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①
2021-01-09李志娇
李志娇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期英语学习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已经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被认为是重要的教育人才,肩负着与国际社会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因此,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各国学者并没有一致的意见。Kim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the capability of an individual's internal psychic system to alter its existing attributes and structures to accommodate the demands of the environment.”(个体内在心理系统改变其现有属性和结构以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不同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型也有着不同的观点,研究以Kim提出的三维模型(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为理论基础,对吉林化工学院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吉林化工学院非外语专业160名本科生,包含112名理科生和48名文科生;70名男生和90名女生。所有受试者大部分为至少学过7年英语的大一学生。
(二)调查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评量表结合Fantini的跨文化能力问卷(A YOGA Form)和杨洋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160名受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评估。问卷共有35个题项,其中1~12题测试受试的认知能力,13~22题测试其情感能力,23~35题测试其行为能力。使用SPSS 17.0计算出问卷中各部分的得分和总分。
(三)量表预测
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研究者在160名学生中进行了量表预测。总量表预测的整体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4,量表中3个因子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762以上。具体见表1。
表1 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的信度
(四)数据收集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使用问卷星软件,由多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协助完成。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受试被告知所有这些问卷及其回答都是保密的,其结果与考试无关。同时要求他们在15分钟内完成问卷,不允许与其他人讨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受试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总体情况和三个维度的平均水平都可以用具体的分数来描述。研究者首先对160名受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的总得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量表总分为175分,为了看起来更直观,研究者分别将极小值、极大值和均值转换为百分制。具体见表2。
表2 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描述性统计
表3 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的所有受试的平均得分为65.49分,标准差为17.593,说明学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表3参照百分制中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和优秀五个等级,计算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的频率。可以看出,处于及格水平的学生占比最大(44.4%),良好和优秀等级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9%和1.3%,比例相当小。以上结果表明,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刚刚通过及格线,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认知能力现状
认知能力指的是了解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相关文化知识,对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解释能力。
表4 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认知能力描述性统计
表5 认知能力分数分布情况
认知能力量表的总分为60分。从表4中可以看出:认知能力的平均得分(百分制)为61.07分,说明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差;从表5中可以看出,处于及格水平的学生占比最大(42.5%),优秀等级的学生占比为0.6%。以上结果表明,大部分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认知能力处于不及格和刚刚及格水平,情况令人担忧。
(三)非外语专业本科生情感能力现状
情感能力指的是了解,欣赏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动机和对交际事情的态度。
表6 非外语专业本科生情感能力描述性统计
表7 情感能力分数分布情况
情感能力量表的总分为50分。从表6中可以看出:情感能力的平均得分(百分制)为70.16分,说明学生的情感能力比较好;从表7中可以看出,处于优秀等级的学生占比为3.8%。以上结果表明,大部分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情感能力能够达到及格到中等水平,学生的跨文化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
(四)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行为能力现状
行为能力指的是在跨文化环境下完成交际任务和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以灵活的方式使自己的行为与认知和情感层面一致。
表8 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行为能力描述性统计
表9 行为能力分数分布情况
行为能力量表的总分为65分。从表8可以看出:行为能力的平均得分(百分制)为65.95分,说明学生的行为能力一般;从表9中可以看出,处于及格水平的学生占比最大(45%),优秀等级的学生占比为2.5%。以上结果表明,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行为能力也刚刚达标,学生在跨文化技巧以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任务的能力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非外语专业本科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维度方面,情感能力尚可,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有待提高,总体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待加强。
四、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
为了探索影响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研究者在受试中随机采访了30名学生和10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通过访谈可以得知,影响上述调查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教学投入不足
通过访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看出,一些英语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巨大影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访谈学生,可以了解到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知识的输入确实不多,教材中关于文化的内容也不多,即便有些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讲授文化知识,也仅局限于目标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讲授几乎没有。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语用知识不足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看出,非外语专业本科生在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具体而言,学生对于语用知识和语用原则的了解不够。访谈的教师和学生都表示,学生愿意学习英语相关语用知识,但对于语用知识和原则的学习不系统,也缺乏亲身体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产生恐惧感和挫败感。很多学生表示,当遇到复杂的跨文化语境时,他们总是采用单一的交际策略,不太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跨文化紧急情况,这也是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够活跃和不够自信的一个原因。
(三)跨文化经验不足
众所周知,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为语言学习者体验异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直接而有益的渠道,这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交际者与来自目的语的外国人频繁接触,使交际者有可能拥有更丰富的跨文化经验,获得更有效的跨文化技巧和策略。而大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学校未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自然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和环境。换言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机会不多,跨文化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在真正跨文化交际时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行为能力。
五、结语
通过数据分析表明,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及格水平,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维度方面,学生的情感能力尚可,认知和行为能力比较薄弱。总之,目前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于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访谈可知,影响非外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教学投入不足、语用知识不足、跨文化经验不足。尽管学生对待文化差异能够持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但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跨文化交际策略和跨文化经验,导致学生很难成功地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因此,培养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