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论治慢乳蛾临床经验

2021-01-09林巧如朱任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异物感咽喉健脾

林巧如,朱任良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广东 广州 510405)

乳蛾有急乳蛾与慢乳蛾之分,急性发作者为急乳蛾,多因外邪侵袭,邪毒聚喉核所致,当病程迁延,急乳蛾失治或治疗不当可延续成慢乳蛾、慢乳蛾,又称虚火乳蛾,蛾疾,属喉痹的范畴,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扁桃体炎[1]。慢乳蛾可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咽痛、咽异物感,可伴有低热、口臭、咽痒、干咳少痰等症状,西医可以采取口服药物、局部雾化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慢乳蛾标本兼治,依据准确的辨证论治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可获得较好疗效。

“乳蛾”在宋代以前尚无病名记载,此前典籍仅有过“嗌痛”、“喉嗌痛”、“咽喉痈肿”“喉痹”等相似症状的记载,直至宋代,“乳蛾”这一病名才开始出现。《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明确提出乳蛾“吹喉散,治咽喉肿痛、急慢喉痹、悬痈、乳蛾,咽物不下。”[2]这一记载表明乳蛾表现为咽喉疼痛,咽异物感,并可予药物局部治疗。《儒门事亲》卷三明确将乳蛾从“喉痹”中分类出来。曰“内经之言喉痹,则咽与舌在其间耳,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后之医者,各详其状,强立八名,曰单乳蛾、双乳蛾、单闭喉、双闭喉、子舌胀、木舌胀、缠喉风、走马喉闭。热气上行,结搏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以其形似,是谓乳蛾。一为单,二为双也”。[3]这一记载表明乳蛾发病部位在咽喉,发作时表现喉核肿大,状如乳头或蚕蛾,故名乳蛾,可单边或两边发病。《诸病源候论》提及“夫咽喉者,为脾胃之候”[4]。这一记载表明部分咽喉疾病与脾胃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正如《素问·阴阳类论》曰:“咽喉干燥,病在土脾”。[5]故脾与咽喉疾病关系密不可分,治疗可从调脾胃着手。

1 脾虚是慢乳蛾发病的根本病机

慢乳蛾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主要与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相关,经典教科书中明确了慢乳蛾的中医病机为“因滞而疲,因虚致疲”。明确了其本虚标实的特征,脏腑虚弱正气不足为根本病机[6]。《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因此慢乳蛾与脾土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

1.1 脾胃虚弱,先后天失养是慢乳蛾发病关键

李东垣提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未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7]。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津液至全身并滋养先天,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咽喉失养,可导致咽喉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发为乳蛾;依赖后天的脾胃水谷精气的濡养,人体的元气才可盛而不减,维持咽喉正常功能,当脾胃之气衰弱,气不化津,元气失去水谷之气的滋养,可致肺肾阴虚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肺肾阴液耗伤,阴液耗伤后又得不到后天支持而致咽喉失养亦可发为乳蛾。

1.2 脾胃虚弱,痰瘀互结易导致病情迁延反复

在气化作用下,津液与血可相互资生转化,充养人体。当脾胃虚弱时,影响气的生成,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液运行缓慢形成瘀血,瘀血形成之后,既无以载气,亦阻碍气机,影响气对津液之输布、宣发、运化,导致津液凝聚而成痰饮;脾胃虚弱,亦可导致气化失常,津液停聚,日久凝结形成痰饮,阻碍经络气血运行,致使血行滞缓而停蓄,日久为瘀,痰瘀互结于咽喉则发为乳蛾。痰瘀为患,可导致人体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机阻滞,痹塞脉道,并相互影响,导致病情缠绵,胶结难解经久不愈[8]。

1.3 脾胃虚弱,易致肺气受损而诱发慢乳蛾

《素问·经脉别论篇》日:“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9]咽喉的升降功能受肺脾所影响,肺主宣降,上接喉,脾主升清,上连咽,则脾升肺降构成咽喉的气机升降原动力,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则咽喉升降不利,肺不得濡养,则金气不行,故表易虚而邪易侵。脾失健运则水湿盛,肺受其邪则水道不行,上聚为痰,与风寒相雍于咽喉,日久化热,病久成瘀,痰热瘀互结,遂致慢乳蛾[10]。

