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2021-01-08贺鸿璘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匠培育

贺鸿璘

[摘           要]  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道德问题严峻,职业道德矛盾冲突增多,究其根源是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导致从业者职业价值观混乱,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长此以往会造成行业甚至社会信用体系崩塌,社会矛盾加剧,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损害国家利益,消耗社会资源,恶化社会环境,降低生活幸福指数,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同时为了配合国家强国战略需要,培植工匠精神逐渐纳入顶层设计者的视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此工匠精神呼之欲出,这是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必备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民族复兴伟业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

[关    键   词]  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1-0044-02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再次指出“要加强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可见培育工匠精神时不我待,这是基于国家总体战略布局提出的战略计划,是完成我国工业转型、实现工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我想将工匠精神嵌入职业道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如果把职业道德比作一个人的人体,那么工匠精神则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种对事业崇高的价值追求,如果职业道德是低阶位素质要求,那么工匠精神就是高阶位素质要求,工匠精神一定饱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一定具有工匠精神,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讨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

二、多元培育:拓宽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普遍认为是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其实不然,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娃娃抓起,贯穿于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从孩童的启蒙教育到入学后的品德教育再到入职后的企业文化熏陶,都可以一贯到底并植入工匠精神。

(一)依靠家庭启蒙教育,培植工匠精神基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开启孩子心智的摇篮,作为家庭最基本成员的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工作态度、职业操守、意志品质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孩子的血脉并伴随终身,最终内化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基因,为孩子的成长、学习及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和职业道德。钟南山院士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他在接受一期访谈节目时提到自己能够从医并在医学道路上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父亲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可见家庭教育会像基因一样植入孩子的身体,为孩子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并达到事业巅峰奠定良好的品德基因。

(二)依托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夯实工匠精神理念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为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艺,更要夯实职业道德理念,培育恪尽职守的从业意识、精雕细琢的品质意识、携手互助的合作意识、苛求卓绝的完美意识,这种情感一旦树立就会形成意志、思想、灵魂并驱动个体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最终实现自我。当前职业院校普遍重技能而轻品德,非常不符合现代企业用人理念,现代企业缺乏的也正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领军人才和企业员工,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充满活力并长久不衰。

(三)依赖企业学徒制度,内化工匠精神精髓

传统的工匠精神是基于学徒制的手手相授、口口相传而传承下来的,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技艺手法、品德意志、追求完美的精神传授给徒弟。到了現代社会,传统的小作坊逐渐被工厂和企业所取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经久不衰,就必须要发扬工匠精神,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并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为此,企业要有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技艺传承机制,企业要吸引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并形成成熟的、具有一定内涵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并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精神和文化中,让员工将个人的前程和宿命自觉与企业的前程和宿命融为一体,同进退、共荣辱,让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和领军人才的言传身教下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追求执着、完美、创新、协作的精神品质。

三、文化滋养: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若星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繁衍不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没有断代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可见文化的力量不可磨灭,要培植工匠精神必须以文化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建立积极的示范标杆,确立合理的体系制度,以价值文化、榜样文化和体制文化涵养工匠精神,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和行动自觉。

(一)培育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文化

好的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引人们做出合理的行为并产生好的积极的结果,相反错误的价值观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过去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学而优则仕”“农本工末”等思想的长期影响,对于劳动有差别化认识,将不同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这种价值观直接导致人们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差别化,虽说“行行出状元”,但是在工作环境差、收入低、职业荣誉感不强、社会评价低的职业上,个人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更不会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上刻苦钻研并达到极致。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一要大力倡导职业平等、劳动光荣理念,坚决破除职业等级壁垒;二要推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制度;三要倡导创新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培育支撑工匠精神的榜样文化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尚英雄、尊崇榜样的价值导向产生的现实效应必定是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必定是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民族。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事迹至今仍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在宣传模范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伟大精神,比如“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包括我们今天要谈的工匠精神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之所在,我们要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形成一种普遍的、自觉的、公认的、内在的社会价值导向,并在这样一种具有积极的、正能量的价值引导下,社会个体成员相互模仿、监督、推崇、传承,最终内化为血液里、骨子里的东西,我们才可以称我们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民族。

(三)培育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好的制度之于良法,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要培育工匠精神,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招录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打破过去唯学历论、唯学术论、唯出身论、唯资历论等不合理的用人招录评价机制,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德才兼备、突出实绩的用人机制。二要坚持劳薪相适应原则,薪资的多少要跟劳动的强度、危险系数、社会贡献等参数挂钩。三要提高市场和产品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坚决淘汰出市场。四要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产品实行质量跟踪和溯源工作,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制度,倒逼生產者和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五要完善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原创产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造积极性,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工艺和质量,出新品、出精品,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利可图,无市可入。

四、活动引领:促进工匠精神的自觉践行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有效手段,要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让个体在工匠精神指导下实践,在基于工匠精神的实践中完成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体验工匠精神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价值,形成践行工匠精神的行动自觉。

(一)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专业实践,以赛促德、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技,促进工匠精神的自觉践行

学校内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德、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你追我赶、顽强拼搏、合作共赢、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达到德技并修、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

(二)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强化理论成果转化,促进工匠精神自觉践行

校企合作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将理论成果尽快转化为科技成果的便捷途径。企业要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生产经验、管理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同样可以把最新学校理论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学训结合中塑造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Z].2020-11-2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光影视界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