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方猪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研究进展

2021-01-10鲁绍雄严达伟余开文李菊芬李琦华

饲料工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猪种赖氨酸氨基酸

■杨 凯 鲁绍雄 严达伟 余开文 李菊芬 李琦华 李 丽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昭通 657000)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猪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统计,我国共有地方猪种76 个[1]。根据产地、体形外貌、生产性能等将我国地方猪大致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六类,其中有不少优良的地方猪种以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美味等优良特性而被人们所熟知[2-3]。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引入大量的外来猪种,由于外来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特点,逐渐占据了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位置。而我国地方猪种因生长速度缓慢、瘦肉率低而越来越不受关注,有的优良地方猪种日益减少,这对于我国优良地方猪种资源保护极为不利。国外猪种虽然生长迅速、瘦肉率高,但较地方猪种而言,国外猪肉品质不如地方猪好,有研究发现,地方猪的肉质鲜嫩多汁,风味很好[4]。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肉品质的关注。更多消费者对地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大,地方猪肉的市场也不断扩大,但由于地方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效率低,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对于地方猪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目前有关外来猪种的营养需要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但对于地方猪营养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且研究不够深入,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动物必须的核心营养物质,同时它们也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本。目前,在中国地方猪的养殖生产中,关于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需要主要是参照中国猪饲养标准来进行配方设计,然而各猪种在消化、生理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参照饲养标准设计出的配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地方猪的营养需要。文章综述了2021年以来中国地方猪能量、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地方猪的科学养殖和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1 地方猪能量需要研究进展

能量在饲料中主要以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动物采食的饲料70%以上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作为能量物质被吸收利用,其从饲料中获取的能量主要以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形式储存于动物体内,从而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生产和繁殖性能[5]。不同阶段的动物对能量的需要不一样,一般幼龄动物对能量的需求较高,这与它们的生理代谢以及生长速度和体蛋白沉积有关。

1.1 仔猪能量需要

仔猪饲养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生长速度,生产实践表明断奶仔猪体重大有利于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首先,体脂肪含量高,有利于仔猪克服断奶期采食量不足和能量供给不足,有利于仔猪维持正常体温,此时仔猪的高脂肪沉积对仔猪最终屠宰时的胴体脂肪含量影响较小;其次,能量供给充足有利于仔猪消化道的完善以便于仔猪更顺利地过渡到断奶饲粮;另外,哺乳期和断奶期仔猪生长较快,在生长育肥期生长速度亦快,屠宰时的体重亦更大[6]。仔猪阶段主要以蛋白质沉积为主,蛋白质的沉积与能量摄入呈正相关,因此,在仔猪生长阶段应供给最大的能量摄入量以保障仔猪最大的蛋白质沉积。

近几十年来,国内有关地方猪仔猪的能量需要研究报道极少。吴买生[7]试验研究发现,哺乳期沙子岭仔猪消化能为12.54 MJ/kg 依然表现出较好的生长速度,这表明沙子岭仔猪在较低营养水平条件下能表现出较好的生长速度。吴国超[8]试验发现,2 kg以上的民猪仔猪消化能为14.03 MJ/kg 组,平均日增重为146.43 g,比对照组高28.57 g,腹泻率较对照组的70.37%下降了5.93 个百分点。钱鑫[9]的研究结果表明,保育期莱芜猪仔猪在消化能为13.66 MJ/kg 时,日增重、料重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最优,日增重达到389.43 g,料重比仅为2.62。姜健阳等[10]研究发现,15.45 kg 以上的烟台黑猪仔猪消化能为13.16 MJ/kg 时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仔猪能量需要量为12.5~15 MJ/kg,各猪种仔猪能量需要略有差异,这可能与它们脂肪沉积不同有关,瘦肉型地方猪种对能量需要低于肉脂型地方猪种。因此对于地方猪仔猪能量需要应根据猪种来确定其具体能量需要,只有能量满足其需要量,仔猪才能更好地生长。

