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2021-01-09叶小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运动

叶小瑜

伴随着中国大健康时代的到来,运动休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我国民众健康与休闲服务需求将加速释放,为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体育、旅游、文化、康养等多业态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迅速崛起,成为近年来中国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仅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和体育消费提质增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现全民休闲共享、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自2016年以来,浙江、江苏、安徽、北京等省市陆续开展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创建实践,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然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中也遭遇到了诸多问题及挑战.基于此,本文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热点进行综述,反思研究缺憾,并就未来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找到新的理论生长点.

1 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热点述评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中国学术界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基本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初期重视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辨析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意义的讨论,到比较研究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再到结合地方探索和具体个案剖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创建实践,最后聚焦于构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

1.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辨析

明确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基本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实践的重要操作指引.具体而言,现有研究关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直接采用政府官方政策文件的表述.研究主要依据《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1].第二种观点强调突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研究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有别于体育产业园区,具有“非镇非区”的特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除了融合多种产业功能外,更需要具备服务于当地百姓的社区服务功能,是具有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空间[2].第三种观点兼具了前两种观点,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既可以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建制镇,也可以是融合了体育、旅游、文化、商业等多元产业的平台空间[3].第四种观点认为“体育小镇是以塑造人的身体、进而使人的意志、灵魂得到升华,以及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形成的小而精、小而细、小而美的人们生活的集聚地,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寻是体育小镇最主要的特色[4]”.上述观点分别从产业开发、社区功能、空间形态和人文价值等维度强调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特征.然而,现有研究却忽视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既要兼顾产业开发、旅游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更要聚焦于人的需求和日常生活价值.综上,本文较为赞同第四种观点,并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将特色运动项目与小镇相关的生产、生态、生活全面融合,关注“人、产、城”三者融合,致力于在对人的健康需求、生存意义的探寻与人的生命价值关怀基础上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

1.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意义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对于从战略高度认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价值、明确规划功能定位和制定政策发展目标等都至关重要.此领域研究主要是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全域旅游概念等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部署和新政策,重新阐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意义.代表性的研究有:沈克印等从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体育产业有效供给、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分析了体育特色小镇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5].罗锐等深入阐释了山地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与西南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系,提出打造多业态并存的山地户外旅游特色小镇的具体方略[6].熊金凤等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改善生活基础设施和促进贫困群众全面发展四个维度阐明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对精准扶贫的机制作用[7].杨海东等聚焦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扩散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扩散的关系,阐明并基于新型城镇化构建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扩散模型[8].顾志平分析了体育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认为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能全面整合乡村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村民参与体育的兴趣,推动乡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9].张鸿雁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本质上是创造城市文化动力,能创造特色的生活体系[10].李柏等深入解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体育小镇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11].学术界围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意义从多个视角进行阐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意义研究最终落脚点多为“产业兴镇”,而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对当地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有何价值”等重要议题关注不足,探究不够,而居民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关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生动力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价值如何发挥作用,其机制是什么,路径如何实现,影响效果怎样评价,这些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3 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我国是一种新的产业实践,尤其在创建初期,许多地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建设周期短,缺乏发展经验,亟待理论引导和实践借鉴.国外许多举世闻名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已经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传统.历经长时间打造和市场锤炼,这些百年小镇积累了大量成功的建设经验,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理体系.因此,深入研究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功案例和总结提炼其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启示成为学界关注的另一大热点.代表性的研究有:朱洪军等从资源、规模、历史等分析了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的基础特点,从主题定位、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服务和文化灵魂上解读了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打造,从完善多元化体育消费链、举办多元主题庆典活动、以“体”为基植入多元产业链阐释了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大商业圈的构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启示[12].朱敏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解读,指出“以地方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基础,围绕核心资源形成多业态体育产业链,实现体育资源与特色产业融合升级”是值得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借鉴的国外经验[13].董芹芹等以法国霞木尼小镇为例,从“创新运营理念、加强产业培育、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文化IP、提升生活吸引力”等角度提炼其对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经验[14].现有研究为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借鉴域外经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现有研究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经验的比较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分析研究层面,尚未系统与深化.由于中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基本国情、产业基础和培育条件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后续研究应重视在实证分析和量化数据基础上,加强对国内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比较与借鉴.

