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2021-01-10李凤霞湖北省孝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2100

兽医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野猪猪瘟非洲

李凤霞/湖北省孝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3210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 100%,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规定的A 类动物疫病,该病在临床上与其他败血性、出血性疾病极其相似,尤其与猪瘟较难进行鉴别。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也是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其发生和流行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危害。全球呈现高发态势,现阶段对ASFV 防疫缺乏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 50% 左右,因此加强研究ASFV 特点以及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1 传播路径

1921年东部非洲的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19 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肯尼亚分别再次暴发ASF 坦桑尼亚于19 世纪80年代发生ASF。1989年马拉威首次报道暴发ASF,1999年10 月加纳有ASF 疫情发生的报告,2001年前报道发生ASF 的国家37 个(非洲27、欧洲8、美洲2),2001年后报道发生ASF 的国家28 个(非洲23、欧洲5);2009年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6 个:俄罗斯、格鲁吉亚、纳米比亚、毛里求斯、坦桑尼亚、赞比亚,2013年11月18 日赞比亚近2000 猪死于ASF。2018年 8 月 3日,ASF 在中国辽宁省的沈阳市首次暴发,随后周边国家蒙古、朝鲜、韩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等也相继暴发疫情,引起了全世界对其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的担忧。一年多来,疫情扩散速度明显加快,OIE通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 1 月至 10 月,曾暴发或正在暴发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有26 个,其中欧洲 13 个、亚洲10 个、非洲3 个,当前亚洲的疫情尤为严重。

2 特性与传染源

2.1 结构和特征ASFV 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中的唯一成员。在ASFV 电镜下呈规则的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200nm,病毒核直径约80nm,由致密的核蛋白结构组成的核中含有一种叫做核壳的较厚的蛋白质,含有几种病毒蛋白,细胞核周围有两层被称为内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内膜是衣壳,由主要结构蛋白p72组成,约占病毒蛋白质总量的1/3,构成病毒的二十面体结构。该病毒是媒介昆虫传播的DNA 病毒。目前发现ASFV 至少有8 种血清型。其中心层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厚度约为30nm。核蛋白由基因组和核蛋白组成的直径约为80nm。病毒基因组由一条直线双链DNA 分子组成,大小为170~193kb,包含151~167 个开放的阅读框。通常,ASFV 的基因分类是基于编码p72蛋白的B646L 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基于中央变异区或其他基因的部分序列,如p54 蛋白基因和p30 蛋白基因。目前,将ASFV 分为22 种基因型。ASFV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55℃30min或60 ℃10min 即可使其灭活。ASFV在猪血液中4℃保存时可存活18 个月,在腐败的血液中或冷鲜肉中可存活15周,猪体污染物中1 个月,室温下、粪便中11d,冰冻肉尸内可以存活15年。2%氢氧化钠溶液于24h 内使其灭活。ASFV 对乙醚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最有效的消毒药是10%苯及苯酚。

2.2 易感动物和传染源

非洲猪瘟病毒(CSFV)可以通过感染家猪、疣猪和蜱在繁殖环境和野生环境之间传播。包括家猪和野猪。它的主要宿主是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以及美洲后颈野猪,美洲南部和中部的白唇野猪也被怀疑是病毒的携带者。被感染的猪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病毒也感染蜱,从而实现猪与自然环境的循环传播。软蜱如隐咀蜱、钝边蜱和猪虱,是非洲猪瘟的长久宿主。非洲猪瘟可以在软蜱中进行繁殖,并在任何时候感染猪或野猪,但ASFV 不会感染人类。

感染猪和带毒猪应为传染源,被感染猪的组织和体液含有高滴度病毒;被污染的水、谷仓、车辆、用具和衣物也能感染健康的猪;受感染的猪肉和肉制品是ASFV 的重要传染源,野猪和软蜱是ASFV 的储藏宿主。

2.3 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ASFV 病毒可以通过口腔和呼吸系统进入猪体内,并在鼻咽或扁桃体感染。病毒迅速扩散到下颌淋巴结,并通过淋巴和血液扩散到全身。感染强病毒后细胞变化迅速,在出现明显刺激反应前细胞全部死亡。感染减毒病毒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一般出现有丝分裂。

ASF 感染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发病率通常为100%,高毒株的致死率为100%,中毒株为60%~70%。只有在急性感染期才有大量的游离病毒颗粒。发病时体温升至41℃,持续约4d,直至死亡前48h。体温过低是其特征,临床症状直到体温过低才显现。在猪感染ASFV病毒后的前3~4d,发烧期间食欲下降。躺在猪舍的角落里,四肢极度疲劳和虚弱,脉搏急促,呼吸困难,浆液性或粘液脓性结膜炎,皮肤出血。有些菌株可在发热后第7d 或症状出现后1~2d 引起血性腹泻、呕吐和死亡。

3 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

由于ASFV 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理想的主动或被动免疫疫苗,主要采取严格的诊断和检疫措施进行防治。但是,在中国大陆任何接触ASFV 活毒都是危险的。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一种非传染性的诊断方法。ASFV 的诊断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样,是以流行病学和病理学为基础,然后在BSL-3 实验室确诊。目前用于检测ASFV 抗原的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双抗体夹心ELISA、电镜、直接免疫荧光 法(direct immunofluoresence,DIF)和自动玫瑰环法(HAD),其中常用的有DIF 和HAD。抗体检测的方法包括补体结合反应、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放射免 疫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斑点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不确定或抗原制备困难或复杂时,可使用免疫荧光法。因没有疫苗抗体干扰,所以检测ASFV 抗体具重要意义,尤其是亚急性和慢性型病例,患病动物组织液和血清均可用来检测,OIE将ELISA 作为血清学检测ASFV 的首选方法,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间接ELISA和夹心ELISA。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该病传播迅速、传播媒介分布广泛,再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大,畜禽调运距离远,畜产品流通环节和渠道复杂,迫切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在全国实施分区防控是重要举措,需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提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减少生猪长距离调运,防范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

猜你喜欢

野猪猪瘟非洲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An Uncommon Trip
萌萌的小野猪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非洲鼓,打起来
智慧的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