1.2 生长育肥猪能量需要

决定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是能量的摄入量,在动物饲料配方中,能量饲料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生长育肥猪在消化系统上已经发育完善,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高,同时其生长速度和蛋白质沉积也是最快的阶段,因此,需要供给生长育肥猪足够的能量以满足其生长的能量需要。目前,生长育肥猪的能量需要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法和析因法,然而综合法只考虑总的营养需要,不考虑维持需要和生产目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析因法进行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研究。Barea 等[11]发现,饲喂50~100 kg伊比利亚猪的代谢能为14.56 MJ/kg 日粮时,其生长速度较快,同时还发现基因型对生长猪的蛋白质和能量代谢有显著影响,强调了伊比利亚猪与其他猪基因型相比在组成上的重要差异。这说明不同猪种之间的营养需要存在差异。

目前,国内关于地方猪生长育肥阶段能量需要的研究有一些报道。杨国明等[12]通过不同能量水平饲养大河乌猪,试验结果表明20~90 kg大河乌猪消化能需要为11.05 MJ/kg;后来汤修龙等[13]通过不同能量水平饲养30~120 kg 大河乌猪,得到相同的试验结果。顾丽菊等[14]研究发现,20~35 kg和35 kg以上的从江香猪消化能分别为12.63、12.33 MJ/kg时,从江香猪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较优的肉质。谢菊兰等[15]研究发现,30~100 kg 湖南黑猪日粮消化能为12.55 MJ/kg 时,其日增重达到748.25 g。王召林等[16]研究发现,体重为75 kg左右的新港黑猪饲喂消化能为15.03 MJ/kg的日粮时,日增重230 g 达到最高,最低料重比为5.07,经济效益最好。李斌等[17]通过不同能量水平饲养20~50 kg 的川藏黑猪,试验结果发现,当日粮消化能为13.86 MJ/kg时,川藏黑猪日增重最高,为607.8 g,料重比最低2.41,日蛋白质沉积最高123.5 g。魏述东等[18]对生长育肥阶段莱芜猪进行科学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50 kg阶段的莱芜猪生长育肥期能量需要为12.5 MJ/kg,50~70 kg阶段能量需要量为13 MJ/kg,70 kg直至出栏阶段能量需要为13.6 MJ/kg。李长强[19]对90头15 kg左右的乌金猪分别在5个能量和5个蛋白质水平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15~30、30~60、60~90 kg三个阶段乌金猪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能量需要量分别为12.79、12.83 MJ/kg和12.61 MJ/kg;而Zhang等[20]研究发现15~30、30~60、60~90 kg三个阶段乌金猪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能量需要量分别为13.55、12.81 MJ/kg 和13.20 MJ/kg;黄英[21]将乌金猪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15~30 kg阶段乌金猪能量需要为13.01 MJ/kg,30~60 kg阶段乌金猪能量需要为13.08 MJ/kg,60~100 kg 阶段阶段乌金猪能量需要为13.11 MJ/kg;李永能等[22]研究发现15~100 kg的乌金猪消化能为14.18 MJ/kg时肌内脂肪含量高及背最长肌LEPR、RBP4、MC4R基因表达水平增强,这表明高能量使得脂肪沉积速度加快。乌金猪是云南地方肉脂型优良猪种,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其能量需要比较高,这可能是其脂肪沉积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各地方猪生长育肥猪的能量需要还要根据其脂肪沉积多少来确定适宜的营养需要。

1.3 种公、母猪能量需要

种猪分为种公猪和种母猪,种猪是养殖生产中的关键。关于种猪的养殖必须严谨而细心,能量需要对种猪来说十分重要,生产中既要满足种猪的能量需要,以保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同时又要控制种猪的能量,如果能量过高对于种猪来说也是不利的,能量过高,种猪便会出现肥胖的情况,种公猪过于肥胖对其配种能力和精子的数量、活力会有很大影响;种母猪应当有一定的体脂沉积,这将延长繁殖母猪的繁殖寿命,同时缩短其分娩时间,但对妊娠后期的母猪应控制能量需要,以免造成仔猪过大、难产等问题[23]。因此,必须根据种猪所处的生理阶段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母猪生产率的提高会增加泌乳期的代谢需求,随着母猪奶产量的增加,必须满足能量需求,以避免过多的身体组织分解代谢,母猪在围产期能量需求增加60%[24]。