2 健脾是慢乳蛾的基本治疗原则

慢乳蛾发病关键在脾虚,因此,健脾贯穿慢乳蛾治疗全程,依据辨证论治精确选方用药,以健脾为中心,整体辨证,通过化湿、祛痰、升清、理气、养阴、实卫、活血等方法恢复脾升胃降之功能,使经脉通利,咽部气血运行顺畅,改善咽部症状。此外,整个用药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不忘时时顾护脾胃之气[11]。

2.1 辨证分型选方用药

2.1.1 健脾固本养阴

近代医家刘大新论述了喉痹与脾胃的关系,临床上用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治疗喉痹。[12]借鉴古人及刘教授的辨证思路,笔者团队常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用以治疗慢乳蛾,以党参、太子参、山药健脾养阴;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石斛、麦冬、生地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阴虚化热明显者,加玄参、芦根滋阴清热,凉血利咽。

2.1.2 健脾祛痰化瘀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内停,凝聚为痰,滞于咽喉,临床常以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痰浊明显者则加半夏、瓜蒌、浙贝母化痰利咽。清代王清任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各种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会导致瘀血的产生[13],笔者团队治慢乳蛾,喜在四君子方上加用血分药,诸如当归、川芎、赤芍等,一方面血能载气,使气血输布全身,上达头面营养官窍以增强疗效;另一方面,久病入络,加用养血活血药能改善血瘀症状。

2.1.3 健脾益肺,培土生金

李云英教授运用益气健脾之法,从脾论治喉痹,临证常用党参、太子参等药使脾气得复,清阳上输咽喉,使其功能得以恢复。[14]脾与肺共同保护人体免受外邪的侵袭。喉为肺之门户,外邪入侵,咽喉首当其冲。治疗当兼顾脾肺,既要补脾实卫,又要考虑到时邪留恋。参考李教授的临辨思路,笔者团队常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健脾补肺,以黄芪补脾益肺、益气固表,党参、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土能生金,使肺气更加充足。加入防风祛风解表,防邪留恋;紫苏叶宣肺利气,载药上行,助肺布散精微。

2.2 依据药物属性辅助治疗

2.2.1 药物配伍讲究升降浮沉

李东垣指出,药物配伍应该讲究“升降浮沉之理”。喉位于人体的上部,有多条经脉循行,诸经通畅则喉有所养。本病为清窍罹患,根据药物“升降浮沉”的药性理论,用药以轻,轻者,剂小质轻,取其清轻上浮之性,使药达病所,以奏其效[15]。笔者团队在遣方用药时,十分注重中药的升降配伍。在采用健脾药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的基础上,辅以少量瓜蒌皮、紫苏叶,以助利气;配以适量理气健脾和胃药物如陈皮、麦芽、谷芽、神曲等,从而助脾胃升降功能的恢复,使之发挥作用。

2.2.2 阳于阴中生,阴于阳中求

养脾者专注脾阳,不知脾阴濡养之功,岂不知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16]脾阴濡润,方能津血充盛,脏腑机体得以滋养;无脾阴的协调,脾阳是不能单独完成脾脏生理功能,故健运中焦以脾为先,养脾之法应以阴阳同补为要,临证时养护脾胃常用炒山药、黄精、炒白术、白扁豆、莲子肉和芡实等药,补而不滞,疗效明显。

