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教学管理研究

2021-01-08王素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1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院校人才

王素琴

[摘           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对口的人才。相对来说,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实践相对较少一些。为更好地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就能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相衔接,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企业学习实践知识,共同培养市场上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校企合作的本质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的技术,在未来的就业中增加竞争力。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168-02

一、引言

我国是生产大国,对生产一线人员的需求较大,中职教育在这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中职学生在学校里接触的多为理论知识,进入企业实习可以接受更多的技能培训,与学校的实操相比更专业,质量也更高,这对学生以后走进工作岗位是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对学校来说能够为企业输出更多合格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接受能够直接上岗的学生无疑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实现三方共赢局面的合作,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是被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方法。

二、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实现中职院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在对新一代学生的教育方面,国家已然关注到经济的转型和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更加支持,政策倾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中职学校要在经济大潮中抓住这种机遇,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明确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但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的学习也仅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实际操作的能力。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会有一些相应的实践设备供学生操作,但毕竟是实验性质的,和企业中真正岗位上的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通过学习和企业的合作,学生有机会通过正规的操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能的发挥,结合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

(二)校企合作,是学生更好更快融入未来工作岗位的最佳途径

职业院校的学生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专业技术培训,一般会直接走向一线的工作岗位。在学校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对教材上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后方知现实操作和教材相差非常大,无论是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还是实际工作的过程,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落差比较大,适应不了企业的工作环境而频繁跳槽。

(三)校企合作,是企業满足自身人才供给的内在需求

企业要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一线的工人。学校方面,在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上,肯定是优先满足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用工需求。企业如有需求,比如企业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员工,加强这部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校可以提供机会,开展旁听或者课程选修等。

(四)校企合作,是学校开展就业导向的重要途径

中职院校的职责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好不好就业,能不能顺利就业,就业的方向在哪里,或者就业后的未来发展如何都是学校要考虑的问题,在学校开展课程选用上就要做出长远的规划。要真正解决好上述问题,就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熟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开展招生、教学。在清楚了企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诉求等综合性需求后,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三、校企合作的原则

职业院校要坚守初心,牢记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顺应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职责是促进国民经济、改善民生、提高我国人口就业。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初心是以国家的发展为基准,以学生的就业为方向,致力于推进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主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一)育人为本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双方合作的最根本原则,不论学校未来以怎样的道路去发展、企业要实现怎样的利润,在这点上是不能有任何放松的。校企合作,从学校方面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职业教育教学,对企业来说是找到推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线优质蓝领工人是现代企业最需要也是最缺少的,双方合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合作共赢的原则

任何一种合作,都是合作方出于对自身需求的考虑开展的合作。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可让每一届毕业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明朗,生活水平优质,学校的口碑自然就会得到认可,生源得到扩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于企业方,得到了相匹配的员工,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好,所以是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尊重实际的原则

既然是合作,双方就要做到开诚布公,从合作的初期,按照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制订严格的合作方案,明确各种合作的条件,对于学校,要切合本校开设的专业、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为企业提供对口人才。企业方面也要明确为学校提供真实有效的用工需求和岗位效益,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只有这样,双方在推动发展上才能更快、更好,未来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四、創新应用方法

(一)学校要在教学方向上不断创新,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完善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用工的需求量非常大是一方面,对人才多方位综合性的需求是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不仅是专业技术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称不上是综合型的人才。校方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重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对用工方面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本校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目标上,也要同时兼顾学生的综合性培养,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培养出的学生不但有工作能力,能就业,而且有创新能力,能创业。

(二)学校在教师的配备上要“专”,更要“全”

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专业技术上的知识是任教的基本,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培养教师的全面发展。比如汽修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课堂上的讲解清晰透彻,学生每次的理论测试成绩也非常优秀,但在实际操作上对汽车的基本构造、常见问题的实际处理上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是教师实际操作中非常欠缺的方面。学校一方面制订各种奖励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走进一线,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教师提供可实践的岗位和机会,加强对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有优秀实操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有针对性为学生开展授课。

(三)校企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共同发展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基本的需求需要双方沟通交流。比如一家综合性较强的企业,其下面的一个分支工厂主要工作是售后服务,企业需要的是维修技能较强的人才,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就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学业上,侧重培养学生在技术维修上的技能,增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服务意识。不能是企业需要A类型的人才,学校提供B类型的生源,这完全违背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企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上,也要及时与学校沟通,学校在对学生技术培训、创新研究方面会遵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强化这方面的教学。

(四)校企共同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在校即可“工作”的机会

在学校地理位置合理、面积允许的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可以与学校合力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这样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第一时间得到实践操作,实训基地不仅是供学生体验,还按照企业正规生产的需求去设计,从企业中调用技术经验强的技术人员做技术监督和指导,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生产的队伍中去,开展正规的生产流水线,能够通过实习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企业,对于不合格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培养,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利润。

(五)校企开启合作就业之路,优化学生就业

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推广实行,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双方可以继续加强探索,创新学生的就业之路。一是开展订单式合作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以合约的形式,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学校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输送到该企业相对应的岗位中,这种模式从学生的招收、学校、培训到就业,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在最初的选择上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就业之路。二是开展顶岗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期内,到有需求的企业去实习,与实习生不同的是直接代替生产线上的员工,以真正工人的身份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工作。这种合作模式的优点是在结束顶岗期后,学生和企业之间实现双向选择。三是开展推荐就业合作模式:即学校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有选择性地优先接受。

五、结语

总之,校企合作是促进中职院校发展的有效动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相互结合,学习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满足了学生未来就业的实践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濮苏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9).

[2]时圣勇.多元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人力资源,2020(1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院校人才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