目前,关于外来猪种猪的能量需要研究报道已有很多,但对于国内地方猪种猪的营养研究还较少。吴买生[7]对沙子岭110 kg左右的种公猪进行能量需要研究,结果发现,沙子岭公猪配种期间能量需要量为11.43 MJ/kg,公猪休闲期间能量有所下降,能量需要降为10.04 MJ/kg;而沙子岭母猪妊娠期间能量需要为9.33 MJ/kg,哺乳期母猪能量需要提高到10.68 MJ/kg。冯娜等[25]总体上提出中国地方猪种公、母猪能量需要量,研究发现40~70 kg的地方猪种公猪消化能需要为12.55 MJ/kg,地方猪妊娠母猪能量需要为11.71 MJ/kg,地方猪哺乳母猪能量需要为13.6 MJ/kg;孙金艳[26]对民猪母猪进行饲养试验发现,民猪母猪妊娠期间能量为13.13 MJ/kg,哺乳期间能量下降为12.87 MJ/kg;魏述东等[18]对莱芜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莱芜猪后备公猪能量需要为12.3 MJ/kg,妊娠母猪能量需要为10.5 MJ/kg,哺乳期母猪能量需要为12.5 MJ/kg;黄金秀等[27]研究表明荣昌猪哺乳母猪消化能需要为13.5 MJ/kg。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发现,地方猪种猪能量需要总体上处于低水平。这表明能量过高可能造成种猪过于肥胖,从而导致其繁殖性能下降,低能量水平不仅能满足种猪能量需要,同时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利。但对于母猪来说,哺乳期的能量需求大,这与其泌乳性能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有关。因此对于母猪的饲养来说,不同阶段能量的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2 地方猪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研究进展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它对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参与动物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动物体内的各种酶、激素和抗体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是动物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以及损伤组织的修复的核心物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合适的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比例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比单独满足动物蛋白质营养需要更好。因此,对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合的营养需要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2.1 地方猪仔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仔猪由于消化系统的不完善,同时又处于快速生长和生理快速变化阶段,且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较高。但因为其消化系统不完善,蛋白质过高会造成仔猪腹泻等一系列后果,对仔猪的养殖非常不利。因此,实际生产中需要确定仔猪的适宜蛋白质水平。营养物质中的某些成分和饲料配方技术可以帮助仔猪抵抗断奶时发生的某些正常肠道变化,低蛋白质日粮补偿氨基酸可以降低仔猪肠内可发酵蛋白的含量,并有助于减少断奶后腹泻,因此,减少粗蛋白会减少进入仔猪大肠的可发酵蛋白的量,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的腹泻率,同时也降低了猪的昂贵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或其他蛋白质来源(如豆粕)的需求[28]。

关于仔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研究在国外猪种上已取得很大研究成果,但在地方仔猪上的研究报道却很少。吴买生[7]研究发现,沙子岭猪哺乳期间,饲喂16%的粗蛋白质,仔猪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吴国超[8]对2 kg 左右民猪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发现,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9%,且同时添加0.8%的谷氨酰胺时,民猪仔猪日增重达到146.43 g,腹泻率下降到64.44%。肖伟等[29]研究发现,从江香猪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9%、赖氨酸为0.99%、蛋氨酸和胱氨酸为0.56%、苏氨酸为0.64%、色氨酸为0.18%时,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较好;姜健阳等[10]通过饲喂90头15.45 kg左右的烟台黑猪仔猪,结果发现,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4.99%且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分别为0.81%、0.50%时,仔猪平均日增重最高为410 g,料重比最低为2.92,且血液游离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崔爽等[30]研究发现,饲喂松辽黑猪仔猪17.7%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平均日增重较蛋白质水平为14.7%组高89.89 g,蛋白质总体消化率为67.67%,较14.7%水平蛋白质组高12.89%,腹泻频率为0.52%,低于14.7%水平蛋白质组。关于地方猪仔猪氨基酸营养方面的研究很少,在赖氨酸方面的研究较少,在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上的研究也极少,其他氨基酸(如精氨酸、含硫氨基酸等)的研究报道基本没有。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随着低蛋白日粮的提出,蛋白质和氨基酸合理搭配日粮饲喂仔猪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搭配蛋白质和氨基酸已经成为地方仔猪饲养待解决的问题,地方仔猪体蛋白的合成需要适宜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比例,但各地方猪种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生产进行研究,从而确保地方仔猪的适宜蛋白需要量和最适氨基酸比例。

