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文化背景下镇江苏作家具的传承与发展

2021-01-08刘佳

工业设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苏作传承与发展镇江

刘佳

关键词:运河文化;镇江;苏作;家具;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2-0152-03

1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交融的背景

镇江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连贯东西,通达南北,为南北水运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历代漕粮大多经过镇江或由镇江中转北上,镇江成为名副其实的“漕运咽喉”。江南运河和苏北运河沿线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带,沿途的城市都非常繁华。我国历史上数次北人南迁,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宋政和三年,镇江行政建置始称镇江府,人口众多,且发展繁荣。当时镇江的城市手工业也非常发达,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做过生动描写[1]。到了清代,长江下游地区已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乾隆六次南巡,均过镇江,盐茶漕运、丝绸纺织都是朝廷的钱罐子,从而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使镇江形成了文化交融、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此外,京杭大运河沿岸是明清时期私家藏书楼的主要分布区。全国80%以上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聚集在京杭运河沿岸,“显著而重要”的私家藏书楼以浙江、江苏为中心[2],这也成为江南人文底蕴形成的基础和保障。

2苏作家具的设计思想与特点

2.1苏作家具的设计思想

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的物质载体。在高档硬木家具出现之前,中国传统家具主要是漆饰家具。而苏作家具是就地域范围内而言的,业内被称作苏式家具,指的是以江苏省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所生产的硬木家具。明代与清代前期家具,大都是16世纪至18世纪初苏州地区的产品[3],通常分为明代的苏作家具和清代的苏作家具。明朝初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带动了住宅建筑的发展。人们大规模修建私家园林,从而推动了家具产业的发展。苏作家具的设计思想,一是对天然材料特征的成熟掌握,特别是对木材特性的充分了解与运用;二是科学的策划和预想,即在制作家具之前,先有个“预先设想”的思索和设计阶段;三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与想象力,在适应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追求品位高雅、超凡脱俗的意境。浓郁的人文气息、精工细作的工匠意识和简洁素雅的审美观念使“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2018年,《苏作红木家具团体标准》发布实施,确立了苏作家具的经典传统技艺的标准和要点[4]。

2.2苏作家具的特点

明代的苏作家具,造型上线条流畅,简洁素雅,采用少量的雕刻作为装饰。材料以优质硬木为主,匠师们惜木如金,用料节俭。在涂饰方面,为充分展现木材的天然纹理,采取不上漆、仅打磨上蜡和抛光的工艺;装饰方面,以雕刻为主,局部采用象牙、玉石、螺钿及不同色彩的木材进行镶嵌装饰,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在工艺方面,为节约木材,以杂木为框架,外贴珍贵的薄木皮。总之,明代的苏作家具构型完美,上下连贯,尺度比例适中,线型浑圆、柔润。

在清代,家具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根据产地分为苏作、广作和京作。苏作主要继承了明式家具的特点,不过分装饰,重凿工和磨工,制作精妙,品位超然;广作大量吸取外来艺术,融合西方文化,用料阔绰,雕刻繁缛;京作家具以清宫造办处制造的家具为其代表作,追求豪华气派、雄浑稳重。到了清代中后期,苏作家具逐渐向富丽、繁缛的方向转变,明式的影响渐微[5-6]。

3镇江苏作家具的传承

3.1南北交融的造型特色

與一江之隔的扬州相比,镇江至今较少见到本地螺钿家具的记载。镇江本《杏园雅集图》描绘了明代早期家具的特征、坐具与承具结合使用等生活方式[7](见图1)。画中右侧桌腿间采用雕花的罗锅枨连接,这与图2中的维扬明式翘头案采用两卷相抵的卷草形枨连接的造型非常相似,说明画中家具兼具苏南与苏北、苏作与维扬家具的特色[8]。

