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小车》教学与评析

2021-01-09朱晓琳吴睿文

科教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速度运动

朱晓琳 吴睿文

摘要《赛小车》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运动的状态、形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前两课描述运动、认识运动形式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小车的运动,认识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比较运动的快慢,初步认识速度的概念。《赛小车》一课的教学设计,凸显了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的特点,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赛小车”的活动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受力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 运动 力 速度 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4.008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Race Car"

ZHU Xiaolin[1], WU Ruiwen[2]

([1] The First Experimental Zhonghai Primary School, Changchun, Jilin 130033;

[2]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1)

Abstract: "Race car" is the third lesson of unit 5 "movement of objects"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grade 3 of Science published by Hubei Education Edition of people’s education. This unit mainly starts with the com? mon movement phenomena in students’ life, guides them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ctivities, under? stands the state and form of movement, and compares the speed of object movement. 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motion and recognizing the form of motion in the first two lessons, this lesson guid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on and force, compare the speed of motion, and preliminari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pee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race car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textbook of Hubei Educa? tion Edition of people’s education. It can reasonably adjus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and stude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level. Driven by the activity task of "race car",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 force and movement change.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takes stu? dents as the main bod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learning habits, and achieves the teaching goal well.

Keywords: motion; power; speed; scientific thinking

教學分析

《赛小车》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运动的状态、形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前两课描述运动、认识运动形式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小车的运动,认识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比较运动的快慢,初步认识速度的概念。

本课内容主要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两个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具体的学习内容为: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5.2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学习目标为: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三年级学生对玩小车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知道小车运动的基本情况,知道一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但是这些经验还没有上升到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层次,他们对于力和运动的科学知识了解有限。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通过控制变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但是对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来分析某一种变量的影响,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训练。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了解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控制简单的变量,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能够分工合作,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观点。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激烈的F1賽车比赛视频片段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视频素材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真实的比赛现场,同时截取有多辆赛车在同一画面出现的片段,多角度呈现赛车之间竞速的关系,让学生关注赛车运动的速度变化,激发他们产生想举行一场赛车比赛的欲望。

2.科学实践

(1)让小车动起来

教师首先向全班学生介绍本课比赛用的小车,引导他们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在小组内借助实验材料操作验证,并把想到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在教师的组织与协助下,学生到台前汇报演示,教师板书记录“推、拉、吹……”,进而归纳出“力能使小车运动”。

(2)力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教师出示在小车的两端分别悬挂一个钩码的图片,提问:“这种方式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生思考并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验证。然后,教师在小车一端增加一个钩码,先保证小车的位置不变,让学生预测并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然后对调一下两端的钩码,学生预测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方向。

(3)力可以改变小车运动的快慢

教师出示小车一端挂2个钩码,另一端挂1个钩码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会发生什么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当悬挂数量不同的钩码(一端1个,另一端分别悬挂3、4、5个)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有何不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提示他们在活动手册上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作用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4)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小车比赛。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二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三是在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比赛方法,接着介绍比赛规则:采取“对战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然后学生练习,并举行小车比赛,记录员将成绩记录在活动手册上。通过层层深入的比赛活动,学生体会到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路程、时间有关:同样的路程,运动的时间越少,运动的速度越快;同样的时间,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快。

3.总结延伸

学生阅读资料卡中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后,教师鼓励他们在未来能够运用所学设计新型交通工具,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小结

1.从学生经验出发,联系生活

学生比较熟悉赛车比赛,教师通过赛车和学生玩小车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评价、引导,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不断深入地认识速度概念。

2.层次鲜明,进阶发展

(1)活动设计有层次

在本课探究活动伊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研究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科学实践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扶有放,循序渐进。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层次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先观看教师演示操作,思考并得出结论;然后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小车的运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内化了科学学习的内容,强化了“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学习意识。

3.精准指导,合理选材

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材料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材料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必须兼顾。在本课的探究实验中,清晰完整地呈现出小车与钩码的连接、小车的固定、伙伴配合等实验细节。这些看似简单的铺垫,为学生完成后续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了解了每一个实验材料的用法和作用,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教学评析

《赛小车》一课的教学设计,凸显了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的特点,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赛小车”的活动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受力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在研究小车受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时,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组织形态。如对于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与实验,最后共同总结出“力能使小车运动”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学习时间与机会,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的发展。师生的对话、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同样渗透着教师的“先学后教、因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例如本课的导入部分,优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赛车比赛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巧用比赛中赛车起点启动、落后追击、并驾齐驱、弯道超车、冲过终点的真实情境,引出关于“运动和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再如,本课的探究环节,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和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设计,不断推进学生的思考。先是初步思考,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由静到动的状态;再通过改变小车所挂重物的方向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最后探究“小车一端挂3个钩码而另一端挂1个钩码”会发生什么现象?巧思妙构的探究过程,不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体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运动方向以及运动快慢之间的关联。

3.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课教学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比较到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扎实有效。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汇报、实验材料的取用、小组合作的组织等方面,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严谨、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有效的研究结果,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速度运动
速度
不正经运动范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图侃天下
速度的较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秒速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