2.2 地方猪生长育肥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

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于生长育肥猪十分重要,生长育肥猪是蛋白质沉积最快的阶段,对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也高,同时生长育肥猪的消化系统已经完善,对蛋白质水平的耐受力高,不会出现腹泻症状。因此,对生长育肥猪来说,理想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对于其体蛋白沉积是有利的。Barea 等[11]研究发现,给伊比利亚猪提供每千克干物质95 g理想粗蛋白质,其蛋白质沉积达到最大趋势。Sirtori等[31]通过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辛塔猪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提供蛋白质含量为100 g/kg的饲料对辛塔猪生长育肥性能最好。这表明合适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只有满足猪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才能获得猪的最佳生长性能。

近年来,关于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有一些报道,关于地方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尤如华等[32]通过配制蛋白质水平为16%、14%和12%日粮饲喂30 头30 kg 左右的大河乌猪,蛋白质水平为14%、12.5%和11%的日粮饲喂30 头50 kg 左右的大河乌猪,试验结果发现,30~50 kg 阶段的大河乌猪在14%蛋白质水平有最大的日增重666 g,50~120 kg阶段的大河乌猪在11%蛋白质水平日增重最高为853 g;汤修龙等[13]研究发现大河乌猪30~50 kg 阶段最适蛋白质水平为14%,50~120 kg 阶段最适蛋白质水平为12%;朱建平[33]通过对淮猪进行饲养试验,研究发现当体重在20~35 kg阶段的淮猪饲喂日粮蛋白质、赖氨酸和蛋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53%、0.82%、0.56%,体重在35~50 kg阶段的淮猪饲喂日粮蛋白质、赖氨酸和蛋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3.1%、0.72%、0.52%,体重在50~80 kg 阶段的淮猪饲喂日粮蛋白质、赖氨酸和蛋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3.04%、0.63%、0.46%时,三个阶段淮猪均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较低的料重比和较高的蛋白质消化率;钱鑫[9]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莱芜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当体重在17~30 kg阶段莱芜猪饲喂日粮蛋白质、赖氨基、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为15.51%、0.9%、0.55%、0.61%、0.16%,体重在30~60 kg阶段莱芜猪饲喂日粮蛋白质、赖氨基、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4.61%、0.81%、0.53%、0.57%、0.16%;体重在60~90 kg 阶段莱芜猪饲喂日粮蛋白质、赖氨基、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3.74%、0.7%、0.51%、0.53%、0.13%时;三个阶段莱芜猪日增重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89.43、538.84 g 和446.62 g,料重比最低,分别为2.62、3.76 和4.42;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87.53%、86.27%和89.70%,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83.01%、85.23%和85.61%。李斌等[17]对64 头20.17 kg 的川藏黑猪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当饲喂川藏黑猪蛋白质水平为16%、赖氨酸为1.02%、蛋胱氨酸为0.51%的日粮时,川藏黑猪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和日沉积蛋白最高,分别为607.8、2.41 g 和123.5 g。孙瑞萍等[34]对48头34.54 kg临高猪进行饲养试验,分别测定其生长性能、肉品质及H-FABP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饲喂临高猪蛋白水平为15.5%、赖氨酸为0.77%和蛋胱氨酸1.05%的日粮时,其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分别为595.07 g 和3.97,但降低了H-FABP基因的表达量。葛长荣等[35]对云南地方猪种乌金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体重在15~30、30~60 kg 和60~100 kg 阶段的乌金猪获得最佳无脂瘦肉重和胴体品质的日粮适宜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4.98%、11.34%和11.71%。黄英[21]通过对15~30、30~60 kg 和60~100 kg 阶段的乌金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15~30 kg 阶段乌金猪适宜蛋白质、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5.88%、0.96%、0.54%、0.61%和0.17%;30~60 kg 阶段乌金猪适宜蛋白质、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4.13%、0.79%、0.45%、0.51%和0.14%;60~100 kg阶段乌金猪适宜蛋白质、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1.42%、0.69%、0.39%、0.44%和0.12%。从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地方猪生长育肥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各不相同,各地方应根据地方猪种的实际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设计出适合地方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的营养配方,这对于提高地方猪生产性能来说十分重要。

