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科学化饲养模式
2021-01-10杨海斌夏盛明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300457
杨海斌 夏盛明/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300457
1 自繁自养式
牛群收益取决于牛犊所带来的收入,以下面公式表示:
牛群收益=牛犊售卖收入-生产成本(牛群饲喂、人工、兽药、疫苗、添加剂)
牛犊收入=能售牛犊的数量× 断乳体重× 市场价格
其中能出售牛犊的数量取决于母牛群产犊成活量,所以管理时重点关注母牛群以下几点:
母牛繁殖力(品种、保健、生产护理),提升母牛群繁殖效率是关键;
成功产犊率(管理),合适的接产方式,减少产程死亡提高产程成活率是关键;
牛犊成活率(管理),加强犊牛管理,减少犊牛疾病提高成活率是关键;
生产成本=饲养生产管理成本(人工、折旧、水电等)+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搭配日粮的饲料成本+有利于繁育的管理方法成本(兽药,疫苗等)。
犊牛断乳体重取决于对犊牛的饲养管理。市场价格是有波动的不可控。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管理方案,有时还会延伸出一些成本,如提前断奶,需增加代乳料成本等。
2 外购大小育成公牛育肥模式
外购牛的价格,跟育肥后出栏的价格的价格差值,架子牛单价/500g 价格,大于卖出时育肥牛的单价/500g 价格。当这个价格差值越大,那么倒挂现象就越严重。那么倒挂现象对养殖模式的影响就是——养殖周期延长,其收益公式如下:
利润=肉牛的市场收入– 生产成本;
肉牛市场收入=肉牛数量×肉牛体重×市场价格
在这个模式中影响大中小牧场利润的重要因素就是新入栏牛死亡率。新入栏的肉牛育成牛,因经过长途运输,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加上环境气候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饲养管理和饲料方面的改换,牛群很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因此控制新入栏牛伤亡是此模式的关键控制重点。而生产成本包括饲养生产管理成本(人工、折旧、水电等)和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搭配日粮的饲料成本两部分,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肉牛养殖场这两部分相差不显著,并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设计出不同的日粮方案。但是现现在同样小牛买回来至少需要1万多元。同样的养殖大半年的情况下会发现利润远不如以前。这也意味着牛需要大体重出栏,同时对养殖技术、养殖成本以及养殖的风险都会相应提高。比如以前1 头牛大约3000~5000元钱利润,但是现在不同,可能需要养到700kg 才有3000~5000 元的利润。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倒挂现象给吃掉。所以架子牛价格远高于出售时肉牛价格现象改变了养殖模式延长了养殖周期,使养殖成本、风险、资金加大,出栏周期延长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尽量缩短长途运输综合征的调节过渡时间,争取在进牛一个月的时间内肉牛的在消除长途运输综合征的前提下,使肉牛当月增重不低于25kg。在这个前提下,肉牛在同等体重情况下出栏时间最少缩短2 个月。大大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养殖效益得到大大的提升。
3 奶公犊育成育肥模式
本饲养模式,有奶公牛先育成(吊架子)再强度育肥和直线育肥两种方式其利润公式如下:
育成奶公牛收入=成活育成公牛的数量 × 育成体重 × 市场价格(吊架子育肥);
成活育成公牛的数量取决于奶公牛犊成活率(犊牛饲养管理为重点)。
育成牛体重取决于犊牛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管理,市场价格波动是不可控因素。
先吊架子再育肥和直线育肥这两种模式中奶公牛体重和屠宰性能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奶公牛也能出好肉,这样即提高了奶公牛的价值空间,又缓解了我国肉牛市场的增长需求。
该饲养模式对养殖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生产目标的设定,决定现在、以及以后的育肥牛养殖,对养殖的综合技术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像以前随随便便的饲养,到了一定的时间就出售了,对养殖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也是随意或者不太重视的。
4 老弱残牛育肥模式
对于还有增重潜力的老弱残牛和淘汰母牛进行屠宰前短期育肥,提高其产肉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件很有利的事,多以短期育肥为主。这种模式所占比例较少,短期育肥必须保证育肥牛对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的需求,并尽量满足维生素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关键控制点就是调整瘤胃,快速适应育肥日粮。周期一旦延长就意味着出现更多的养殖问题和代谢疾病的可能增大,对日粮的精粗搭配、对肉牛的能氮平衡、对瘤胃健康度的要求、对日增重达标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必须要掌握更多的养殖技术、接受一些新的、科学的饲养模式和营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