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谷物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1-01-09韩小蕊
韩小蕊 李 瑞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金融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近年来,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逐年增长的粮食需求,粮食总产量连年增加,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粮食产量能够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由于中国的粮食需求与供应之差达数百亿公斤,致使粮食产业形成一种纯进口的常态。
一、中国谷物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一)进口贸易规模
近20年来,从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变化方向看,谷物粮食从净出口转为净进口,2000—2019年,中国粮食的进口总额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000—2005年粮食进口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缓的趋势。由于粮食出口额较大,所以这一时期粮食谷物主要是净出口。2006年以来,中国粮食出口大幅减少,粮食进口总额达到了较高程度,出现了第一次粮食净进口的情况,2009年粮食进口依然呈下降趋向,2010—2019年,长达9年的时间中国粮食市场贸易一直都处于纯进口的状况,而出口粮食逐年减少,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到2017年,中国谷物粮食进口总额创下了历史最高值。
图1 2000—2019年中国谷物粮食进口和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
(二)进口粮食贸易的品种结构
近20年来中国粮食进口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粮食进口的种类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2000—2007年,大麦与小麦是进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其进口总额占据了粮食进口总额的50%以上。具体而言,进口大麦的比重一直在持续递增,而后在2006年突然减少。与此相反,小麦的进口比重在一定时间内有所递减,却在2006年突然增加。在2007年,大麦进口比重开始回升,小麦进口比重出现下降。2008—2011年,大麦的进口比重持续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此后,大米的进口比重开始加重,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进口谷物粮食。主要进口谷物粮食的进口量从2012年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大麦、小麦与大米3种为主扩张至包含玉米在内的4种。2015—2019年,小麦的比重在波动减少,大麦与大米所占比重比较平稳,玉米的比重在逐年减少,高粱开始成为比重较大的进口粮食,而且其所占比重呈现出“W”的变化发展趋向。总体上讲,中国进口谷物粮食主要是大米,然后是大麦、高粱。
(三)进口谷物粮食的市场化结构
出口到中国的粮食市场相对而言比较具有集中性,中国进口粮食的市场主要是被少数几个国家占据,其占有率也在不断变动。如表1所示,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小麦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小麦进口市场。2011年以前,中国的小麦几乎全部从澳大利亚进口,而2011年以后,中国的小麦进口市场份额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加拿大与美国,美国后来甚至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超过澳大利亚。但从全局看,澳大利亚仍旧占据了中国最大的小麦进口市场。
近十年以来,中国最大的大麦供应来源国一直是澳大利亚,其市场份额超过50%。法国和加拿大占据的市场份额在20%~40%之间,也是中国两大重要的粮食进口市场。2010—2011年,美国、缅甸、老挝这3个国家在中国的玉米进口市场份额所占比重基本趋于一致。但2012年以来,中国的玉米进口市场几乎被美国所垄断,占到市场份额的90%以上。到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间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案。2016年,乌克兰的玉米出口份额激增,而且超过了美国,成为中国玉米进口最大市场来源国。
近些年来,中国大米进口的来源地主要为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这些国家在中国大米进口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粮食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作为中国最大的高粱进口来源地,美国也扩大了对中国的高粱输出,伴随着高粱在谷物进口中的比例日益提升,美国甚至对中国的高粱进口处于垄断地位。
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从粮食生产到销售等诸多环节的经营活动中,在控制成本、保证质量、营销手段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等各方面所显示出具备生存力、发展力和盈利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粮食市场竞争力。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粮食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而言的优势,这不仅是基于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而且与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粮食的竞争力取决于粮食所占的市场份额,即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检验、权衡粮食市场所拥有的竞争力指标,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其竞争力的大小。三是竞争环境、竞争实力、竞争趋势和竞争潜力也会比较直接地反映并影响到农产品粮食的竞争力,同样也是衡量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1 2010—2019年中国主要粮食进口的供应地及市场份额的变化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下,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尤其是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生产产品效率、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的需求数量等。因此,在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国际市场竞争力时,主要依据的就是企业产品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在这些数据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主要包括产品净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优势条件指数等。而在这些主要的数据中,优势条件指数更是经常被作为主要的分析数据。虽然这一数据更多的关注点是在一个国家的出口方面,没有将出口的数据与进口的数据进行联系,并且一个国家的出口政策会直接对企业产品出口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衡量和评价数据的不稳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如果在出口贸易方面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那么就很难占据有利的世界市场,故优势条件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实力。
巴拉萨针对优势条件进行分析,探索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而优势指数也成为衡量每一个行业或者企业自身优势条件的重要方式,具体计算方式就是将这一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除去整个国家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即RCA指数,这一指数通常被用来比较经济发展规模不同的国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CAik代表国家i的产品k的优势指数数据,Xik代表国家i的产品k的出口贸易总额,TXk代表k产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全部出口额,Xi代表国家i的所有出口产品总额,TX代表所有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出口总额。通常情况下,RCA指数大于2.5,就说明这个国家的产品出口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如果RCA指数小于2.5但大于1.25,那么就说明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出口优势竞争方面较为一般,并且出口的状况呈现出一个波动状况,如果RCA指数小于0.8,就说明这个国家在进行产品出口时并不具备优势条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状况。
由表2中国四大粮食品种的优势条件指数变化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传统的玉米和大米在出口竞争中一直占据着较为优势的条件,但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的玉米和大米出口竞争优势指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小麦的出口竞争优势则一直相对较弱,其出口优势指数一直相对较低。
表2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显示性优势指数变化情况
