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研究

2021-01-09李宇轩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体育风尚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练员状态

李宇轩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专业的体育运动比赛不但较为考验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和技巧掌握情况,而且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着最终比赛结果的成效。所以在体育运动训练当中,教练员要注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运动员只有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下,运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准,在比赛当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一、心理素质的特点

心理素质,在本质上为人体心理过程和个性化心理特征的直接反映,集中体现在人体心理活动层面的思维过程。一方面,对于人体综合素质架构而言,心理素质可作为其核心基础,对人体其他素质的形成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尤其在人的行为举止方面也有着良好的约束效应。另一方面,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心理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人体多元化心理素质的总和,但并非人体个别心理活动或行为举止的特定表现以及某个具体时刻和地点的心理状态,并且随着人生理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心理素质也将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趋势呈现稳定波动状态。人的心理素质具有明显的界限性和优劣性特点,可以直接决定着人行为举止的效果和品质,在人的精神意志方面也具有良好的评价性作用。影响人心理素质主要因素包括记忆、认知、思维意识、情感态度以及精神品质等,综合囊括了人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以及社会交往等实践活动中的个性化心理品质。

二、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1.自信心建设程度

自信心作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其最终比赛成绩的结果,而良好的自信心建设也有助于充分发挥运动员最佳比赛状态。运动员的自信心建设主要与其日常训练效果、动作技巧掌握程度以及比赛经验积累成果密切相关,其中获胜体验作为运动员自信心建设的最根本来源,不但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充实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还能更深层次地强化运动员的精神意志和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在正式比赛前,运动员对竞争者基本信息的掌握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其自信心。此外,一旦运动员在赛前未建立起自信心,很可能导致其在比赛过程中无法灵活运用相应的战术技巧,进而在有限时间内被竞争对手发现弱点和破绽,甚至在攻击与防守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无形中增加了比赛失败的可能性。

2.体育运动动机

运动员的精神意志和动机作为督促其积极面对比赛的内在动力,有助于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驱动效应。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培养运动员心理素质时,应优先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参赛动机,帮助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与参赛目的,有利于运动员在正确的动机驱使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还应积极向运动员突出强调其自身价值和集体归属感,指导运动员树立良好的大局意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若以错误的动机看待比赛,很可能导致运动员过度重视自我表现,忽视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心理感受,间接对比赛造成十分不利的消极影响。

3.综合适应能力

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并且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将直接决定着其日常训练和正式比赛的成效。运动员的生理适应能力意味着其身体素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适应性表现,而心理适应能力则决定着运动员精神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发挥程度。一旦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适应能力无法满足实际体育运动需求,很可能造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受到严重干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效。

(二)客观因素

1.外界环境条件

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由于比赛周边场地、环境变化以及观众带来的干扰效应均会对运动员心理素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外部环境中的不文明行为、竞赛性质以及场地规模均会对运动员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比赛规模越宏大并且越重要的赛事,越容易引起外界关注人员的心理期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重了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紧张感,一旦运动员对获胜期望存在犹疑,将会致使运动员过度关注比赛失利造成的影响,甚至在比赛过程中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直接导致运动员在赛前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运动员若无法及时排解自身消极情绪,将导致其在比赛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最佳状态,并报以心不在焉的态度完成战略层面的部署,进而从心理和情绪两方面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技巧发挥情况。

2.动作技巧掌握情况

运动员对基本动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其比赛状态的发挥,熟练的技巧操作和肌肉记忆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获胜概率,从源头上避免运动员比赛失利的可能性。因此,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磨练自身运动技巧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影响比赛临场发挥的关键性因素,对赛场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精准判断,并采取积极有效解决措施正确处理赛场突发事件。运动员熟练掌握专业动作技巧后,其所获得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有助于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供积极的导向作用,促使运动员始终保持沉稳的比赛状态,进而推动比赛结果朝着有利局势发展。

三、培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引导运动员保持积极的体育动机

一方面,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将自身潜在优势和精神意志全面体现出来,勇于克服训练中遇见的各种突发意外和困难,以此为最终训练效果提供基本保障。与此同时,运动员还应积极做好心理建设,针对各种不利因素不断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促使自身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进一步推动分化抑制发展,精准把控大脑皮层中兴奋点的集中效应,从而创设良好的大脑皮层反射条件,在比赛过程中帮助运动员及时做出正确的机体反应。另一方面,教练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但需要充分调动运动员保持兴奋状态的主观意识,还应有意识地磨练运动员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过程中潜在的畏惧心理,从而充分发挥训练效果的最大化作用。

(二)充分利用无负担训练法来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充分利用无负担训练法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例如,部分教练员在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成果时,通常以最终考核成绩作为评定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指标,要求运动员在不同阶段内必须达成特定的训练指标。这种训练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有助于运动员在短期时间内快速提高自身竞技水平,但无形中也加剧了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对训练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适当为运动员提供相对放松的心理空间,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促使运动员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三)在赛前加大运动员心理暗示力度

在正式比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其后续阶段的比赛表现有着关键性影响,尤其体现在运动员对竞赛性质、竞赛规则以及竞赛对手等方面信息的认知程度,而运动员对此产生的情绪波动又直接影响着其身体机能做出的条件反射变化,具体包括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兴奋点变化、基本代谢循环变化、呼吸速率变化、脉搏跳动变化、血压和体温变化以及血糖平均升降变化等。实际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变化对其比赛状态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运动员的赛前状态通常可以划分为过分激动、过于平淡、精神饱满以及盲目自信四种,而教练员应结合运动员的实际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播放相对轻松舒缓的音乐、引导运动员进行美好想象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减轻心理负担,以此保障运动员始终保持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

(四)对运动员定期进行开展专项竞技训练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有意地组织运动员模拟竞赛场景,定期组织运动员参与专项竞技训练,帮助运动员从平稳心态过渡转化为相对紧张的临场心态,促使运动员提前适应赛场环境和心理建设。相较于简单的日常训练,正式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肌肉反应、神经条件反射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而赛前竞技场景的还原则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前适应情绪波动变化和身体状态转化,促使运动员预先做好心理建设准备工作。实际上,部分运动员在正式比赛过程中出现失误现象的根本原因即为其无法适应赛场环境和氛围,并且集中体现在心理层面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应针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有选择性地带领运动员参加小型竞赛活动或国外训练活动,以此磨练运动员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并通过创设外部竞赛条件有效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

四、结语

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着手,逐步帮助运动员克服影响心态和情绪的心理障碍,减轻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正式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负担,有助于促使运动员在相对舒适的心理状态下不断突破自身体育运动极限,真正帮助运动员实现正面积极的心理调节效应。在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可以引导运动员保持积极的体育动机、充分利用无负担训练法、加大赛前心理暗示力度、定期开展专项竞技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心理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教练员状态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状态联想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