2.3 地方猪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对种用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很大。Aguinaga等[36]研究对日粮蛋白质能量比对纯种伊比利亚公猪生长速度、蛋白质沉积和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提供理想的氨基酸模型(0.80 g/MJ和0.71 g/MJ可消化赖氨酸),11.5 g和10.2 g可消化蛋白质,可以满足伊比利亚公猪12~30 kg 和30~45 kg 阶段的蛋白质(赖氨酸)需求。蛋白质和氨基酸不但直接影响着出生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而且对母猪的使用年限和繁殖性能影响很大,大量研究发现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对繁殖性能影响很大。有关泌乳母猪氨基酸营养的研究表明,饲喂泌乳母猪的必需氨基酸缬氨酸相对于赖氨酸的最佳日粮比例可使乳汁产量最大化;虽然赖氨酸在哺乳母猪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通常受到限制,但是目前的生产趋势为泌乳母猪日粮配方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如果只关注日粮配方中的结晶赖氨酸而不关心整个必需氨基酸搭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可能也会变得有限,因此,合理设计泌乳母猪必需氨基酸的配方将变得至关重要[36]。随着母猪奶产量的增加,氨基酸需求也在增加,围产期母猪氨基酸需要会增加到150%[37]。

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对种猪的繁殖性能尤为重要,大量研究关于国外猪种种猪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不断报道,但关于地方猪种猪方面的研究报道却较少。刘宗慧等[38]首先在荣昌猪种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发现95~170 kg 的荣昌猪种公猪在蛋白质、赖氨酸和蛋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5%、0.64%和0.43%时,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而当体重为100 kg左右的荣昌猪妊娠母猪日粮的蛋白质、赖氨酸和蛋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3.63%、0.49%、0.5%;体重约为100 kg的荣昌猪哺乳母猪日粮蛋白质、赖氨酸和蛋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36%、0.57%、0.52%时,荣昌猪妊娠期母猪和哺乳期母猪均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魏述东等[18]通过对莱芜猪种猪研究发现,莱芜猪后备公猪适宜的蛋白质、赖氨酸水平为16%和0.57%;妊娠母猪适宜的蛋白质、赖氨酸水平为10%和0.35%;哺乳母猪适宜的蛋白质、赖氨酸水平为17%和0.6%。黄金秀等[27]通过研究哺乳期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荣昌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荣昌猪哺乳期母猪在15.5%蛋白质水平下,母猪饲粮可消化赖氨酸适宜水平为0.83%~0.89%,苏氨酸为0.66%,色氨酸为0.19%,缬氨酸为0.86%,异亮氨酸为0.58%,在该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下,荣昌猪哺乳期母猪的分娩体重和断奶体重较其他四组相比最高,分别为156.3 kg和142.1 kg,产活仔数最多11.2头。赵青等[39]对162头金华猪妊娠母猪和162 头金华猪哺乳母猪进行饲养试验,并测定金华猪的繁殖性状,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重,试验结果表明,金华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适宜蛋白质、赖氨酸、蛋胱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10.8%、0.429%、0.343%、0.383%和14.7%、0.675%、0.472%、0.571%。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地方猪种猪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有所差异,但在氨基酸营养需要量上的差异不是很大,未来其他地方猪种氨基酸营养需要水平可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再根据猪种特点进行精准设计,以此获得各地方猪种适宜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从而提高地方猪种猪的繁殖性能。

3 小结

尽管目前对中国地方猪种的营养需要研究还不够深入,有的还停留在比较片面的研究上,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地方猪肉需求的加大,探讨地方猪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的适宜营养水平,从分子水平探讨营养水平对地方猪肉品质的影响,运用分子营养学和基因组学理论知识,从营养水平进行调控,以更好地改良地方猪肉品质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猜你喜欢

猪种赖氨酸氨基酸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单螺杆挤压膨化工艺优化对豆粕中赖氨酸损耗研究
鹅掌柴蜂蜜氨基酸组成识别研究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低蛋白日粮平衡氨基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能让孩子长高、变聪明的黄金助长素,有必要买吗?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