1.4 国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治理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治理是当前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的热点领域,现有成果呈现出研究数量多,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家政策持续颁布和地区高度重视推动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的蓬勃开展,这一新兴产业实践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的背后又浮现出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引发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反思.该领域研究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宏观研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理念与培育思路.研究者主要结合新时代发展新诉求,围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培育思路等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阐释了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理念的见解.有学者指出“体育小镇要成为生活方式,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生活体系,有自己特色的主体”,并强调“产城融合”“生态、生产和生活融合”.也有研究者聚焦于探讨如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康持续发展.还有学者从文化承继与产业耦合的角度指出“体育特色小镇生命力培育必须回归中国的文脉传承,强调文化自觉与认同,遵循产业链演化规律,增强产业链联动效应”.类似研究还有以旅游型体育小镇为例,探究如何以文化特色为核心融合小镇建设的过程等.

(2)深入解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的地区实践及实证个案.这类研究选取先行先试地区或具有研究价值的个案,探析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成效,总结其建设经验,分析其遇到的问题和提出应对方略.沈克印等以浙江省绍兴柯桥酷玩小镇为例,提炼其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和体育特色等创建成效,并从制度创新、产业集聚、市场资源配置和宜居环境打造方面提出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15].崔建国以江苏为例,从发挥政策工具作用、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和带动消费升级的角度总结了江苏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16].张婷等聚焦于全域旅游视角,从“凝炼特色鲜明的休闲小镇主题,建立完善的运动休闲小镇运营机制,运动休闲小镇区域定置与合理布局,全域服务运动休闲小镇,加强人才培育”等角度提出辽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17].朱罗敬等深度调研了邻水镇体育小镇,提炼了其“利益共享、地为核心、项目激励和特色打造”的实践经验,在剖析“村民利益体现不足、政策激励信号较弱、商用土地资源有限和‘体农旅’三产合而不融”等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8].

(3)研究反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运营治理.在各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创建之际,由于政策推动下产生的短期效应,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也浮现了诸如“规划方案编制无灵魂[19]”“同质化问题[20]”“产业要素不充分、产城融合发展中体育消费不足[21]”等现实挑战.代表性研究有:邵桂华等运用“风险分解结构”识别了政府和资本方共同分担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十大风险,并针对风险指标构建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风险分担ANP网络模型[22].李昂等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热潮进行了反思,指出其背后掩盖的“体育旅游核心业态构想导致盈利预期较差”“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特色元素不突出”“项目相对单一导致功能叠加难以实现”“要素保障制约导致项目落地存在差距”等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了优化我国体育小镇政策建议[23].田学礼等指出了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盲目立项”“政府大包大揽”“过渡举债”和“过渡房地产化”等问题[24].张泽君等深入研究了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热背后的诸多困境,从“精准产业布局”“完善法律建设”“创新人才供给”和“完善考评机制”阐明了其突破思路[25].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从制度供给、产业布局、文化承继、投资风险防范等多角度提出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治理的政策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居民和游客体育行为时空规律,掌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动态,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助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应是今后关注的现实议题.

1.5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规划设计和政府监管,更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主要从确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目标与构建原则出发,参考借鉴其他领域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和结合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文献,初步确定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与评价指标维度,最后通过几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关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学术研究指导现实实践的角度,运用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理层面建构评价指标体系.如田学礼等运用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了涵盖体育特色小镇基本信息、体育特色产业、体育特色资源、体育公共服务4个维度、12个要素层指标和46个具体指标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评价体系[24].另一类是从服务政府工作需要的角度,根据实践需要建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如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及评估指标体系课题研究报告》,确立了体育小镇的评估标准涵盖体育健康特质、管理机制及规划建设、投资与产业支持、政策制度4个维度.同时,该报告明确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小镇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评分指标.综上,现有研究都关注到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对指导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及时根据运动休闲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加强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主管单位、评估机构和创建部门三方的深入交流,及时洞察新问题,注重引入定量评价指标,提升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展望

广大学者的科研成果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前提和基础.从现有的文献看,学界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涵和建设意义的认识逐步深化,关于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解读、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治理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长,研究深度不断拓展,理论成果不断丰富.然而,从总体而言,现有研究仍存在“三多三少”的缺憾:其一,对国外经验直接借鉴较多,对中外差异比较的研究较少;其二,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开发和经济效益评价关注较多,对民生效应和居民生活幸福感评价关注较少;其三,大部分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且囿于体育单一学科视角的分析较多,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较少.基于此,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在如下领域进行推进.

