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检查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2021-01-09天津市泰达医院300450孙庆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胰管胰腺癌状况

天津市泰达医院(300450)孙庆圣

胰腺癌治疗的常用手段包括外科手术以及放化疗等,但由于其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一般来讲,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其生命期限在4个月左右,采取旁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生命期限可达7个月左右,行切除手术的患者平均生命期限在16个月左右,采取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生命期限可延长至2年左右。在对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的研究中显示,该类疾病的预后效果与诊断效率和手术治疗方案存在密切的联系。如在手术之前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并且抢占手术时机,则可有效提升其预后效果[1]。CT检查与MRI检查均是通过影像检查的方式判断病灶位置和性质等基本信息,可为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1 胰腺癌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进展

CT检查的原理是利用影像学理论结合X线在不同人体组织中的吸收效果以及分布效果来获得对应的扫描数据,经技术处理后将其形成图像形式,供医护人员判断病变状况以及确定病灶位置。早在1991年,CT检查技术就已经被应用于临床诊断,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缩短了临床诊断的时间,还可提供多层图像和较为丰富的诊断数据。相对来说,影像的分辨率较高,能够给医护人员提供较为真实的图像效果。借助CT检查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病灶位置以周围组织之间空间关系的分析,这对于确定病灶位置和病情定性具有积极作用[2]。

有关学者在针对胰腺癌、胰腺炎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断研究中指出,三种胰腺疾病在形状、密度和胰管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胰腺癌的CT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密度降低的现象,且呈现出胰管截断的状态。胰腺内分泌肿瘤的CT检查结果显示,会在血管位置出现假性肿瘤。胰腺炎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胰管将出现不规则的狭窄,且存在弥漫性强化表现。上述检查结果中显示,三者的密度、形状和胰管状况具备明显的差异,可以将其用于确定胰腺疾病的病灶位置和病情定性[3]。

病理分期通常被作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效果的主要依据,采取CT检查方式可有效避免肠道运动状况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正确了解病变现象以及病灶对其他血管的侵犯影响,可借助CT检查结果了解病理分期,对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有关学者针对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对于胰周动、静脉的受侵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其准确率高达96%以上。此外,也有学者针对CT术前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对于肿瘤病灶位置以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说明CT检查在胰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为可靠的应用价值,也能够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较为明确的参考[4][5]。

在大部分临床研究中均显示,CT检查技术在检验胰腺癌淋巴转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CT检查技术只能通过对影像学的分析来了解机体组织状况,但并不能针对机体器官的实际生理状态进行了解,一旦淋巴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含量较少,并且淋巴细胞组织存在转移现象,则无法通过CT检查来获得相关的转移信息,极有可能造成误诊的情况。在有关研究中显示,采取螺旋CT检查技术进行胰腺癌病理分期检查时的准确率高达85%,对于血管受侵状况的检查方面其准确率高达94%,而对淋巴转移的诊断结果则显示其准确率仅为60%,说明螺旋CT对于淋巴转移现象的敏感性较差[6]。

2 胰腺癌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进展

MRI检查技术主要是借助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分析所获得的电磁信号来了解人体的病变状况。由于磁共振能够察觉人体中较为细微的变化,且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后,能够形成分辨率和对比度较高的图像,不仅可明确病灶位置,还能及时发现患者机体内一些较为细小的病变状况。有学者在针对MRI检查诊断胰腺肿块的研究中显示,其肿块鉴别能力较强,病灶位置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较为丰富的诊断信息,对于提升诊断率和准确性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也有学者对其在肝脏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检出率在92%以上,说明MRI检查技术具备较强的病变诊断能力,也能够对肝脏转移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后期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7]。

胰腺癌具备恶性程度高的特性,在发病后的病情发展较快,因此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手段。受到病情发展以及病理状况的影响,早期诊断的难度相对较大,如果采取单一序列的MRI检查技术很难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此,通常会采取多序列的MRI检查技术,通过多方对比与分析来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关学者在采取MRI加权成像、磁共振胰管成像等多序列的检查技术进行胰腺病变状况诊断时,得出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并且通过动脉分期特点,判断其动脉病变表现以及胰管变形状况,可从病理学层面和生物学层面给出明确的参考,全面提升腺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8][9][10]。

相对于CT检查技术来说,MRI检查技术具备成本投入高,且受肠道运动影响的特性。此外,在检查时设备噪音较大,一些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由于耐受性不足很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对最终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构成影响。为此,在临床诊断中,一般不单独使用该项检查技术,也不会被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技术。

3 CT检查与MRI检查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影响治疗方案确定和预后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采取较为可靠的检查技术,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理分期以及病变状况,对疾病以及病灶位置进行合理定性,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但就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技术来看,还没有一项技术可以保证不出现误诊现象。因此,只能通过联合应用多个临床诊断检查技术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在本文中所研究的CT技术具备特异性较高的特性,且不会受到肠道运动的影响。因此,诊断效果相对突出。而MRI检查则对肝脏转移状况具备较高的检出率,可有效弥补CT检查中的不足,二者的联合应用必定能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有关学者针对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联合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单一使用CT检查技术或者MRI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因此,在后期进行临床检查时,建议采取联合CT与MRI检查的方法[11]。

4 讨论

胰腺癌具备发病率高、病程短、致死率高的特性,已经成为临床研究中所重

点关注的疾病之一。研究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会受到临床诊断效率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检查技术明确病理分期和病变状况,实现对胰腺癌的快速诊断。CT检查与MRI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各具优势,CT的优势表现为较强的特异性,而MRI的优势表现为较强的敏感性,可察觉较为细微的病变表现,二者的联合应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临床诊断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猜你喜欢

胰管胰腺癌状况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