此外,《王梦楼太守谈禅图》中的家具也体现了镇江南北交融的文化特色(见图3)。该画是京江画派的画家潘思牧于清朝末年(1907年)所绘,表现的是镇江丹徒书法家王文治与高僧谈禅的场景。画中可见两张座面硕大的禅椅,配有脚凳。高僧与王文治均盘膝坐于椅上,椅背有椅帔,圈椅式靠背与座面分体连接,为清式家具的常见结构。坐面似圆形,下半部分形似有束腰的杌凳,椅腿、牙板均有连续的云纹装饰,末端较尖,结构上不一定准确,可能是画者有夸张或故意为之。如清人绘《皕美图》中便绘有多具腿向内倾且较尖的杌凳(见图4)。京江画派是镇江地区形成的本土画派,多以当地的山水为描绘对象。

3.2上柜下几的组合形式

清代镇江名医张云鹏故居的格扇门木雕(见图5),采用透视的方式雕刻出一种类似多宝阁的格架类家具,上面摆放了不同的物品,柜下有用于支撑的外翻马蹄腿矮几,与明式上格券口带栏杆万历柜下的矮几一脉相承(见图6)。矮几上承置格架或柜类家具,除了可以增加柜体高度,便于取物之外,还可以防止地面湿气上移,使之具有“亮脚柜”的优点。图5矮几上面的回纹式多宝阁形态与沈括在镇江的故居(梦溪园)中的格扇门木雕也颇为相似(见图7)。这种家具形态与雕刻技法应为镇江匠人所常用的类型。这种在矮几上承置储物家具的组合形式,体现了镇江在苏作家具结构上的传承。这一点在镇江的近代家具中也有所体现。

明代苏州造园家计成,在润州(镇江)完成了园林史上著名的《园冶》一书。造园业发达必定带动家具行业的发展。镇江现有张云鹏故居、五柳堂、沈括故居等私家园林,不过园内家具大多为新制。清代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是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因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闻名,代表着当时镇江在全国显赫的政治和文化地位。《清宫扬州御档》中提到,镇江的文宗阁一开始都是当地制作书架、书籍等陈设,但在最后验收时发现问题,后由设在扬州的淮盐政负责统一制作相关陈设的建造。清道光十三年,徽州、江西帮木商,已在镇江鲇鱼套形成木材集散市场。

综上可知,明清时期镇江的家具行业与周边城市一样盛行。在大运河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无论从造型特色还是组合形式方面,均可见镇江对于苏作家具的传承。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西方的器物、制度、思想观念随之传入镇江,客观上促进了镇江苏作家具的现代化发展。

4镇江苏作家具的发展

4.1强化苏作家具在人文景观中的应用

家具,被称作“屋之肚肠”,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文化载体。人们也是通过家具来体验和享受建筑空间的。镇江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与周边城市相比,在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和传播意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可以从“观物”和“致用”两个方面强化苏作家具在人文景观中的应用,加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4.1.1观物――复原传统生活场景

镇江依山傍水,有“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之势,构成了“真山真水”的城市山林。以三山为首的景点,承载着诸多历史、记忆、故事和传说。镇江历史遗留文化古迹和景点众多,但很少有摆放传统家具的场景。例如,可以在这些场所设计配套的家具,介绍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如优雅的诗书礼仪、朴实的市民生活、码头文化、商埠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借助数字化技术还原当时的场景,使人们沉浸、互动、开放式地体验古人不同的坐姿、唐代的行酒令、宋代的点茶文化等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提升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發展。

此外,要利用名人故居和园林景观的平台展示中国传统家具。镇江古代名人逸事灿若星河,如沈括的梦溪园、萧统的南山读书台、陶氏的五柳堂、辛弃疾与祖冲之任职的所在地及古住所等等。要将真实的历史传达给现代人,除了可供观看,还应关注互动性,让人可以体验、感受并使用。