2.1 关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是体育产业实践,也是文化产业实践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习总书记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指示,将满足人民体育文化需求,增强小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真正贯彻落实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各个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治理研究不仅要关注其产业开发和经济收益,更应关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关系.正如有研究指出,“发展体育小镇不是‘唱空城计’‘人’是体育小镇发展的首要基本要素[20]”.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当地老百姓之间有什么关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惠民效应何在;如何通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使社区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助力小镇多元产业开发和“人的城镇化”,构建小镇特色生活方式体系,打造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提升小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将是未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治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同时,鉴于现有研究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意义分析多为亟待检验的理论假设,还应加强基于实证案例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关联机制和效果评估等.

2.2 加强国内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比较借鉴

现有大量关于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从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案例解析入手,总结提炼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借鉴域外经验、培育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了有益视角.然而,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历史悠久、发育完善成熟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无论是在创建背景、创建动因,还是基础条件、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现有研究尚缺乏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国内外差异点的深入比较与系统分析,在对国内外差异点比较基础上对国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经验的总结提炼工作更是匮乏.没有对国内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差异点的深刻认知,就很难真正甄别、吸收和借鉴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更无法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本土实际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思路.基于此,未来研究应加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国内外的比较与启示研究,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思考,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脉络、城市规划思想流变、国家政策颁布背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创建动因与生成机制、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体育消费偏好特点、地区历史文化差异等维度开展中外比较研究,有侧重地甄别、选择和提炼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并因地制宜采用与推广.这些问题都是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域外经验不可回避的议题.

2.3 运用大数据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居民日常体育行为特征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既是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也是集聚特色生活方式和多元文化品味的生活社区.无论是“滑雪天堂”沙木尼小镇,还是拥有“阿尔卑斯山的阳台”美誉的安纳西小镇都生动诠释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国外百年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恒久魅力的源泉.因此,关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是未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同时,加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居民日常体育行为的研究是摆在研究者面前另一重要议题.现阶段,“人”已成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最核心的主体,而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小镇居民构成了需求侧最重要的目标人群.虽然现有研究已涉及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助力人的城镇化、各利益相关者诉求和行动等方面,但对于小镇居民日常体育健身行为时空特征、运动休闲设施使用和运动项目选择偏好等领域的研究明显不足.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鉴别、挖掘与使用多种数据源开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开创性尝试.因此,应重视将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研究技术充分运用到小镇居民体育休闲行为特征的调查,掌握居民日常体育行为的时空规律,探索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提供体育健身设施布局优化方案等研究之中,以创新研究技术方法手段,不断提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治理现代化水平.

2.4 重视研究方法创新和跨学科理论视角

在研究方法创新上,目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多运用体育领域常用的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后续研究中,应积极开拓研究视野,引入和借鉴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质性研究方法,加强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规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变量探析,将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有效结合,注重基于地区实践的实证研究.如可借鉴社会学调查方法,研究主体扎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置身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特色生活空间和特色生活方式体系之中,采用严谨的参与式观察方法,探索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微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理论视角创新上,虽然现有研究充分借鉴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为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搭建了理论研究框架,但总体来说,目前学术界关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理论研究仍主要囿于体育学科,对跨学科的前沿理论关注不够、新视角借鉴不足,跨学科共同参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的局面尚未形成.后续研究亟待加强跨学科视域下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理论研究,以增强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一现象的解释力.尤其需要重视运用交叉学科的前沿理论,探索构建具有现实关怀和本土实践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理论体系,以此推动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研究的理论创新.

3 结语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体育供给侧改革出现的产业实践,学术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涌现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思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关系,加强国内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比较借鉴,运用大数据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居民日常体育行为特征的关系,积极引入跨学科的理论视角和重视研究方法创新将是未来研究中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推进的现实议题.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运动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不正经运动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