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

2021-01-09李祚华杨杰

化工管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排查隐患管控

李祚华,杨杰

(1.成都彩虹电器(集团)中南有限公司,湖北 武穴 435402;2. 武穴市应急管理局,湖北 武穴 435402)

1 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

矛盾论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是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应对处理问题时,不能主次不分,而是要在通盘把握全局、对复杂事物认识清楚的前提下,着力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中,就必须牵住隐患排查这个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系统性解决安全生产事故。就企业本身而言,这个主要矛盾就是重大隐患、重大风险。我们通过化解风险、根除隐患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 构建双体系建设中如何处理风险和隐患的关系

风险和隐患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就转化为隐患。风险部分失控就构成隐患,风险完全失控就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必然是风险失控的结果。风险的充分识别和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成功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工作,是提高隐患治理彻底有效的根本前提。风险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强化安全风险识别充分性、分级管控有效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如果识别充分彻底、措施确实有效,就能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就能将风险降低到我们可接受的程度。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延伸和实际应用[1],通过采用PDCA 循环,是以风险管控措施的实际情况、措施控制风险程度为排查重点,排查风险管控措施中的失效、缺陷或不足等隐患,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进。同时,分析、验证各类风险识别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公司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达到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组成起预防事故发生的两道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升公司的本质安全水平[2-3]。

3 在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的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总结

(1) 总体思路要完备。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准确把握企业本身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精准把控、提前扫除事故产生苗头;按照“依法依规、领导示范、全面参与、责任上肩、分工明确、奖惩到位”的原则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精准性、高效率、严标准,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最终到达成都彩虹电器(集团) 中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 安全风险识别充分控制得力、隐患治理彻底,形成公司领导有方、部门(安全管理部门) 监管有效、车间(部门) 责任落实到位、作业人员全面参与的工作局面,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把控能力,夯实公司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4]。

(2) 安全生产是“一把手工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压实责任,层层落实,确保工作到岗到人到底。组织上,我公司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保障资金、人员到位,形成高效推进机制。我公司一把手和部门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抓,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重点、有记录、有奖惩。所有管理人员要亲力亲为,不得将该项工作推诿给下属,更不得弄虚作假[5]。

(3) 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关键靠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隐患排查不仅要一把手重视、管理人员重视,更要调动一线员工参与到风险识别、安全隐患排查中去,因为他们才是现场的主人,是直接面对危险,也是事故的主要伤害对象。同时他们对现场的隐患最有发言权,对发现隐患也是最及时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员工隐患排查上报制度,给员工提供一个可以提出安全隐患的渠道。同时适当奖励,从而提高员工对安全隐患的查找过程的参与度。全员参与就是排查隐患最好的方法[6]。

安全生产关键靠人,人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第一类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这类人员要具备企业家的综合能力,系统地管理企业,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有效地管控企业的各种风险,预防事故。第二类人是中层直线管理人员。这类人员既能组织生产,又非常明确生产过程的风险,且有意识、经验和能力管控生产中的风险,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第三类人员是一线操作人员。一线操作人员要熟悉生产过程,了解生产过程的风险,敬畏生产过程的风险,并熟悉管控风险的各道屏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屏障有效。第四类人员是安全专职人员。这类人员要熟悉生产过程的风险,并有勇气影响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维护屏障有效。通过推进全员沉浸式隐患排查,可以让员工对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在行动中养成安全习惯,在习惯中增强安全意愿,不断提高安全技能,逐步提高识风险、避风险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直接运用到能够接触到认识到的方方面面,从而超越自己岗位要求,达到人人都是安全管理人员的程度,最终使得隐患无所遁形,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安全风险[7]。

(4) 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企业要组织开展好双重预防性体系建设工作安全技能的培训工作,让每一工作岗位员工熟练掌握风险识别、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有关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提高建设工作系统性和准确性。

(5) 必须形成清单管理。按照行业要求、企业清单、车间图表、岗位卡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更要结合公司实际,出台本企业的有关制度,按标准填写《隐患排查清单》《车间隐患自查表》《岗位隐患报告卡》,破解企业和员工的排查难题,沟通难题,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责任范围和自查频率。这就要求企业推行“两个体系”建设,制度上有清单,风险识别有清单,隐患排查有清单,检查落实有清单。总之,按清单进行落实,对标指南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行,逐项落实工作职责,这样进行“两个体系”建设,才能系统化、标准化防范风险、消除隐患[8]。

(6) 要多角度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要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最大的风险是不知道风险,是对安全形势的误判。风险识别阶段,要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综合性识别。否则极易对某些风险、某些隐患熟视无睹,使得隐患排查流于形式,风险识别不充分、不彻底。

(7) 要有奖惩措施。推动一项工作,最忌没有考核,没有奖惩。而考核关键在干部,关键在落实。如果把建设两个体系的工作停留在口头,停留在会议、停留在书面文件,没有真正落实,那么对安全工作也就不会有什么用,更不会有什么成果。在推行之初,先定几个员工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对完成的员工及时给与奖励,让员工得到即时的成就感、认同感,以持续调动员工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正向激励,无论是物质奖励或是精神激励,都有利于保持、促进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建设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对完成不好的部门、人员必须要有惩罚措施,鞭策其进步,最终促进两个体系建设工作[9]。

4 结语

安全是生命的承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是安全管理者的共同目标。事故损失是无限的,是不可承受的;预防投入是有限的,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要的投入。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国内外安全管理的优秀经验总结,能够更好地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精准有效,帮助生产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完成隐患排查与治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排查隐患管控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管控老年高血压要多管齐下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