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视化计量的体医融合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2021-01-08刘亮胡健华

当代体育 2021年45期
关键词:体医全民检索

刘亮 胡健华

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对传统健康观念、健康依赖的更迭创新。2016年,体医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体医融合研究与实践。基于此,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及可视化计量方法,对国内体医融合的发展进行探究,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为促进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体医融合,是将体育与医学的手段、技术等相互融合,共同致力于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的方式。在传统的健康观念中,身心的健康主要是通过医学领域进行维护与治疗。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正式将体医融合纳入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引起体育学、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新时代,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不再是医学界孤军奋战的事情,体育学界也成为有力的推手。体育与医学融合,是对健康促进的新探索、新举措。本研究聚焦于挖掘近年来国内体医融合的有关研究,为学习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提供较清晰的研究脉络。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采用中国知网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主题词为“体医融合”,共检索到体医融合相关成果512篇,检索时间段为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详见表1)。

1.2 内容分析法

对检索到的文献成果进行浏览阅读,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所需材料。

1.3 可视化计量

对检索结果采用可视化计量方法进行分析,充分挖掘体医融合领域研究的热点图,为学术研究者提供方向把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题分析

利用知网可视化计量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主题分析,仅列出发文量较多的部分主题(详见图1)。可以发现,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体医融合、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健康促进、体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健康中国战略、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运动康复专业、策略研究、老年人、运动康复、高校体育、运动处方、慢性病、健康服务、中国理念、教学模式、糖尿病、服务供给、模式研究、学校体育、体质健康、体育产业等等。

2.2 文献来源分析

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体医融合相关成果主要刊登在体育类期刊中,其中《当代体育科技》刊登数量最多,达到21篇(详见图2),前十名还包括《文体用品与科技》《体育文化导刊》《体育风尚》《体育科学》《科技资讯》《吉林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运动精品》等。在刊登数量前十的期刊中,包含3本核心期刊、7本省级期刊,其中《体育科学》是体育类期刊中最具权威的核心期刊。前十本期刊中核心期刊刊登成果27篇,占前十总数的27%,说明体医融合方向的研究得到较好的重视。

2.3 学科分布

在发文量较高的学科领域中,体育学科排名最高,发文量达到了393篇。其次是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发文量达到199篇(详见图3)。体育学科领域发文量是医学领域的两倍,这也与体医融合的现实问题较为相似。在推动体育与医疗深度融合发展的初期过程中,医学系统表现较为被动,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体育系统表现十分积极。全国各地纷纷围绕健康中国中关于体医融合的战略目标开展各项活动,如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

2.4 机构分布

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南京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和辽宁师范大学。其中,体育高等院校有6所,科研机构1个,其他高等院校3所,没有涉及医学专业院校或科研机构。

2.5 高被引论文综述

高被引论文中,引用量最高的是龙佳怀、刘玉等人的《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全民科学健身的实然与应然》,该文章对健康中国战略进行了发展背景与历程的梳理、总结与分析,对全民健身战略进行了从建国初期至今的充分回顾,认为当前体育与医疗融合力度不够,并提出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以推动体医融合深度发展。

卢文云、陈佩杰等人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探索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学理、历史、现实及经验分析,认为体医融合的政策机制还未完全构建,体医融合的实施需要加强体质监测、运动处方、群众健身和康复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胡扬的《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对体育与医疗从分离到融合探索的回顾,认为体育与医疗存在各自为政、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举办相关培训班和加强人才培养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

张鲲、杨丽娜、张嘉旭等人的《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对体医融合的内涵、特征、融合模式及发展障碍进行了研究。冯振伟、韩磊磊等人的《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及路径探寻》基于共生理论对体医融合的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理念、部门、责任、资源四位一体的共生机制,并提出了完善共生单元、增强共生关联、推广运动处方等建议。戴素果的《健康中国理念下老年健康促進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从政策导向切入,对体医融合发展的障碍进行深度探索,提出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及平台搭建等建议。

董鹏、程传银、赵富学等人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下学校体育的价值、使命与担当》认为体医融合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契机,应积极构建体医融合服务体系。冯振伟、张瑞林、韩磊磊等人的《体医融合协同治理:美国经验及其启示》对美国体医融合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政府、机构和责任担当等方面阐述了启示。向宇宏、李承伟的《“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对体医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课程构建、话语权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健康观念、教师素养及课程体系有重要影响。郭建军的《健康中国建设中体育与医疗对接的研究与建议》阐述了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中的机遇,分析了思想、组织结构及政策支持等障碍问题,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及体医融合试点。

3 未来展望

体医融合是健康提升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国家将体医融合纳入到健康中国战略以来,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体医融合的试点探索及人才培养。因此,在未来的健康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体育+医学>2”的优势,将会成为体育学界与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中的运动康复专业、运动医学专业等等也将会成为热门专业。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021WQNCX23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医全民检索
体医融合冷与热
全民·爱·阅读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