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东山生态文化园森林火险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浅析

2021-01-09封茜

新农民 2021年34期
关键词:成效治理措施

封茜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东山生态文化园森林防火重要性及存在火险隐患的基础上,探讨了东山生态文化园森林火险综合治理的措施,浅析森林火险治理工作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火险隐患;措施;治理;成效

东山生态文化园地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东山凤凰岭,是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下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园占地面积240hm2。园内自然地形为山地,土壤为沙壤土,局部地段有侵蚀沟。经过木兰林场近50年来的不懈建设,现园区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在本着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的基础上,2016年对东山生态文化园进行了适度开发建设了市民休闲公园,已成为围场县当地居民户外健身、登山游玩、户外采风等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优势,进园的游客逐年呈增长趋势,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近两年游客明显增多,东山生态文化园森林火险等级不断升高。为有效的降低存在的火险隐患,木兰林场探索出“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火险治理措施,为游玩市民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的同时,确实保障了森林防火安全。

1 森林火险隐患

1.1 气候因素影响

围场县城属于寒温带与中热带交接带,大陆山地季风型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季多水且热、春秋季节偏寒冷、白天與黑夜温差较大的特征。全年无霜期短,降雨量少,无雨日较长,森林可燃物含水量下降,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增加。

1.2 园区可燃物多

生态文化园内天然林资源丰富,园区地形自下而上呈阶梯状分布,以人工油松、樟子松、北京杨、山杨为主的林分,分布在园区的上坡位和下坡位,中坡位多为幼龄林,丛生的黄柳多分布于中下坡位,地被植物以沙蒿、苔草为主,园区中部为缓坡且较为开阔平坦,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园区内可燃物分布连续且较多,致使存在较大的森林火灾隐患。

1.3 人员流动性大

东山生态文化园地处县城,周边居民、学校较多,日平均近1000名游客进园,尤其在节假日,进园游玩大幅度增加,加之进园入口多,林间小路纵横交错,县城市民穿行随意性大,不易管控,人为因素导致森林火灾隐患较大。

1.4 管控难度大

2016年围场县在东山生态文化园内建设市民休闲公园,其中森林防火工作归木兰林场负责,围场县公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园设施设备维护、公共秩序管理、安全等工作。在园区经常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交叉管理协调难度和工作量大,加大了森林火险隐患。

2 生态文化园森林防火工作现状

当前,东山生态文化园森林防火工作主要依靠人员巡护、人工上报等方式进行观测、预警、处置,专职巡护人员需每天早6点~晚6点在园区进行巡护,持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公园山顶设有望火楼1处,瞭望员2名,需要24h轮班进行瞭望,由于望火楼建于生态文化园内,近距离存在盲区。采取有效的火险治理措施迫在眉睫。

3 森林火险治理措施

3.1 落实责任,强化“人防”

一是资源网格化管理。为保证森林资源安全,防止森林火灾发生,木兰林场加大投资力度,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方式,雇佣巡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巡护网格,共分5个网格单元,由生态护林员12名全天候进行巡护,在“五一”、“十一”等小长假期间,采取特殊时段,严格管控的措施,增加巡护人员,做到无死角、全方位巡护。同时充分利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和龙头山分场巡护监管系统对每名生态护林员进行适时监测。

二是扑火队就近驻守。木兰林场、龙头山分场各派驻一支扑火队就近驻守在东山生态文化园内。扑火队员每天加强体能训练,带装巡逻检查,宣传检查防火,确保如遇突发火情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处置,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力保森林资源损失达到最小。

三是时时瞭望、确保安全。在东山文化园区的最高峰建设了一处望火楼,由两名瞭望员长年时时瞭望,每隔15min向龙头山分场防火办汇报瞭望情况,确保及时发现火情,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四是重要时期强化告知。在法定假日、双休日以及重要节点假日,上坟祭祀人员集中的防火重要时期,龙头山分场采取坟头压放防火告知书、发放防火明白纸,流动、固定相结合的防火广播等方式,强化防火宣传,确保无死角。

3.2 改善设施,加强“物防”

一是架设生态隔离网。为有效阻止市民随意进入东山生态园,造成较大的森林火险及安全隐患,在园区外围架设高标准防护栏,结合实际需要设置入园门口,确保实现既能方便市民入园又能便于管理,做到疏堵结合,严控火源。

