗饲料混合形成的全价日粮,其优点是提高干物质的采食量,特别是粗饲料采食量显著增加,降低瘤胃酸中毒的风险,有利于瘤胃的发酵,能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保持圈舍的清洁,提高动物健康和福利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1-2]。其缺点是饲料制作必须有专业设备,短期内会增加加工成本。

不同粗精比TMR对梅花鹿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发现,TMR 精粗比对生茸期梅花鹿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浓度均有显著影响[3]。不同精粗比TMR对育成前期梅花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降低育成前期梅花鹿日粮中精料的比值,可提高育成前期梅花鹿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粗纤维和粗纤维采食量,随着粗饲料比例的降低,可提高育成前期梅花鹿粗蛋白采食量和可消化粗蛋白[4]。不同精粗比TMR 对雄性梅花鹿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在调节日粮相近能量水平,保证粗蛋白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精粗比TMR对雄性梅花鹿饲料适口性、鲜茸产量、干茸产量、折干率和茸头围度等指标各组均存在差异[5]。在控制粗蛋白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精粗比TMR 对雄性梅花鹿消化代谢影响的研究发现,饲喂雄性梅花鹿不同精粗比TMR 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钙吸收率、磷吸收率等方面存在差异,适宜的TMR精粗比能促进梅花鹿对钙与磷的吸收[6]。在TMR 仔鹿早期培育新技术的研究中发现,TMR技术精粗比合理,营养水平适宜,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有助于仔鹿的瘤胃发育,能提高鹿饲料采食量,促进瘤胃微生物定植和发育,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7]。目前茸鹿的养殖方式比较传统,还是以精粗饲料分离饲喂为主,TMR 饲养模式应用较少,未来调整圈舍设计,开展机械化TMR饲喂模式从而提升养殖效率将是发展方向。

2 仔鹿代乳饲料饲养技术

仔鹿早期断乳经人工哺乳驯化后,可得到与人亲近的仔鹿,提升被遗弃仔鹿的成活率,但仔鹿的人工哺乳,对代乳料的营养要求高。仔鹿代乳料是一种替代全乳的人工配制饲料,主要由乳业副产品制成。代乳料应用于仔鹿早期断奶驯化,能弥补母乳不足,减少弱仔及降低仔鹿死亡率,促进仔鹿的生长性能和鹿茸早期发育,为生茸期鹿茸高产提供保障[8]。在研究代乳料对仔鹿生长情况、仔鹿成活率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试验中,分别饲喂试验动物母乳、牛乳、代乳料进行处理,来综合评价仔鹿代乳料饲喂仔鹿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代乳料组仔鹿死亡率低于牛乳组,24~64 日龄饲喂代乳料组仔鹿增重显著优于母乳组和牛乳组,各试验组间仔鹿肩高、体长和胸围无显著差异,说明代乳料能满足仔鹿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试验组间仔鹿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在仔鹿24 日龄后饲喂代乳料,饲喂效果优于牛乳,接近母乳,可以用来饲喂仔鹿[9]。将代乳料饲喂给哺乳期马鹿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幼龄的马鹿,特别是对无母鹿喂养的幼龄马鹿饲喂代乳料效果理想,且越早饲喂仔鹿,其对代乳料的适应能力越好,仔鹿饲喂效果越好,可提高仔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贮存,对提高免疫力、安全过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饲喂效果好对仔鹿早期培育技术、育成期提高其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仔鹿早期断奶对母鹿恢复体能、及时发情配种和提高受胎率具有积极意义[10]。在研究甘肃仔马鹿早期断奶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甘肃仔马鹿60 日龄断奶未出现腹泻、下痢等疾病,说明60 日龄断奶是可行的,且饲喂代乳料组仔鹿生长发育与自然哺乳组相近[11]。在研究早期断奶对仔鹿生长性能影响的试验中发现,仔鹿早期断奶平均日增重是131~142 g/d,延期断奶平均日增重是166~210 g/d,但在保证仔鹿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这种生长差异在仔鹿生长后期可以消除[12]。在探究仔鹿7 周龄和9 周龄断奶对仔鹿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虽然9 周龄断奶仔鹿平均日增重会高于7 周龄断奶仔鹿,但这些影响会在生长后期被消除[13]。

3 茸鹿非常规蛋白饲料利用技术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料中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分别不低于20%与不高于18%的饲料,非常规蛋白饲料是指不常用或还未用作蛋白质来源的饲料,其特点是来源广、成本低、容易获得。鹿的人工饲养精料补充料一般采用“玉米+豆粕(饼)”为主的配合日粮,在常规植物性饲料中玉米和豆粕成本都较高,利用非常规蛋白饲料中的蛋白质成分能降低饲料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鹿饲料中现有开发的非常规蛋白饲料包括棉籽饼(粕)、花生饼(粕)、菜籽饼(粕)、芝麻饼(粕)、向日葵饼(粕),还有加工副产品玉米蛋白粉、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玉米胚芽饼(粕)、酵母蛋白、菌体蛋白等,其价格相对较低,原料的稳定性有保障。探究常见鹿用饲料原料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棉籽粕的降解率较高,在瘤胃中的动态降解率为68.05%,与其他组饲料原料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纤维的蛋白质降解率较低,为41.38%,玉米胚芽粕、菜籽粕、DDGS、玉米蛋白粉及羊草等几种饲料蛋白质降解率居中。结合生产实践,在使用茸鹿非常规蛋白饲料中的优质蛋白质时应该考虑进行过瘤胃保护处理,来减少优质蛋白质资源的浪费,同时结合茸鹿非常规蛋白饲料原料的在鹿瘤胃中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来配合饲料,既能满足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又保证鹿对瘤胃蛋白的需要量[14-15]。当然此方案仍需考虑饲料的适口性、原料中存在的营养抑制剂和各种原料的相互作用,如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适口性较差,棉籽粕中棉酚是常见的营养抑制剂,在鹿饲料中的比例用量应小于15%,另外,菌体蛋白类饲料需考虑饲料中的抗生素含量。

