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52例临床观察见解

2021-01-08欧阳德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肠癌效果

欧阳德鸿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应用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52例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并依据术后腹泻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排便频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频率为(5.12±1.16)次/d,对照组为(5.11±1.18)次/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频率为(1.02±0.26)次/d,对照组为(2.13±0.59)次/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7.69%,对照组为3.8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通过应用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并缩短病程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腹泻;补中益气汤加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036-02

大肠癌是指发生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中多以直肠癌较为常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性状改变、腹痛以及便血等。现阶段对于大肠癌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通过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预后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然而受到手术操作、疾病因素等影响,多数患者术后会发生腹泻等情况,这对于患者术后的机体康复和生活质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且大肠癌术后腹泻好发于年龄偏高和体质较弱的患者群体中Rl,因此积极探索患者术后腹泻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院在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52例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依据术后腹泻治疗方案分组,即观察组26例,男女比例为15:11;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68.5±1.2)岁;直肠癌患者18例、结肠癌患者8例。对照组26例,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8.4±1.4)岁;直肠癌患者19例、结肠癌患者7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腹泻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术后排便频率显著增加,同時粪质稀薄;③患者术后腹泻病程>7d;④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泄泻”的诊断标准;⑤患者对研究知晓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系统疾病诱发的腹泻;②对研究中药物存在过敏情况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具体如下:盐酸洛哌丁胺,口服,2.Omg/次,3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42g/次,2次/d o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如下:黄芪30g,陈皮、当归各12g,党参、升麻各15g,白术25g,甘草6g,以及柴胡log。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如偏气虚者可加用黄芪20g;针对偏阳虚者增加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和吴茱萸各log;针对偏阴虚者增加麦冬、沙参和知母各10g;并腹胀者增加砂仁与木香各10g;对于纳呆者增加山楂、炒麦芽和神曲各10g;腹痛显著者可增加白芍15g;对于睡眠质量较差者可增加远志和酸枣仁各12g。以上中药加水后进行煎煮,服用1剂/d,滤渣后约取汁300mL,分为早晚两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1.3 评价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腹泻病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即药物治疗3~7d后,患者的大便次数、性状和大便量等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即给予治疗3~7d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等改善,然而排便次数仍然>1次/d;无效:即患者治疗7d后,排便次数以及大便性状等均未改善或者加重。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排便频率变化情况。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80.77%(P<0.05)。

2.2 治疗前后排便频率对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频率为(5.12±1.16)次/d,对照组患者为(5.11±1.18)次/d,两组患者的排便频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频率为(1.02±0.26)次/d,对照组患者为(2.13±0.59)次/d,观察组的排便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恶心2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7.69%(2/26) ;对照组:乏力1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85%(1/26)。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P>0.05)。

3 讨论

腹泻是大肠癌患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诱发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较多,现阶段的研究认为,患者术后腹泻多与手术后肠道功能紊乱,手术操作中使得盆底神经受损以及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和患者肠道普遍功能下降等原因有关。

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发生的腹泻,对于其身体机能康复、切口愈合以及疾病治疗效果等均产生较大影响,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进一步延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及精神和经济负担,所以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尽快改善患者术后腹泻症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这也是提高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于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的治疗多应用西药疗法,例如应用止泻类药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来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等,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然而仍有患者的疗效并不满意,使得腹泻持续时间延长影响患者术后机体康复。

中医学理论认为,大肠癌疾病产生的病机在于正气不足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同时日常饮食不节、邪毒侵袭、劳逸失调以及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从而诱发大肠癌[2]。所以大肠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已然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得气血受到损伤导致正气更虚,并且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因此诱发术后腹泻患者久泻不止,容易造成阳气虚衰使得病程缠绵[3]。在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的治疗中还需坚持健脾、益气、扶正的基本原则。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属于健脾益气的经典方剂代表,与此同时由于大肠癌术后腹泻者多表现为脾弱气虚,并且时常合并舌苔淡白、形寒肢冷以及腰膝酸软等一系列脾肾阳虚征象表现。

综上所述,对于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通过应用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并缩短病程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程曼曼,徐媛媛,舒鹏.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临证经验总结[J].环球中医药,2018,11(3):391-392.

[2]陈艳,陈立伟.中医辨治大肠癌术后顽固性腹泻1例[J].山西中医,2018,34(5):36.

[3]伊凡,马燕,王巧琳,等.中药益气复生方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6):19-22.

猜你喜欢

大肠癌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超声造影、CT和MRI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评估价值比较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