二是严检查、常提醒、真登记。园内设置了多处检查站,做到不检查登记、不接受防火宣传、不扣留火种不放过,确保检查到位、真实登记到位、防火宣传提醒到位、火源火种控制到位,杜绝了火灾隐患。

三是强化宣传、提高防火意识。在园内的道路、桥边以及路口等地段设置防火旗阵,建设固定防火标牌,喷涂了防火提示语、悬挂防火旗和防火条幅,安装了固定防火广播、移动广播,设置防火语音杆宣传防火。防火宣传做到广度与深度结合、对内与对外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固定与流动结合、经常与集中结合、声像与文字结合,在园区营造了人人知防火、人人懂防火、时刻要防火的浓厚氛围。

四是合理布控,加强以水灭火设施建设。按照东山生态文化园的资源分布以及地形地势、道路分布等情况合理布控、安装消防储水罐3个,储水罐埋地2.5m,储水50m3,输水距离最远不超过1000m,充分保证了以水灭火的水源。

3.3 加强防控,强化“技防”

一是宣传渠道力创新。在充分运用常规宣传手段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宣传方法,探究新的宣传途径,拓展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质量。在“今日头条”“长城网”“腾讯”等主流媒体发表防火宣传文稿,在县内530辆出租车顶灯滚动播放防火宣传告知,同时拍摄制作防火宣传小视频、防火微信文章发布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积极发动身边朋友转发微信防火通知,转发阅读量近万次,真正做到防火宣传“听得见、看得着、入人心”,切实提高了县城内居民森林防火意识。

二是扫二维防火码入园。所有入园人员必须用手机扫防火二维码,快速登记后,方可入园。既提醒了入园人员加强防火,又提醒其学习防火知识,树立防火意识,强有效的控制火源入园,倡导宣传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建立入园人员的数据库,为开展火情原因分析及责任追究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是智能留影、重点监测。在东山生态文化园内重点地段设置智慧防火语音杆,时时宣传,及时提示,并收集、储存影像资料,有利于生态护林员及时有效的进行重点监测。

四是科学检测、仔细排查。在园区的各个门口、路口等入园口设置检查站,有专职工作人员通过金属探测仪对入园人员进行检查,发现火种及时扣留,杜绝火种入园。

五是五边清理除隐患。在东山生态文化园内开展“五清”工作,采取人工、机械、药剂相结合方式清理坟头周边4600余处,道路边、林分边、隔离带边的可燃物13000m,降低了火灾隐患。

六是环境监测设备强化防火意识。根据东山生态文化园的特殊地理位置,木兰林场结合长远规划布局,以用电安全性、设备实用性、地理条件稳定性等方面为基础,充分考虑高压线路、树木高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多方面影响,在东山凤凰岭山下老牛槽地块安装了负氧离子检测设备。原来围场县城群众只能从宏观上感覺东山生态文化园内空气清新,对于东山空气质量的认识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负氧离子检测设备的安装,将东山空气质量的检测带入数字时代,让人们更清楚更直观的认识到绿水青山的价值。

4 森林火险综合治理工作效益

4.1 生态效益

通过加强森林火险综合治理,有效提高了东山生态文化园森林火险治理的综合控制能力,有利于保护好文化园内森林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遏制火灾对园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园区森林资源持续发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4.2 社会效益

东山生态文化园所处围场县城东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社会负面影响力大。通过有效火灾治理措施,不断提高市民防火和安全意识,使其可以在园区内放心游玩,提高其幸福感,维护了社会稳定性。同时在东山每年投资72000元,常年雇佣网格化护林员7名对园区进行巡护,提高了林区群众收入,有力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4.3 经济效益

森林防火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减少了火灾造成的林木损失、受害的野生动植物损失、扑救火灾支出及火灾后引发的病虫害造成的植被损失等。辩证的讲,没有火灾的发生,就从经济角度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5 结语

森林防火治理工程是龙头山分场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保护森林资源,维护东山生态文化园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科学设置园内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设备,为提升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能力,预防森林火灾发生,降低森林火灾损失,奠定了基础。是实现东山森林公园游憩功能、促进森林防火建设健康发展、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保持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积极推动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传纯.紫藤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措施及成效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149-150.

猜你喜欢

成效治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