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2021-01-08刘荔方
刘荔方
摘 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一、适时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引导学生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难,促进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讨论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解决疑难。
二、引导动手操作,培养创新精神
“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已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动手操作,能改变学生被动听变主动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心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让学生借助学习平面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转化方法,先让学生把圆平均分成16等分,讨论可以拼成学过的哪个平面图形,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拼成了平行四功形,学生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高等于r,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xr=πr×r=πr2,也就是圆的面积,有的学生积极说出:“我拼成了一个近似三角形,并找出了三角形的底等于,高等于4r,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r÷2=π2,也就是圆的面积。”教师还可适时提出不同的方法,即拼成近似梯形:梯形的上底等于,梯形的下底等于,高等于2r,梯形的面积等于
+
×2r÷2=π2,也就是圆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局限于书本,通过拼成不同的平面的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把握“奇异”资源,引导创新思维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同寻常的想法,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这正是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机,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呵护创新思维的萌芽。例如“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6cm,宽4cm,髙2cm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一题,一学生列式为:6-4=2cm,2+2=4cm……教师可提问:“你能解释一下这几步的意思吗?”学生回答:“长比宽多2cm,而高加上2cm正好等于4cm,就把各条长挪2cm给每条高,这道题就转化成了求棱长为4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创新意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因为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开创型的一代新人,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教育,是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責任。教师应把握住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育改革,应用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引导其展开想象,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易群.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赤子,2019(30):50.
[2]徐同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J]. 青春岁月,2019(3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