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博物馆面向儿童观众进行自然教育的SWOT分析

2021-01-08赵妍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SWOT分析儿童

摘  要:本文对自然博物馆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进行了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发现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中具有专业与群众基础上的优势和户外环境缺失的劣势,面向品牌与市场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教育机构所带来的威胁。通过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结合,文章形成了自然博物馆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实施策略,包括打造自然教育品牌活动,组织专家带队科考,开展自然作品征集活动,组织自然教育培训等。博物馆也应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形成具有博物馆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助力自然教育行业向好发展。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儿童;自然教育;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6-0062-06

作者简介:赵妍,北京自然博物馆,馆员、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博物馆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不断减少,使得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即由于缺乏待在户外特别是自然环境中而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1]。在信息时代,生活物资充足,电子产品铺天盖地,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也难脱离时代现状而存在,因此,儿童远离自然环境、沉溺于电子产品的现象日趋严重。很多专家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提倡儿童教育回归自然。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人类属于自然界的物种之一,即使有了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也不能脱离最原始的自然属性,以及对自然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就儿童来说,自然环境包含了其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经验,是培养其情感态度和认知技能的重要场所,对其能力的获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而自然教育能够使儿童在自然中发现规律,有所感悟,形成自我认知。研究认为,自然教育对儿童有各种效益,包括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促进体育能力和认知发育、增进儿童的学术学习能力、提升儿童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3]。可见,自然教育在儿童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自然教育的潜在意义与价值。

自然博物馆既是儿童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校外的第二课堂。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通过自然博物馆,儿童能看到自然界的精彩生命,感受大自然广袤与神奇的魅力,从而引发对自然万物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自然博物馆在原有的展览与活动之外开展自然教育,能够进一步引导儿童回归自然,帮助儿童获得来自自然界的感触和启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儿童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自然教育的衍生与发展

早在1762年,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就提出了“归于自然”的主张。他主张倡导消除封建统治对儿童的迫害,强调尊重和释放儿童的天性,将儿童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培养成“自然人”[4],这被认为是开创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教育之先河。2005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其作品《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最早指出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也使该书成为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强调教育不仅要贴近自然,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因素进行教育活动[5]。此后,自然教育的概念在持续的研究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由于我国自然教育起步较晚,且其内容复杂,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6],但人们普遍认可它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从自然中获取知识的“人的教育”,它往往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获得来自自然界的感触和启发,从而提升自然素养和促进身心发育。此次研究也将这一概念作为“自然教育”的界定范畴。

随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各国开始不同程度地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我国也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处于空前重要的位置。自然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带动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进而更积极地参与自然保护[7],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因此,自然教育活动也在全社会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现如今,自然教育不仅能够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连接,还融入了教育学科的理论,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系统的教育过程,甚至形成了科学的评价反馈體系。逐步完善的自然教育无疑给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天然、健康的条件,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现状

自2010 年起,我国自然教育出现井喷式发展,具有行业发展迅速、公益与市场行为并存的特点[8]。2018年,据全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调研报告统计,参与调研的自然教育机构共398 家,其数量为历届调研之最[6]。

然而,自然博物馆虽然具备“自然”与“教育”属性,但从整个自然教育市场来看,以自然博物馆为主体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并不多。调查显示,自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仅为全部自然教育机构的3.95%[9]。究其原因,首先,虽然博物馆本身的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其主要依托展览和标本藏品等实物资源,直观地阐释专业的自然科学知识[10],大部分活动在馆内开展,缺少“自然环境”,在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形式内容上均与自然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纳入自然教育的行列。其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限,要优先完成基于本馆资源的教育活动,且我国的博物馆多为公益性质单位,较少承受营收与利润压力,因此在市场上并不如教育机构活跃,这也是博物馆自然教育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一。

目前,博物馆组织的自然教育活动以野外科考和自然观察的形式为主,这些活动以置身自然、体会自然为特色,以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为内容,是儿童从自然中获取感知和经验、满足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自然博物馆开展的这些教育活动多数面向小学和初中学生,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活动较少。因此,自然博物馆在儿童自然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三、自然博物馆进行自然教育的SWOT分析

自然教育对儿童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未来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在自然教育逐步成熟的当下,作为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承担着科学传播与社会教育的责任,也应该积极推进自然教育的发展,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为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自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中的因素和特征进行探究。

SWOT分析法,即面向某一事件对其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态势分析,将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es)、O——机遇(Opportunities)、T——威胁(Threats)以矩阵形式列举出来,并匹配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进而制定实施战略的方法[11]。在面向儿童观众的自然教育中,自然博物馆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如下。

(一)S——专业优势与群众基础

首先,自然博物馆有着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优势。自然博物馆本身集收藏、研究和教育功能于一身,同时具备“自然”与“教育”属性,是展示自然万物、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专业场馆,收藏着自然历史的见证之物,拥有行业领先的研究成果以及经验丰富的科研和展教人员,在自然科学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对人类认识生命的演化发展历程、认知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中的专业优势。