三、中国主要粮食进口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谷物质量相差较大,进口依赖度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粮食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粮食的进口量一直在持续增加,由此造成了中国粮食产品的贸易逆差不断变大。虽然中国一直在保证耕地的数量,粮食生产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国内的需求量还是十分庞大,国内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所以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谷物产品。同时,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合理膳食搭配,对于粮食谷物的种类要求逐渐增加,但中国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能够生产的粮食谷物种类有限,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多种粮食谷物的需求,中国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更多不同类型的粮食谷物产品,使得中国对于世界市场粮食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基于中国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人民生活基本需要的实际状况,粮食生产的主要目标还是努力扩大生产、满足国内人民的粮食谷物需求,进而导致过度注重数量、忽视粮食质量问题。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的种植数量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市场需要,并且由于小麦的价格相对较低,优质的小麦逐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小麦的质量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当然相对于世界市场中的优质小麦来说,中国的小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处于世界出口贸易中的劣势地位
相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全机械化大生产模式,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各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因此,农业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农业生产的范围过于分散,由此造成了中国的粮食谷物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粮食谷物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一个中低端环节,在高端的绿色、有机类粮食谷物生产的能力较弱,在世界市场出口贸易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当前中国的主要粮食谷物在出口中都呈现贸易逆差的现象,中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况。
当前中国粮食进口对象国仍然以美国、加拿大、越南、乌克兰、泰国及澳大利亚为主,这几个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巨大,成为中国粮食谷物的主要供给国家,一旦这几个国家对中国进行粮食谷物的贸易限制,那么中国国内的粮食产品市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很有可能会出现粮食短缺状况。
(三)粮食谷物市场影响较大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之前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居民对于粮食谷物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粮食谷物的市场销售中,食用油以及各种精细加工的粮食谷物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随之导致的就是中国粮食销售市场中食用油和肉蛋奶等精细加工产品的供应量逐渐增加。而生产更多的肉蛋类产品,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大豆和玉米等作为牲畜饲料,中国的大豆和玉米类产品的进口量相比之前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加。
随着中国居民对各种粮食谷物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国从国外市场进口的粮食谷物类产品数量也不断增加,使得中国对于世界市场中粮食谷物类产品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大。但国际市场粮食谷物的价格比中国国内生产的粮食谷物价格更低,进一步扩大粮食谷物进口,会使国内粮食价格随之下降,从而损害农业生产方的利益,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四、促进中国粮食贸易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行联合生产,建设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区
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粮食大规模生产结构对比,中国在进行生产粮食谷物耕作时,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为低下,致使中国粮食生产规模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中国从世界市场进口的粮食主要用于企业粮食加工。应发挥粮食加工企业的积极作用,结合国内粮食资源发展实际,重新规划和分配土地资源,建设粮食生产群和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国内粮食谷物类产品的供应数量,提升国内粮食谷物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以小农为主的生产者,也可以进一步扩展种植面积,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尽可能地形成小型农场种植模式,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所面对的粮食谷物类产品进口压力随之不断增大,粮食谷物类产品的出口也面临着更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掘中国在粮食方面的竞争优势,防止粮食进出口贸易僵化现象,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强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等地理位置较近且运输较为方便国家和地区合作,提升中国玉米、杂粮等粮食谷物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出口优势。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分析国际市场中粮食谷物的进出口贸易形势,充分认识中国粮食谷物在世界市场中的定位,进一步提高中国粮食谷物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知名度,更好地拓展中国粮食谷物销售市场,提升粮食谷物的出口能力。
(二)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基于中国粮食谷物生产现状和人们对粮食谷物的基本需要,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常态”。虽然通过进口粮食方式,一定程度缓解了所面临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但从长远角度看,一味依赖粮食谷物进口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粮食谷物类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提升粮食谷物种植品质,增强粮食谷物生产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粮食谷物产量,减少农药等产品的使用,降低粮食谷物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三)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升级
世界市场上主要粮食谷物出口国之所以能够在粮食谷物出口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自身有着一定的资源优势,并且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灌溉技术,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等,中国必须学习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认识当前中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针对世界市场中粮食谷物的供求信息,采取促进农业粮食谷物生产的关税政策,加强对农业粮食谷物生产的补贴,根据国内人民的生活需求,科学调整进口国的粮食谷物类产品结构,提高国内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保证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国内粮食谷物销售价格,稳定国内粮食市场。
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积极调整中国粮食谷物进口结构,不断降低主要粮食进口国对中国粮食谷物垄断的可能性,切实减轻中国粮食谷物进口国际市场风险。进一步完善中国粮食谷物产品进口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和世界粮食谷物进口的标准体系,不断提高粮食谷物产品进口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五、结语
粮食谷物作为人们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存在很大的逆差,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联合生产,建设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区,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升级,更好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充分确保中国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