4.1.2致用――设计地域特色家具

现代家具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使用。在某些旅游景区,甚至出现一些当地游客抱怨累的时候没有椅子供人休息的情况。文化旅游不仅要拓展游客的文化认知,还要满足游客的感官体验。家具作为服务于人的文化载体,是体现人性关怀,表达服务理念最直接的物品。在一些旅游景区,可以设计具有苏式特色的配套家具,既能彰显地域特色、弘扬本土文化,又能服务于游客和市民,增强景区的体验感和亲民性。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复兴,现代人对中式家居设计风格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以苏作家具为原型,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营造具有江南文化底蕴的生活空间是提高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4.2推进苏作家具与西式文化的融合

苏作家具的流变是指家具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发生功能、形态、装饰、风格及内涵上的衍变。清末,以苏式、广式和京式为代表的明清家具逐步衰退,传统家具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20世纪30至40年代,随着西方家具的流行和各种设计思潮的传播,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中国传统家具与西方家具艺术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双重特色的家具形态,因最早出现在上海,便被称为海派家具。海派家具以“中西融汇、洋为中用”为特色,更加注重舒适性与功能性,成为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的过渡形式。

镇江曾作为民国省会,至今保存有多所兼具中西风格的民国建筑,其特色之一在于青砖红砖的使用上。如英国领事馆旧址,整座建筑以青砖砌筑,窗的边缘用红砖勾勒[9]。现已建成的西津大光明影城,就采用了青砖红窗和拱门柱式等西式元素展现别有韵味的民国风情。因此,可以挖掘镇江本土的西式文化,提取其色彩、造型、装饰等元素,并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之中,使之体现出民国特色,也是传统家具创新和多元化变迁的一种重要方式。

4.3关注本土化与功能性设计

4.3.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020年丹阳的家具制作技艺成为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体现了苏作家具在镇江地区的传承与发展。镇江市的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斫制传统技艺于2020年成为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名录。然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到现代生活之中,“活化”才是实现其当代价值的关键。例如,古代好的琴桌需要选取优良的木材,采用精巧的工艺,设计优雅的装饰,还须设置共鸣箱或镶嵌郭公砖为面,这样可以提高古琴的声学效果。那么,在传统中式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多种材料科学设计配套的琴桌、琴凳、琴室空间及陈设设计,以满足琴桌使用的声学要求。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推广古琴文化的同时,再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此外,还可以探讨正则绣、玻璃雕绘画、上党挑花、扬中玉雕、竹编、萧笛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家具设计的结合,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传统家具的创新发展。

4.3.2开发文人家具

多年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了上万首诗词,至今为人们所研讨和吟诵。2016年,镇江获“中华诗词之市”称号。从古至今,镇江喜爱或从事书画的人数众多。为这些人设计专用的书桌、画案和书架用于书写并贮藏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代的新中式家具,有一种唯材论、唯风格、唯气韵的倾向,过于强调精神内涵,而弱化了使用功能。如市场上通用的书柜并不适用于存储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喜爱的中式家具与现代居室的使用环境不一定相互协调等等。在新中式家具同质化的背景下,可重点研发适用于书法及绘画创作时供文人使用的家具。例如,根据古人使用毛笔书画的使用场景,结合科学的人体工效学分析,设计绘画及书法专用的书桌、坐具、书柜及屏风家具,思考并设计符合当下生活方式的功能性家具,是改进新中式家具设计符号化和同质化的另一种探索。

5结语

苏作家具是中国家具文化的宝贵遗产。面对当下苏作家具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传承并发展苏作家具文化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镇江作为运河文化交汇的重要城市,在城市的发展历程及荟萃文人的文化底蕴中,可见镇江地区传统家具所体现的多元性和兼容性。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利用镇江的文化精髓,开发城市的当代价值,以上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强化苏作家具在人文景观中的应用,推进苏作家具与西式文化的融合,以及关注本土化与功能性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苏作家具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苏作家具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苏作传承与发展镇江
市委书记赴高新区 专题调研苏作文化工作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文雅精致 苏作天工
苏作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对“苏作”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基点与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