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感知压力的潜在剖面分析*
2021-01-09刘荣勋梁丽娟
刘 壮 张 悦 刘荣勋 梁丽娟 张 然 王 菲
【提 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的感知压力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感知压力量表对2966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法识别其感知压力特征。结果 医学生的感知压力情况可分为3个类别:高自我要求低压力组(13.50%)、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55.20%)和中等压力组(31.30%),每组的医学生人数分别为3995人、16379人和9289人。结论 潜在剖面分析能够有效识别医学生的感知压力状态,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1]。新冠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医学和社会挑战[2]。新冠肺炎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假期的延长、长期的居家生活和社交活动的减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导致学生产生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3-5]。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特殊群体,肩负着促进人类健康的重任,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6-7]。医学生因其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学业周期长,较易被心理问题困扰[8-9]。已有研究发现,医学生在“非典”流行期间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10-11]。新冠肺炎的突发会对医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而压力是伴随着非自然现象发生而出现的必然反应,了解医学生的感知压力情况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未来卫生事业的积极发展。
现有关于学生的感知压力的研究中,多采用自评量表的得分作为评判学生压力大小的指标[12-13],分类标准不统一且较为简单,无法区分群体特征。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医学生感知压力的分类提供更科学的方法。LPA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更加关注个体间差异,即遵循“个体为中心”的理念。LPA根据个体在外显测量条目上的反应模式来判断个体的潜在特征分类,能很好地区分研究对象在不同条目上反应特征的差异,并了解各类别的人数比重,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别的人群特点[14]。本研究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感知压力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组间医学生的感知压力特征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20年3-4月,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和河南省的三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9663份。本研究获得了新乡医科大学和海南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研究选取的学生均自愿参与调查,并在网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感知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14,PSS-14)测量医学生近一个月的感知压力情况。感知压力量表共14个条目,分为失控感和紧张感两个维度[15]。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评价各条目的发生频率,0~4分分别表示“从不”、“偶尔”、“有时”、“时常”、“总是”,得分越高说明医学生的心理感知压力越明显。本研究中感知压力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8,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据医学生感知压力量表各条目得分,使用Mplus 8.2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分别拟合1~5个潜在剖面模型,参考赤池信息准则(Akaike’s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调整BIC(adjusted BIC,aBIC)、似然比检验指数(Lo-Mendell-Rubin likelihood ratio,LMR)、基于bootstrap的似然比检验指数(bootstrap likelihood ratio test,BLRT)和熵等参数来确定最佳的潜在类别数量。AIC、BIC和aBIC是对潜在剖面模型适配度的描述性统计,其值越低表示模型拟合越好[16]。LMR与BLRT用于比较k-1个类别和k个类别模型间的拟合差异。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k个类别模型优于k-1个类别模型[17]。熵是模型分类精度的评价指标,其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分类精度越高[18]。确定最佳潜在剖面模型后,采用SPSS 22.0进行感知压力得分的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医学生感知压力的潜在剖面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29663名医学生。以PSS-14各条目得分作为外显变量建立潜在剖面模型,对医学生的感知压力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的模型拟合估计。本研究从1个类别的潜在剖面模型开始,逐渐增加类别数目以确定最佳模型,不同类别数的潜在剖面模型拟合指标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类别数目的增加,AIC、BIC和aBIC的数值逐渐减小;AIC、BIC和aBIC在类别数目为3时下降水平略有平缓,说明潜在剖面模型拟合的优化程度随类别数目的增加而减小。比较3~5类别模型拟合的显著水平,其LMR和BLRT的P值均小于0.001,皆达到显著水平。但是感知压力分为3类别时,模型的熵值最大(0.916),分类精度最高。综合模型的拟合指标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选取3类别模型为医学生感知压力的最优分类结果。
表1 不同类别数的潜在剖面模型拟合指标
为验证分类结果的可靠性,计算3个类别样本在每个类别中的归属概率,见表2。结果显示3个类别的正确分类概率分别为96.90%、97.10%和94.30%,说明本研究潜在剖面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较高。
表2 3个潜在类别的归属概率(%)
2.医学生感知压力潜在类别的命名
利用3个类别医学生在感知压力量表14个条目得分的均值绘制图表,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生感知压力的潜在剖面分析结果
第一种压力类型的医学生在第12个条目(“经常想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得分较高,在其余条目得分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医学生感知压力得分较低,能很好地排解压力,但是对于自我要求较高,命名为高自我要求低压力组。这种类型医学生共3995人,占总样本的13.50%。
第二种压力类型的医学生在失控感维度相关条目上的得分较高,而在紧张感维度相关条目上的得分处于另外两种类型的中间状态,命名为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这种类别医学生比例最大,占55.20%,有16379人。
第三种压力类型的医学生在各条目的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命名为中等压力组。这种类别的医学生在感知压力的各个方面处于较平稳的状态。9289名医学生属于此类型,占总体的31.30%。
3.医学生感知压力得分的组间比较
高自我要求低压力组、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和中等压力组医学生的感知压力总分分别为(8.46±4.22)分、(25.32±3.85)分和(22.15±4.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600.748,P<0.001)。
讨 论
感知压力是个体对环境中的不利刺激经过认知评价后产生的心理感受[15],是衡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新冠肺炎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引起医学生认知、情绪和行为变化[19]。本研究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将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的感知压力分为高自我要求低压力组、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和中等压力组3个类别,其中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人数最多,占55.20%。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和中等压力组医学生虽然感知压力总分接近,但是其内部特征差异较大,说明不同类别医学生对疫情的感知压力具有良好的区分性。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感知压力状况呈中等水平,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20]。高自我要求低压力组的医学生感知压力得分较低,但是经常想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完成的。此组医学生自我要求较高,不易感觉到压力,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不需要过多给予干预措施。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的医学生在感知压力失控感和紧张感两个维度的得分相差较大,对于失控感的体会较为敏感,容易为无法预测的事情的发生感到心烦意乱。中等压力组的医学生感知压力总分与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接近,但是该组医学生的各条目得分较为平稳,无较大波动。相比高自我要求低压力组和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中等压力组的医学生较容易感知到紧张。这提示我们,对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和中等压力组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关注高失控低紧张感压力组中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培养中等压力组医学生应对紧张的调节能力,做到因材施教。高校应有的放矢地干预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其面对突发事件的抗压力和适应力,帮助医学生合理疏导压力[21]。
本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识别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感知压力的特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了个体间的差异,确保各类之间差异最大且组别内部差异最小。研究结果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感知压力的干预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针对不同感知压力潜类别的心理特征可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医学院校指导不同类型医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提供了基于循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