3 典型病例

例1:杨某,男,35岁。2019年7月6日初诊。因“咽干不适,异物感5年余”来诊,首诊咽痒、咽干不适,异物梗阻感,晨起明显,常需清嗓,痰黏难咯,口淡不欲饮,精神疲惫,脘腹满闷,纳食减少,眠尚可,小便可,大便偏烂。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查体:咽充血(+),双扁桃体肿大I度,表面附有黄白色分泌物。既往慢性胃炎病史。中医诊断为慢乳蛾(脾胃虚弱),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治以健脾和胃、活血化痰利咽。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20g,法半夏10g,浙贝母10g,厚朴10g,桔梗10g,砂仁5g,玉米须20g,陈皮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5g,炙甘草5g。水煎,再服,日1剂,共7剂。二诊(2019年7月13日),稍感咽痒、咽干,异物感减轻,精神好转,腹胀消失,胃口变佳,小便量稍多,大便质软成形。舌质暗、齿痕不甚明显、苔白微腻,脉细涩。查咽充血(+ -),扁桃体肿大I度,表面黄白色分泌物减少。前贤一贯强调,“一击而中矢,应效不更方”。现湿邪大去,故原方去浙贝母、厚朴、玉米须,续服以加强补气健脾,活血利咽之功,巩固疗效。水煎,再服,日1剂,共7剂。三诊(2019年7月20日),咽干不适及异物感大大减轻,咽痒消失。纳眠好,二便调,舌稍暗,脉细涩。继进前方14剂,平素服用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患者病史有5年余,主要症状为咽干不适,异物感,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双扁桃体肿大I度,符合中医“慢乳蛾”的诊断。考虑病史已有5年余,加之慢性胃炎病史,久病不治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则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故纳食减少,而纳食减少导致脾胃气血化生不足,又加重了脾胃虚弱。《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运化失职则体内水液积聚,聚而成痰湿之邪,气机不畅,气血凝滞,痰瘀互结,痰瘀之邪又反过来阻碍津液的正常输布,使咽失濡润滋养,故咽痒、咽干不适。痰瘀之邪阻碍津液气化,故痰黏难咯,口淡而不欲饮。痰瘀之邪阻碍于喉核与咽关,再加上脾胃升降失宜造成的气机不畅,故有异物梗阻的不适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虚弱不能升清,则浊气也不得下降,故精微不能上而滋养则精神疲惫,中有浊气停滞故见脘腹满闷,下有精微及水湿之气下流故大便烂。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均为脾胃虚弱,兼有痰瘀之象。故治以健脾和胃,活血化痰利咽为法。予《医学正传》之六君子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健脾为君;白术助参芪补益脾胃之气,苦温健脾燥湿助运化,茯苓淡渗利湿健脾,法半夏燥湿,合浙贝母化痰散结,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玉米须合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共为臣药;桔梗宣肺利咽,砂仁、陈皮理气化湿,健脾开胃,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喉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又因少阳为枢,可知咽喉病位属少阳[17],柴胡乃少阳引经药,故入柴胡载药上行为佐;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为使。

例2:李某,男,55岁,2019年5月10日初诊。因“咽部灼热、异物感1年余”来诊。首诊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梗阻感,微痛,清嗓。平素手足心热,盗汗,腰膝酸软,睡眠欠佳,纳食尚可,二便调,舌质干红、苔少微黄,脉细数。查咽充血(+),双扁桃体肿大I度,表面附有黄白色分泌物。既往慢性咽炎病史。中医诊断为慢乳蛾、(肺肾阴虚),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治以培土生金、滋润肺肾。方用四君子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用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熟地20g,生地20g,白芍10g,炙甘草10g,桔梗10g,玄参10g,浙贝母15g,麦冬15g,百合15g。水煎服,日1剂,共7剂。二诊(2019年5月17日),觉咽部干燥、灼热感大大缓解,异物感减轻。盗汗减少,睡眠改善,纳佳,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检查见咽充血(+ -),扁桃体肿大I度,表面黄白色分泌物减少。考虑阴虚火旺之象大有改善,咽喉部症状得到缓解,故原方去清热凉血之浙贝母、玄参,续服以补气健脾,滋润肺肾,巩固疗效。7剂后电话随访,服药后觉咽部干燥灼热感消失,异物感大大减轻。纳眠好,二便调。

按语:患者病情迁延日久,主要症状为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梗阻感,微痛,检查见咽充血(+),双扁桃体肿大I度,表面附有黄白色分泌物。符合“慢乳蛾”的诊断。久病邪毒滞留,客于喉核,邪热暗耗阴液,损及肺肾,阴虚喉核失养,虚火上灼喉核故咽喉干燥灼热,异物感,微痛。手足心热、盗汗、腰膝酸软、睡眠欠佳、舌质干红,苔少微黄,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治以培土生金,滋润肺肾为法,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合《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加减。《素问·阴阳类论》有“咽喉干燥,病在脾土”的说法。方中参、苓、术、草补气健脾,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使脾胃气机升降得宜,津液精微输布得当,以达到培土生金之效。生、熟地滋补肾阴兼养肺阴,生地尚可清热凉血,熟地并能补血。百合、麦冬滋润养肺阴,玄参滋肾降虚火并能利咽,诸药相伍,滋肾润肺,金水并补。浙贝母、桔梗清肺利咽,化痰散结,芍药养血敛阴,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4 结 语

慢乳蛾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亦常发,易反复发作,可并发风湿痹症、鼾症、水肿等,因此,从根本上治疗本病尤为重要。在西医治疗上,主要以抗感染、抗炎消肿、甚则手术等治疗,而咽干、咽痛、异物感等症状则常迁延难愈。中医从脾论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依据患者体质和伴随症状,配合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可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异物感咽喉健脾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