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加针刺治疗斑秃30例
2021-01-09汪文涛
汪文涛
(江苏省泰兴市肿瘤医院针灸推拿科,江苏 泰兴 225411)
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病,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部斑片状脱发性毛发疾病,民间俗称“鬼剃头”或“油风”。斑秃往往呈片状分布,可一处或者多处发生,脱发区面积大小不等,形状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相邻的几块有时可以相互融合成大片,甚至全秃。大多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往往是无意中发现或者由别人发现告知。其病变处头皮光亮,无炎症和任何不适感。病程一般数月或数年,多数可以自愈,也有反复发作或边长边脱者。属于疑难杂症,治疗方法有不少,但疗效均不确切,且治疗过程较长。笔者用梅花针加针刺疗法治疗斑秃取得很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79岁,平均45岁;病程2个月~10个月,平均4个月;气滞血瘀19例,血热生风7例,气血两虚3例,肝肾不足1例。斑秃部位1~7处不等。斑秃一般为圆形和椭圆形,范围直径0.5~3cm。
2 治疗方法
先将斑秃患处用酒精棉球消毒,取梅花针于斑秃患处进行叩刺,使其微微潮红或者渗出少许血液。体针辨证取穴,主穴取百会、风池、血海、足三里、肾俞穴,气滞血瘀证加太冲,血热生风证加曲池,气血两虚证加气海,肝肾不足证加三阴交。用1.5寸毫针,百会穴向患处方向平刺,风池略向下巴方向斜刺1.2寸,血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均直刺,针刺手法用补法,曲池、太冲直刺,针刺手法用泻法,针刺得气后每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起针后用生姜汁或者新鲜生姜片涂搽斑秃患处。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禁用强碱性洗发水,保证睡眠。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0例斑秃患处均长出新发,3个月后斑秃患处和正常头发无异,痊愈率100%,随访无复发。
4 典型案例
患者,男,43岁,计算机程序员,因头部局部成片脱发5个月余就诊。面色晦暗,头部有3处斑秃,最大一处面积约2cm×2cm,最小一处面积为1cm×1.5cm、边界清楚、呈椭圆形。有精神焦虑,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睡眠较差,常有精神不振。曾自用章光101生发剂,断断续续未能见效,后又就诊于某老中医诊所,服过几剂汤剂,因汤剂太苦,未能坚持,遂停药。2个月后求用针灸治疗。属于气滞血瘀型斑秃。治以行气活血。先于斑秃患处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梅花针叩刺,然后体针取穴风池、百会、肾俞、足三里、太冲,血海。其中风池、百会、肾俞、足三里、血海穴均用补法,太冲穴用泻法,得气后每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最后用生姜汁搽涂患处。嘱减轻心理压力,勿熬夜,清淡饮食,谨记注意事项。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第8天时见斑秃处皮肤长出细小的头发,1个疗程后斑秃处均生出新发。共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新发与原来的头发无异,随访无复发。
5 讨 论
斑秃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自身免疫有关,部分有家族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局部病灶感染、中毒、肠寄生虫等可能也是致病因素。古人认为发为血之余,气血充盈,上充养于发,则头发黑亮润泽。气血不足,失其所养,则头发枯槁,甚至脱落,所以头发枯荣从侧面反映气血盛衰,经脉通畅情况。斑秃由于正气虚弱,风邪侵袭,或气血两虚,或血热风燥所致,如《外科正宗·油风》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诸病源候论》谓“人有风邪,有于头,在偏虚处,则发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为之鬼舔头”。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有赖于血液的濡养,肾中精气的充养,所以后人把斑秃大致分为气滞血瘀,血热生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等证。典型病例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精神焦虑,因此被诊断为气滞血瘀之证,肝气郁结不通,血不得行,不能濡养头发,乃至发松脱落。治宜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于患处进行梅花针叩刺,风池,百会为局部取穴,刺激局部经气,使其气血畅通,为生发创造条件;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故取肾俞,三阴交,意在滋补肝肾,充盈肾精,濡养新发;太冲穴能够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气海,血海,足三里能够益气生血,补益精气,振奋正气,养血生发,荣发,促进新发生长梅花针和体针可以相互促进,增强疗效,通过治疗,疏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重新激活沉睡毛囊,促进新发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