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62例临床分析

2021-01-09林虎颜士进张虎李耀周杨唐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6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炎开腹

林虎 颜士进 张虎 李耀 周杨 唐伟

223700江苏省泗阳县中医院,泗阳

慢性胆囊炎发病主要是受到急慢性胆结石反复发病的影响,患者病灶位置主要是胆管中出现了阻碍因素,造成病灶位置出现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不同现象,这一症状也会诱发患者出现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发病诱因是结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也会受到影响,饮食卫生、生殖健康、医疗保健等大环境背景下,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概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当下的临床诊疗中,医护人员使用的主要形式是开腹手术,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腹腔镜成为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新型措施。与传统的诊疗形式相比,腹腔镜能够将手术切口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且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感与不适感较轻,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短、恢复速度较快。在本文研究中详细论述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相关情况。

资料和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2 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女44 例,男18 例;最大75岁,最小23 岁。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51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1例。合并2 型糖尿病8 例,高血压病9 例,冠心病1例,脑梗死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A、B、C 三组,其中A 组患者22 例,其中男13 例,女9 例;最大年龄82 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63.12±1.25)岁。B组患者20 例,其中男11 例,女9 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3.45±1.39)岁。C组患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48 岁,平均年龄(68.54±3.07)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经过CT检查确诊患者为胆囊炎或胆结石,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实施。

排除依据:患者在诊疗前具有胆囊炎开腹手术史;患者一部分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过敏,手术预后受到影响;患者临床诊疗资料缺失。

方法: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48 h,B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发病之间间隔>48 h,C组患者接受保守给药治疗无效之后酌情选择开腹手术。

三组患者接受手术诊疗之前均使用全身性麻醉,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气腹,患者维持头部高于足部的躺卧方式,将身体向左倾斜15°,利用腹腔镜观察患者的病灶位置,通过三孔法穿刺,将手术器具放置其中。当患者的病灶位置确定存在偏差,则可视情况选择四孔的手术形式。在患者进行手术阶段,应当采用钝性分离的形式处理三角位置,进而保证病灶位置完全暴露在医生面前。

一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胆囊肿胀现象十分明显,应当适当释放胆囊中的积液,缓解手术中的客观压力。与此同时,应当切断患者的胆囊动脉,保证胆管能够在轻松状态下舒展,为手术建立清晰、良好的环境。在此之后需要使用顺逆结合方式剥离胆囊,帮助胆囊与胆囊动脉之间分离,切除病灶位置应当选择在剑突的下孔部位,随后收紧胆囊管,或者使用缝合形式。在手术之后患者的腹腔有出现积液的可能,需要结合手术诊疗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放置引流管,避免患者体液量过多,诱发并发症。

评价指标:评价A、B、C 三组患者接受诊疗过程中的开腹手术情况,判断不同手术条件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

统计学分析:本文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20.0 进行分析,并且对数据实时t检验与卡方检验,数据对比使用百分比表示。当计算数值P<0.05时,则判定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A组、B组、C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例(%)]

结果

A 组、B 组、C 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A 组患者中转开腹数量较少,B组患者中有7例在保守治疗无效基础上中转开腹手术,C 组患者中有5 例患者出现中转开腹手术现象。其中B 组患者的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患者数量高于C 组,C 组出现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数量居A 组和B 组之间。以上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对比A、B、C 三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数量,其中肠梗阻现象的发病人数分别为1 例、4 例、4 例;肺部感染患者人数为0、4 例、3 例。由此可见,A 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在患者发病早期开展诊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避免后续诊疗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讨论

胆囊结石的症状与胆囊结石的大小有明显关系。胆结石是否阻塞胆管,是否存在感染和发炎情况都会影响病情的具体表现。胆结石质量较大的情况下会造成上腹部或者右上腹部胀痛沉闷感。由于患者平躺状态下造成胆结石移动,阻塞胆管进而形成急性胆囊炎,患者表现为疼痛难忍。在阻塞时间不断延长的情况下,患者体内出现明显的真菌感染,一旦患者发病,便属于急性炎症之一。在患者病灶位置出现病变与恶化情况时,胆囊壁以及胆囊三角区其中的组织会出现红肿充血流血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水肿症状不断加剧。在传统的诊疗手段中,简单的开腹治疗能够保证患者的病灶位置得到改善,但是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出现发炎、感染现象概率较高。并且一旦后续诊疗中出现感染发炎,会加剧胆囊张力,在胆囊组织中的难度也会不断增加,影响患者的诊疗与预后。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会受到个人体质的影响,尤其是一部分患者在患有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的基础上并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此类现象尤其多发于老年患者中。并且此类病症在患病初期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变化,主要临床症状则是腹痛腹胀。一旦患者出现发病现象,72 小时内胆囊局部病理变化会十分显著,在72 小时之内接受手术诊疗则会出现良好的预后和疗效。

在本研究中,将患者的诊疗进程和手术时间作为分组标准,60 例患者分别划分成三组,将三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在中转开腹、并发症出现概率数据对比上,A 组患者的诊疗优势明显高于B、C两组,且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由此可知,患者在发病时间48 小时之内,病灶位置的炎症还未出现严重恶化现象,病灶位置的变化仅限于水肿,胆囊位置的粘连性并不明显,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能够准确判定患者的病灶情况,实行三角结构确定,这种情况与腹腔镜手术需求完全吻合。鉴于此,在诊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手术规则,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病情恶化,提升诊疗有效性。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能够看出,急性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在接受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诊疗后具有良好效果,需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炎开腹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