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分析
2021-01-09胡歆
胡歆
摘 要:问题解决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点,它带来的持续影响可能伴随幼儿一生,而具备良好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在于养成幼儿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本文以某美术活动为例,阐述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如何帮助幼儿面对问题、分析思考,引导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推动其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解决问题;教师策略
一、案例描述
在一次中班幼儿集体参与的“我眼中的美”百米画卷美术活动中,巡看幼儿画画的期间,乐乐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丽丽撞到我了,我的圆都扁了”,说着他委屈的指画给我看,旁边的小亮说:“丽丽是不小心的。”我转头过去看到丽丽有些委屈,似乎也因为这事而感到过意不去。我对乐乐说:“别伤心啦,丽丽、也不是故意的”但乐乐依然哭得十分伤心,说“我的画不好看了”。我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解决呀”,接着又安慰了下乐乐的情绪。刚刚说完,周围的幼儿们都开始看着乐乐的画讨论了起来,乐乐也渐渐停止了哭声加入他们的讨论,一起想办法把画坏的树苗变成一个好看的图案。小亮说可以把它涂满颜色,就可以变成圆形了;丽丽连忙说可以画成鸟窝,旁边画很多小鸟。乐乐立马说:“我喜欢小鸟,那我要画鸟妈妈和鸟宝宝”。说着,乐乐立马画了起来,不一会儿,这“美”又重新呈现了出来。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两个小朋友发生的矛盾是因为其中一个人不小心造成的。乐乐因为自己的画被同伴破坏而显得着急和伤心,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正好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使得她对同伴有了抱怨,但又不知道如何解决,而选择求助老师。从另一方面来看,该阶段的幼儿还没有树立起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选择对他们来说更有权威的老师来解决矛盾。而在这次事件中,对于幼儿间的矛盾,我没有简单的进行是非对错的评判,也没有直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而是作为一名引导者。在第一时间安慰了两位幼儿的情绪,接着把问题抛出来,让幼儿们尝试自己解决。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样的方式是正确的,问题被迎刃而解,幼儿间的冲突也随之消散。
《纲要》当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当中最有效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最恰当的引导者。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始终秉持着和孩子们共同讨论的理念才可以保证幼儿活动进行的更加有意义。例如这次的美术活动,我并未对幼儿予以过多的指教,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这样不仅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畅聊、畅想,最终体验到创作所带来的快乐,达成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也在无形中使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但这同时也需要教师对于教学教育处理具有极高的敏感度,能在抓住事件关键点的基础上,找到幼儿的兴趣所在,并能进行其合理的引导,直至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育活动。
三、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案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是完全具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于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更为巧妙,更符合他们自身。只是幼儿在面对问题时,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更倾向于让教师这类“权威”的人代为解决。所以,当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遭遇到突发情况时,教师应该关注于幼儿是否愿意自我主动解决问题,或者是表现出自我解决问题的倾向性,也就是心理主动性。其指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在没有成人和其他环境的帮助下,愿意主动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更好培养幼儿面对问题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幼儿是发展的个体。
作为教师,就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才能对幼儿的自主性需求予以准确掌握。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会进入第一个反抗期,主要表现为幼儿开始产生自我行为的意识,并拥有自己的独立态度,倘若成人在此时对幼儿愿意自我表达的意愿进行压制、对自我表现的行为进行完全否定,则会对孩子的主动性造成不可磨灭的消极影响。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表现真实的自我,教师才能更好了解幼儿,并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教师要树立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不断试错到寻求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最重要在于教师要鼓励幼儿不怕失败,树立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注重的不是成功与否,而是幼儿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所以,对于幼儿所有积极的尝试,教师都要适时进行鼓励;遇到幼儿没法自我解决时,还能让幼儿可以让幼儿向同伴寻求帮助。例如本案例中,教师鼓励幼儿以及同伴一起想办法,从而得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圆满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幼儿的自主性进行培养,自信心一旦养成,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则会第一时间尝试自我解决。
(三)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自主性
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常规流程,其主要目的也在于能够培养幼儿独立学习、社会交往、自我照顾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这过程中,能够掌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其效果则会事半功倍。例如本次案例中,教师则是利用了幼儿产生矛盾的这个契机,没有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让幼儿充分尝试,从而让幼儿自主解决,既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给予幼儿莫大的鼓励,其自主性也得到了提升。作为教师,要对幼儿的生活经验予以密切关注,利用契机刻意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并给他们充分的试错机会,如果幼儿能证明自己的方法可行,便能从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也能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明显提升。
(四)教师要传授幼儿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也当如此。教师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不如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提问,这正好适用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通过故事情节来营造问题的情境,利用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一步步引导幼儿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其关键点,让幼儿逐步解决问题,由此积累成功的经验。这样,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则会尝试运用相似的办法进行解决,从而慢慢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
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问题,但每个问题,都不会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和过程。所以,教师指导对于幼儿活动的指导也没有具体的标准评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看到幼儿是发展的个体;鼓励幼儿对其面对的问题进行试错,培养其自信心;利用各类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解决問题的自主性;并通过故事情节教于幼儿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从而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