4 仔鹿早期培育技术

动物在幼龄时期的营养摄入和发育情况将直接影响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公鹿直接体现为鹿茸品质和茸产量上,如梅花鹿、马鹿毛桃茸角基的早期发育将直接影响其产茸期鹿茸品质及产量。母鹿早期发育良好,可通过繁殖将优良基因遗传给下一代[7]。在不同时期雄性梅花鹿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研究中发现,断乳仔鹿越冬期4~6月龄配合日粮中适宜CP水平为15.66%,越冬期7~9月龄仔鹿CP水平为15.09%,育成前期10~12 月龄CP 水平为18.60%,12~15 月龄仔鹿处于生茸期,日粮适宜CP 水平为19.47%[16-17]。梅花鹿营养的需求受季节节律及生产需求的影响,高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对促进梅花鹿初角茸的提前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配制茸鹿饲料,结合仔鹿早期培育技术能够促进仔鹿早期发育,为4~8月鹿生茸期做好准备。

5 鹿复合饲料添加剂技术

鹿复合饲料添加剂技术是通过在复合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酶制剂和氨基酸等,以改善鹿的营养及消化代谢,从而促进鹿的生长发育及生产。由于国内茸鹿的饲养方式多为圈养,饲料原料相对单一,具有地域性差异,容易出现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缺乏的营养性代谢病。在探究不同钙、磷水平日粮对12~15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中发现,12~15月龄梅花鹿日粮中钙、磷的适宜添加量为1.16%和0.80%[18]。在探究不同添加量及不同形式铜对雄性梅花鹿的影响中发现,蛋氨酸螯合铜最适合在梅花鹿日粮中添加,吉林省梅花鹿生长期日粮铜的适宜添加量为15~40 mg/kg(日粮总铜含量21.21~45.65 mg/kg),吉林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铜的适宜添加量为40 mg/kg(日粮总铜含量46.09 mg/kg)[19-22]。微量元素硒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和生产应用的研究中发现,硒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来调节机体抗氧化功能,还可通过合成多种硒蛋白或直接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方式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缺硒时补充硒也可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23]。探究梅花鹿日粮中添加硒和维生素E 对其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添加亚硒酸钠可以提高梅花鹿粗蛋白、粗脂肪及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24]。毕世丹等[25]探究雄性梅花鹿生长期及生茸期锌需要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雄性梅花鹿饲料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5 mg/kg。探究梅花鹿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7~12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初角茸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7~12月龄梅花鹿日粮中维生素A 的适宜添加量为2 500~5 000 IU/kg[26]。中草药添加剂在鹿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在梅花鹿开始脱盘后应用中药添加剂,直至锯二茬茸结束,梅花鹿头茬茸及二茬茸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27]。在微米添加剂对鹿茸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适宜剂量的微米中草药添加剂对东北梅花鹿的产茸性能的提高、免疫机能的增强及经济效益提高,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在茸鹿养殖业中推广应用[28]。由此可见,茸鹿复合饲料添加剂技术在改善茸鹿体质和提高生产性能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6 饲料替抗技术

饲料替抗技术是指通过向饲料中添加外源添加物,达到功能性替代抗生素产品从而保持动物健康和有效生产的技术。我国农业农村部第194 号公告表明,“自2020年7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这意味着我国饲料行业全面进入“禁抗”时代,饲料替抗技术成为无抗养殖新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替抗产品有益生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元(多糖)、酸化剂(乳酸、柠檬酸、山梨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植物提取剂(收敛、抑菌、抗寄生虫、抗炎、抗氧化等)及抗菌肽等[29-30]。有研究表明,适量使用抗生素只有在非清洁畜禽集约养殖环境中,才能够促进营养吸收,发挥促生长作用,而在清洁环境中抗生素不具有促生长作用,可见无抗技术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31]。探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育成期梅花鹿影响的试验中发现,在梅花鹿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白腐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复合菌)可以提高粗饲料的利用(P<0.05),改善梅花鹿对粗饲料(秸秆)的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且添加复合菌种微生态制剂的效果优于单一菌种的微生态制剂[32]。复合益生菌制剂有促进离乳梅花鹿生长、优化肠道微生物区系和提高仔鹿免疫功能的作用[33]。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发现,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替抗、促进动物生长和机体健康等积极作用[34]。在鹿上的研究发现,EM 菌发酵秸秆饲料可以改善鹿日粮的适口性,显著提高鹿茸产量,可以应用在茸鹿生产中[35]。在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在饲料替抗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含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降低腹泻率及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等作用,是饲料替抗产品和替抗技术开发的重要来源,未来植物及其提取剂在鹿生产上的应用会有更广阔的前景[36]。

7 结语

养鹿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特种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饲料新技术在养鹿业中的应用,能加快推进养鹿业走向集约化、标准化的高效饲养道路,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速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梅花鹿瘤胃断奶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梅花鹿和棉花
Hunter—Gatherers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