其次,自然博物馆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2019年博物馆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几大自然博物馆年观众量均超过百万人次,其中浙江自然博物馆402.09 万人次,天津自然博物馆315.00 万人次,北京自然博物馆179.50万人次[12],这数百万的参观人群也成为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基础,其中,儿童与家长是博物馆观众的重要组成群体。对于儿童而言,自然博物馆有着新奇罕见的展品和沉浸体验式的环境,是他们心目中向往的乐园;对于家长而言,自然博物馆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既是孩子娱乐放松的空间,也是他们接触世界的窗口、学习知识的殿堂。儿童和家长是自然教育的直接相关群体,他们的欢迎和认可使得博物馆本身在自然教育中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有着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天然优势。

(二)W——户外环境缺失

與优势相比,由于户外自然环境的缺失,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中的劣势也同样明显。自然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主要基于自身的展览、标本等珍贵资源展开,户外环境并不是博物馆的优势空间和主要阵地,而自然教育恰恰强调在“自然”中开展。2019年1月,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正式发布《自然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其中指出,自然教育的开展强调“在自然中”的实践,通过感知与体验自然的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连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13]。可见,自然教育要求带领儿童置身自然环境当中,通过观察、触摸环境中的动物、植物等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而对于自然博物馆,其藏品往往展陈于室内环境中,活动参与者缺乏自然空间内的真实体验,且儿童很难有触摸展品的机会,这就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的自然教育相比,博物馆自然教育活动少了一丝生机,能够调动和激发的感官不足,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作用往往得不到发挥。然而,儿童主要是以游戏和探索来促进自身发展的,要以感官教育为主,让儿童充分接触大自然,触摸大自然中的事物,儿童才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感官认识[14]。因此,室内博物馆的天然属性也造成其在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中有所欠缺。

(三)O——市场与品牌发展机遇

作为自然科学类的科普场馆,自然博物馆也迎来了自然教育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自然教育在我国刚刚兴起,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缺乏人才、政策推动和行业规范等。但新兴行业往往存在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需求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自然教育势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到来限制了校外学科教育的培训,更多家长或将转为关注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自然教育市场也将随之向好发展,这对于相关的机构、企业和单位而言,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自然博物馆也应抓住新的机遇,发挥自身作用,树立自然教育品牌,引领行业发展。作为博物馆,其宗旨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助于自然博物馆提升社会关注度、好感度及影响力,提升博物馆绩效,使其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博物馆品牌的打造大有裨益,还能够使博物馆在逐步兴起的自然教育行业中占据市场,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T——教育机构带来的挑战

在自然教育市场发展的同时,自然博物馆也要面对自然教育机构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的自然教育机构迅速发展,根据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统计报告显示,2016 年我国自然教育机构为286家,2017年则超过2000家[9]。虽然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教育机构受到不小的影响,但仍有一些机构凭借优势与实力占据了一定的自然教育市场。经过多年运营,其教育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固定下来,其教育人员取得了自然教育领域的从业资质,这些机构通过丰富、优质的活动获得了受众的认可,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另外,一些教育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林学会所批准的自然学校,可见其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业基础,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些机构的发展对于自然博物馆而言也形成了挑战,为博物馆开展自然教育带来了竞争的压力。自然博物馆如何发挥专长,开拓自然教育领域,把握自身特色开展优质化自然教育活动,打造品牌,在众多已经成熟的自然教育机构中脱颖而出,是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博物馆自然教育发展策略

通过SWOT分析,可结合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制订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使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适应,帮助博物馆把握专业优势与群众基础,规避户外环境缺失的劣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迎接教育机构带来的挑战,从而广泛、高效地开展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活动,推动博物馆在儿童自然教育领域的发展。

(一)SO策略:打造自然教育品牌活动

SO策略即优势—机遇策略,指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来抓住外部机遇的策略。自然博物馆可以凭借专业优势与群众基础打造自然教育品牌,拓宽市场。当前,一些博物馆会组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课程或活动,但仅属于博物馆的常规教育活动,并未单独提出“自然教育”而进行成体系的活动规划,也很少面向学龄前儿童。要打造品牌活动,首先,博物馆可以将自然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专项活动提炼出来,并组建专业团队为教育活动提供支撑;其次,博物馆可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感知体验、观察动手、环境保护活动等,形成进阶式、成体系的自然教育;最后,博物馆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参与活动的儿童,并对活动成果进行宣传,提升活动影响力,打造博物馆自然教育的品牌。

