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峪猪的保护与利用
2021-01-09牛丽莉李林祥曾德彬张裕贤
牛丽莉,赵 叶,林 涛,李林祥,曾德彬,张裕贤,朱 砺
(1.四川农业大学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省广安市饲料工业管理站,四川 广安 638000;3.四川省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四川 巴中 636000;4.四川省巴中市畜牧工作站,四川 巴中 636000;5.四川省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巴中 636600)
1 产地及品种形成
青峪猪产于四川盆地北部盆周山地区和大巴山区,以通江、南江、万源、巴中、平昌、宣汉、达县和开江等县分布最为集中。
1979 年四川省地方猪种资源联合调查队将青峪猪与丫杈猪、黔江猪、碑庙猪、太和猪和南江猪等统称为“盆周山地猪”。1980 年全国猪种资源调查将四川、湖南和湖北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巫山、武当山、荆山和大娄山所分布的猪种统一命名为“湖川山地猪”。1982 年青峪猪列入四川省地方猪种,编入《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2012年列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2 品种特性
2.1 体型外貌 青峪猪体型中等,被毛呈黑色,少数猪额面、肢端和尾尖有白毛。其头部较轻,嘴长直或微翘,额窄,额面皱纹少而浅,有的无皱纹,有旋毛,耳中等大、下垂,颈较长,呈单背脊,背腰较平直,腹大,略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结实、直立,母猪乳头一般为6~7对。
2.2 生产性能 集约化生产水平下,6 月龄猪屠宰胴体重为44.64±3.99 kg,屠宰率为66.86%;12月龄猪屠宰胴体重为105.02±8.41 kg,屠宰率为77.73%,相较1987年品种志中记录的饲养较差的条件下,猪只的体重有了很大提高。
2.3 繁殖性能 一般青峪猪公猪平均初配年龄4.7月龄,平均初配体重12.7 kg。母猪多在5~7月龄,体重为20~25 kg,第2或第3次发情时进行初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5.2 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9.3头。
3 保护和利用
3.1 品种扩繁 2009 年四川省通江县筹建了青峪猪原种场,开展青峪猪保种工作,并将青峪猪主产区划定为青峪猪保护区,采取“保种场+保护区”的方式对青峪猪进行保护。
2013 年建立青峪猪保种选育原种猪场1 个,扩繁场3 个,生态放牧场2 个,育有纯种青峪猪种公猪36 头(8 个血缘),基础群母猪存栏500 多头。
2020 年在通江县余家坪村开建青峪猪种猪场、扩繁场和养殖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 个核心保种场+3 个标准化扩繁场+125 个标准化育肥场“的青峪猪保种及全产业链开发体系,全通江县将实现青峪猪年出栏量20~25 万头。
3.2 多样化保种 收集和保存地方猪种遗传物质(耳组织、精液和体细胞)。利用“中芯一号”芯片分析青峪猪跨世代混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显示:该封闭保种群由3个重叠世代构成,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力在0.09~0.22 之间,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329 3 和0.342,且整个群体可以分为6个含有公猪的家系和1个不含公猪的家系。
建立地方猪体细胞克隆再生技术体系。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所获得的青峪猪个体180日龄的体重和体尺与非克隆猪无显著差异。克隆公猪的精液品质和克隆母猪的繁殖性能与非克隆猪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克隆猪及其后代的端粒长度并无明显缩短现象。
3.3 品种开发利用 充分挖掘青峪猪的优良品种特性。研究发现青峪猪肌肉粗蛋白含量高,肌内脂肪含量平均值达到4.06%,富含各种氨基酸,并且脂肪酸种类丰富、结构合理,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富含硒元素。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发现青峪猪在300 日龄以后屠宰综合肉质性状较好。
2012 年5 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了“巴山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台了“巴山猪”、“巴山猪肉”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相关部门制定了《青峪猪标准》,用于青峪猪品种鉴别和种猪等级鉴定,并探索不同的杂交组合,提高后代胴体和肉质性状。将来还将进一步制定青峪猪的饲养管理标准,建立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系,加强青峪猪的开发,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