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21-01-09陈丽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纱条前壁孕产妇

陈丽洁

517376广东省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河源

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有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下段收缩乏力等,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占总数的70%~80%,产后出血已成为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急性子宫出血采取各种止血措施无效时,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治疗手段和重要措施就是子宫切除术,但切除子宫对孕产妇特别是年轻孕产妇来说,会严重影响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2]。因此,选择疗效好、损伤小的治疗方法为产后出血孕产妇进行治疗是目前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次研究采用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孕产妇,以探讨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54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5 岁,平均(33.2±6.8)岁;平均孕周(38.4±0.8)周;其中经产妇19 例,初产妇8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1~45 岁,平均(33.1±6.8)岁;平均孕周(38.1±0.6)周;其中经产妇20 例,初产妇7 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③均有剖宫产指征且未剖宫产;④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行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术;⑤出血原因均为子宫下段出血;⑥所有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②软产道裂伤出血;③子宫下段切口边缘血管撕裂出血;④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⑥顺产转剖宫产。

方法:①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治疗:静注宫缩素,使用前列腺素制剂,按摩子宫等传统治疗方法。②研究组实施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行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操作方法:进针选择距离宫颈5~6 cm部位,出针选择宫颈浆膜面,紧靠但不穿过宫颈黏膜,采用可吸收缝线,环绕子宫下段,施行宫颈间断“8”字缝合术,上下左右各缝合1 针。为便于术后恶露排出,缝线打结力度应适当。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子宫收缩良好,尿量正常,阴道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②有效:子宫收缩较好,尿量正常,阴道出血量<50 mL/h,生命体征平稳;③无效:子宫仍不收缩,尿量<30 mL/h,阴道出血量≥50 mL/h,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行子宫切除术或改用其他方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及止血起效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止血起效时间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2 h 出血量、24 h 出血量及止血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止血起效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止血起效时间比较(±s)

组别n住院时间(d)2 h出血量(mL)24 h出血量(mL)止血起效时间(min)对照组273.7±0.7524.6±25.0887.5±29.833.6±6.1研究组272.3±0.3387.1±17.9531.3±24.210.6±2.2 t 13.22512.76813.80614.195 P<0.05<0.05<0.05<0.05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情况是比较危险的,通常是孕产妇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原因、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导致,产后出血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健康[3]。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孕妇生产后2 h内,最常见原因为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子宫下段肌纤维缩复力不强时,无法正常闭合血窦,非常容易造成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从而发生产后出血[4]。临床治疗中,直接利用纱条填塞方式、直接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缩素等药物止血、外科手术控制等方法使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其中纱条抽取非常容易引发开放出血,纱条填塞不均也会引发隐匿性出血情况,纱条填塞不当还会造成纱条凝结、子宫壁出血面发生凝结,采用纱条填塞通常都会配合抗生素用药预防感染,因此,纱条填塞方法止血效果并不理想。

规律宫缩使长约2 cm 的子宫颈管逐渐消失至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子宫峡部孕12 周后会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子宫峡部组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子宫下段因子宫宫缩而达到7~10 cm 的长度[5]。子宫血液的凝固作用和肌肉的收缩作用是产后止血的主要依靠,但由于子宫下段收缩能力差、肌肉菲薄,当孕产妇双胎妊娠、胎儿过大、宫壁水肿、产程较长时,使胎盘附着部位偏低、子宫肌纤维过度拉长而非常容易引发血管不易缩紧闭合、子宫下段收缩不良,从而发生产后大出血。

传统治疗产后出血常用方法有静脉注射缩宫素、运用前列腺素制剂、按摩子宫等,前列腺素制剂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其他方法起效时间又较长、止血效果均欠佳。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操作安全等优势,将运用缩宫剂、按摩子宫等传统方法与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结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无需使用前列腺素制剂,也能起到显著的止血疗效。同时,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联合传统方法与单独使用缩宫剂相比,止血效果更好,起效时间更快,还能极大地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6]。本次研究54 例产后出血患者中,研究组将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增加施行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起效时间均明显减少,提示手术与传统方法结合在治疗产后出血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与传统治疗相比,在产后出血患者中施行子宫前壁下段部分切除缝合术,止血效果显著,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术式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纱条前壁孕产妇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改善纱条卷绕运动以提高纺纱厂的生产率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转杯纺假捻盘捻陷作用分析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护理干预在肥胖孕产妇围生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