(二)ST策略:专家带队自然科考

ST策略即优势—威胁策略,指充分发挥长处,尽可能消除威胁的策略。面对正处于活跃发展态势的教育机构,自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中要牢牢把握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利用群众基础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从而减轻其他自然教育机构发展所带来的压力。首先,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有着强大的专业背景,他们的参与会使自然教育活动更具博物馆特色,也帮助儿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自然,并以此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在组织野外科考活动中由本馆的研究員带队,寻找与挖掘化石的经历为学生提供了难忘的自然体验。此外,对比其他教育机构的营销和推广,自然博物馆本身在儿童和家长中的认可已经为自然教育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潜在受众,博物馆也应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满足受众需求,维系博物馆的观众群体。

(三)WO策略:开展自然作品征集活动

WO策略即劣势—机遇策略,指博物馆面对外部的发展机遇,避开自身缺陷,通过其他活动形式把握行业发展机会的策略。在博物馆自身不具备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可以避开户外环境缺失这一短板,利用自然博物馆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儿童回归自然。例如,面向儿童征集自然绘画、自然观察笔记、自然之物手工及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等作品,引导儿童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置身自然,用眼睛观察自然,用双手触摸自然,调动多感官自主在自然当中获取经验。博物馆也可以在征集的作品中发现儿童对自然的态度和认知方式。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馆所承办的环球自然日活动,每年以不同的主题在学生中征集展览、表演、绘画等作品参赛,以这样的形式鼓励儿童更多地回归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和乐趣。这样的方法有效规避了博物馆的室内环境在自然教育中的不足,激发了儿童回到自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间接的方式帮助儿童形成基于大自然的经验。

(四)WT策略:组织自然教育培训

WT策略即劣势—威胁策略,指尽可能地避开短处,最大限度地消除威胁的策略。由于自然博物馆在自然环境上的局限性,使其在自然教育中面临着空间与展陈方式的限制,不同于户外或天然的自然环境中的体验式教育,这让自然博物馆既不属于传统自然教育的主流阵地[7],同时又面临着行业内教育机构兴起所造成的威胁。鉴于此,自然博物馆可以避免正面的行业竞争,转而组织自然教育培训。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人才培养委员会主席王愉认为,自然教育机构和从事自然教育的人员开始大量增加,国内人才储备不足以支撑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行业现状[15],因此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自然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平台,邀请自然科学、儿童教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讲授自然观察体验方法、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城市公园、保护区、博物馆、学校、教育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了解自然教育的发展和特征,并能够完成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从而向儿童提供优质的自然教育活动,带动和引领自然教育行业向好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在面向儿童进行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自然博物馆有着学术专业上的优势和足够的群众基础,也面临着整个自然教育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有着缺乏户外环境的劣势,并面临其他教育机构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自然博物馆可以抓住自然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借助自身资源打造品牌活动;利用专家优势开展野外科考;避开环境缺陷,以自然作品征集方式引导儿童回归自然;汇集行业内的研究者与一线工作者,进行自然教育培训;等等。

与传统的自然教育相比,自然博物馆本身具有空间上的局限性,但博物馆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展陈的自然万物的方式,提升儿童对自然的兴趣,满足城市中的儿童了解自然知识的需求,往往具有自然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6]。因而,重视自然博物馆之自然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提升博物馆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够为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力量。未来,随着博物馆对自然教育的重视,将会创造出更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教育活动,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儿童享受到优质的自然教育产品,在自然教育中成长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自然之友,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卢娅柠,闵慧祖,徐莹莹.幼儿园自然教育的背离与回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04):46-51.

[3] 黄向.比较视野下,自然教育如何行稳致远[J].教育家,2020(05):30-31.

[4] 胡毛,吕徐,刘兆丰,等.国家公园自然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及启示——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5):185-189.

[5] 王策.我国幼儿自然教育领域的热点与趋势研究[J].才智,2021(06):111-113.

[6] 张亚琼,曹盼,黄燕,等.自然教育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04):174-178+183.

[7] 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关于公布第二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评选结果的通知[EB/OL].(2019-11-14).http://www.csf.org.cn/News/

noticeDetail.aspx?aid=48156.

[8] 赵兴凯.我国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绿色科技,2021,23(09):208-211.

[9] 赵敏燕,董锁成,李宇.自然教育,应该这样教[EB/OL].(2019-04-13).http://www.cas.cn/zjs/201904/t20190415_4688804.shtml.

[10] 周询,王美霖.第三方机构参与博物馆自然类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探索——以成都博物馆自然探索系列课程开发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7(01):43-47.

[11] 邓伟,邓旭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与式教学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9):124-126.

[12] 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EB/OL].(2020-05-13). http://www.ncha.gov.cn/art/2020/5/18/art_

2318_43812.html.

[13] 中林联林业智库.自然教育概况(上)[EB/OL].(2020-07-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424870155836336&wfr=spider&for=pc.

[14] 马海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观察,2020,9(40):138-140.

[15] 王愉.建立我们自己的自然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中华环境,2019(07):30-32.

[16] 袁园,邢俊杰.自然教育的多样性探讨——自然博物馆的局限与优势[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3):9-13.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SWOT分析儿童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