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妇科良性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09董云朱春丽袁换章黎加识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妇科盆腔

董云 朱春丽 袁换章 黎加识

523000东莞市茶山医院妇产科1,广东东莞

523000东莞市茶山医院放射科2,广东东莞

女性盆腔包括生殖、泌尿、消化及循环等系统,其生理解剖结构十分复杂[1]。然而,盆腔是妇科良性肿瘤发生的主要部位,虽然良性肿瘤对患者身体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对周围组织器官有压迫甚至会引起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癌变风险。因此,针对妇科良性肿瘤,临床多主张内镜手术治疗。但内镜对肿瘤定位并不清晰,极易引起腔镜操作不当而导致周围组织损伤,这对患者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如何在术前对妇科良性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定性及定量已成为现阶段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被广泛应用到妇科良性肿瘤的术前评估及手术设计中[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72 例,旨在探究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在妇科良性肿瘤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妇科良性肿瘤患者72 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53岁,平均(31.28±3.11)岁;手术病理类型:子宫肌瘤8例,腺肌瘤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8例,生殖细胞瘤8例,输卵管卵巢囊肿1例,输卵管系膜囊肿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53 岁,平均(31.24±3.08)岁;手术病理类型:子宫肌瘤8例,腺肌瘤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7 例,生殖细胞瘤10 例,输卵管卵巢囊肿1 例,输卵管系膜囊肿6 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妇科良性肿瘤;②符合内镜手术治疗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B 超检查后,开展内镜手术治疗:指导患者选取头低脚高膀胱截石位,行全麻,待麻醉起效后于患者腹部两侧穿刺,并置入腹腔镜。在腹腔下仔细观察患者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根据肿瘤性质进行摘除。⑵观察组在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下开展内镜手术治疗:①扫描:给予患者使用美国GE 0ptima540 16 排螺旋CT 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层厚为5 mm,螺距为1.375,FOV为360 mm,重建后层厚1.25 mm,扫描范围从双侧髂嵴连线水平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传送至PACS并导出DICOM 格式的图片。②CT 扫描数据分割:使用连续图像分割软件对患者骨盆、子宫、卵巢、输尿管、膀胱、直肠以及盆腔内的髂内外动静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CT 数据资料进行结构数据的分割与提取。③重建:在三维重建软件环境中,采用多层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遮盖(SSD)、容积漫游技术(VRT)、曲面重建(CPR)、虚拟内镜技术(VE)等三维重建技术分别对盆腔内子宫、卵巢、输尿管、膀胱、直肠以及髂内外动、静脉及其分支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④手术设计与模拟:根据三维重建,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同时在三维重建下模拟手术操作步骤。⑤手术实施:根据手术结果,给予患者实施内镜手术治疗。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36145.71±10.36231.67±20.128.95±1.37观察组36114.28±8.65109.22±14.357.55±1.04 t 11.6424.774.07 P<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论

近年来,随着女性在生活及工作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妇科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3]。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包括子宫肌瘤、腺肌瘤、卵巢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瘤等,为了避免良性肿瘤的癌变,临床予以患者内镜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组织。内镜手术属于封闭式操作,虽然能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但手术操作难度大,加之术前对肿瘤定位不明确,极易出现腹腔操作不当的情况[4]。因此,临床需要一种有效的术前评估及手术设计方案,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腹腔操作不当的情况发生。

本研究表明,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在妇科良性肿瘤内镜手术中应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5]。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能直观、准确地显示患者盆腔解剖结果,在三维立体图像下,可从各个角度观察患者肿瘤位置、大小、性质、盆腔血管、肿瘤供应血管、输尿管膀胱结构以及邻近组织,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6]。在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下进行手术设计和模拟,能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手术方案,且经过手术模拟,能提高手术医生对手术的熟练度,从而确保各项手术操作顺利,缩短手术时间。在清楚了解患者盆腔解剖结构下开展手术,能避免腹腔操作不当的发生,减少对膀胱、输尿管及肠管等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7]。本研究也证实了可减少损伤这一观点,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所获得的立体模型能在术中提供精准指导,使手术医师全面了解肿瘤组织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而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时,则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8]。

综上所述,在妇科良性肿瘤内镜手术中应用盆腔解剖三维数字化重建,能在术前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并在术中提供精准的指导,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妇科盆腔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