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跆拳道运动队建设研究

2021-06-15崔楠三江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7期
关键词:运动队跆拳道教练员

崔楠 三江学院

提高高校跆拳道运动队的建设,就是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进一步改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质量,是区别于常态化体育教育的高层次组织形式,是计划性、目的性的体育人才队伍专项训练,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国家体育后备人才需求。高校是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本论文在研究高校跆拳道运动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高校所表现出的教练员情况、场地设施、学生自身水平均有所不同问题,在此针对这些现状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跆拳道运动队现状分析

(一)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类型分析

以湖南大学跆拳道队参与比赛的队员阵容为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组的跆拳道运动队队员基本来自普通院校,在对这两种类型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是没有接触过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是通过比赛训练选拔而出,因此他们的跆拳道练习起步晚、基础弱。而丙组跆拳道运动员则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且接受跆拳道训练的时间早,技能水平更强,但是三组队伍相比之下,该组队伍数目和人员数量最少。

表1 参加2017年湖南大学生跆拳道比赛的运动员

(二)高校跆拳道队教练员水平分析

教练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态度、责任都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教练员是运动员的直接引导者和监督者,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皆由教练安排、执行,教练员也是高水平跆拳道人才的缔造者。因此,了解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就是把握好高校跆拳道运动队建设的关键。

在此选择了全国31 所院校中的跆拳道教练员为分析对象,其中专业体育学院有14 所,普通跆拳道运动队院校有17 所,见表2。分别对跆拳道队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学历情况、职称评级、技术等级等进行分析。

表2 全国14所专业体育院校及教育部批准的17所普通跆拳道运动队院校

1.高校跆拳道队教练员的年龄结构

在这31 所院校中,跆拳道队教练员人数共计27 人,在年龄上,30 岁以下的教练员共8 人;30~35 岁的教练员共16 人;36~40 岁的教练员共2 人;40 岁以上的教练员仅1人。其中,普通高校跆拳队道教练员与专业体育院校跆拳道队教练员年龄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院校教练员30 岁以下的人数要明显高于专业体育院校,这明显表明,普通院校教练员的年龄普遍年轻化,意味着他们的实训经验有待加强。

2.高校跆拳道队教练员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在27 名跆拳道队教练员中,专业体育学院获得本科学历的教练员3 人,硕士11 人;普通院校获得本科学历的6 人,硕士7。在职称方面,专业体育学院最基本的职称是中级职称,有6 人,副高级职称8 人;而普通高校中,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 人,副高级职称1 人。从整体上来看,普通高校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

3.高校跆拳道队教练员技术等级结构

在27 名跆拳道队教练员中,专业体育学院的国际健将1人;运动健将7 人;一级运动员5 人;二级运动员1 人。普通院校国际健将无;运动健将5 人;一级运动员3 人;二级运动员4 人;无等级运动员1 人。虽然教练员的技能等级水平不会与执教水平对等,但是等级越高的跆拳道教练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有实践优势,无论是在对运动员的战术指导,还是高校的跆拳道队建设方面都能带来帮助。

(三)高校跆拳道队管理与支持现状分析

1.高校跆拳道队的硬件设施现状分析

硬件设施是高校跆拳道队顺利建设的基础条件,譬如良好的场地,新型的器材设备等,物质基础是高校跆拳道队是否得到关注的重要标志。有良好的硬件设施,高校跆拳道队在建设时更具信心,运动员的积极性更高。硬件设施没有保障,高校跆拳道队的建设则难以开展,运动员也缺乏斗志,高校跆拳道的发展受阻。从全国高校跆拳道队正在使用的训练场地和使用器材上看,这些硬件设施只能满足队伍训练的日常需求,没有较为先进、新颖的设施设备。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场地局限,器材设施陈旧,甚至连基本的日常训练都无法达成。这显然说明了跆拳道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也意味着,高校跆拳道队的建设无法施展。

2.高校跆拳道队的资金支持情况分析

资金支持则决定了跆拳道队建设的水平高低,以及是否能够长远发展。从目前状况来看,高校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主要分为三种,即企业赞助、学校的财政拨款、跆拳道队自筹资金。其中最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财政拨款,但是拨款金额也是有限的,基本无法满足运动队在参与比赛时的支出需求,而欠缺的部分仍然需要跆拳道队通过其他渠道补助,若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补助,跆拳道队员在参与比赛时便需要自己支付。近年来,虽然很多高校在逐渐增加对跆拳道队的开支,但是也是“入不敷出”。这直接导致高校跆拳道队训练不足,运动员技能没有提升,比赛成绩受到影响,是高校跆拳道队建设和发展受阻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高校跆拳道队政策、制度问题分析

关于高校跆拳道队的建设问题,国家从1987年开始就提出了高校试办通知,并逐年做出调整,一直到2020年,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又受到教育部的调整,可见高校跆拳道队的建设是受国家关注的。尽管政策措施具有权威性,但是,从上层传达至下层后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在执行上层的政策传达时,会考虑到所投入的体育项目能否得到应有的效益或回报,却忽略了若没有前期的投入,后期更不具有明显的效益。此外,很多高校现下所执行的训练队管理制度也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导致高校的跆拳道队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二、高校跆拳道队建设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

构建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小学、中学、大学串联成一个系统,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跆拳道运动培训,学校及时发现和挖掘人才,极大地开发出人才的利用效率,使大学跆拳道队的整体质量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以往跆拳道人才基本来自普通高校,运动员来源渠道单一,因此可以将渠道拓展,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与中学、小学,或是校外的跆拳道馆达成合作关系,从各个渠道挖掘人才,扩大招生途径。

(二)提高高校跆拳道队教练员的专业水平

(1)跆拳道教练员要将学历、运动技能等级、职称水平提高。

(2)学校要鼓励跆拳道运动员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实训活动,拓展视野,提高技能水平,及时学习全新的战术,随时关注跆拳道的发展趋势。

(3)学校跆拳道教练员之间可以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学习,切磋技艺相互指导,共同提高专业水平,推动高校跆拳道队的建设。

(三)完善高校跆拳道队的管理制度

完善跆拳道队的训练设施,对欠缺的及时补上,陈旧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及时维修或是更新。在学校的财政资金中,加大对跆拳道队支出比例,为他们的参赛提供保障。还可以针对跆拳道队建立一支医疗保障队,学校可以为跆拳道队的运动员购买人身意外险,让学生在就医后可以报销。或是让跆拳道队运动员在校内的医疗诊所购买药物时享受优惠等。在这一方面,北京交通大学有率先的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三、总结

高校跆拳道队的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和要素,构建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学校、教练员、运动员需要共同努力,跆拳道队才能顺利建设并形成良性循环,高校的整体体育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型体育人才。

猜你喜欢

运动队跆拳道教练员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