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 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绩效
2021-01-08陈秋练
陈秋练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体育教学、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的阵地,是把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集体,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基地。其基本责任是规范体育教学管理,开展学科的课题研究,破解体育课题,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作为体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教研组长更是学校体育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是教研组的领导者和实施体育教学及活动的主持人。大家要明确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必要性,提高教研组建设的意识,促使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绩效。下面本人将从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的必要性和如何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两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讨:
1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上级主管部门对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关注,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对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近几年,各省教育厅对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市、区教育局对专项工作也高度重视,要求各校要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规范管理、强化体育教研组的职能,不断提高体育工作绩效,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1.2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形势下,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思想:决定教师知不知道教。也是指我们教师能否牢记自己的身份,能否增强责任意识,能否明确应承担什么工作职责。
(2)专业精神: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也是指我们教师能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待工作的态度怎么样。
(3)教育智慧:决定教师能不能够教。也是指我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我们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了解学生、组织管理学生、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本功;正确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学习和业余训练的基本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采用有效教学方法的基本功;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具有培养体育特长生和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的基本功;具有收集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教育信息能力的基本功。
(4)专业人格:决定教师教得多好。也是指我们教师对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们的工作业绩如何。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但在我们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有的虽然教育智慧比较高,但缺乏了专业精神;有的虽然专业精神比较强,但教育智慧不高;有的虽然教育智慧还可以,但教育思想不强。所以都不能很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工作业绩也不高。而教研组是教师个人成长的摇篮,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基础平台。良好的教研组文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教学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是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3 加强体育教研組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形势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应变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扮演教学内容传授者的身份,更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课堂,探究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智慧型”的教师。而建设系统完整的学校体育教研组,能给予体育教师一个学习与探究的场所,是体育教师进行自我转变的基本保障。
1.4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要将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不但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还要每位体育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体育教学的具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变革。而实现这个变革的阵地就是——学校体育教研组。为此,我们要建立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校体育教研组,促进全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1.5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教学校本研究,只有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体育教研组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基础。
2 如何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
体育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完善管理制度,创建团结进取的氛围,注重每位教师的师德教育和专业化成长,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和教学环境。
2.1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规范,来约束,那么我们的工作会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甚至是混乱性。如果我们体育教研组能切实制订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体育课安全制度》《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制度》《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教研活动管理制度》《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等等,会促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教学过程、课外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
2.2 营造团结进取的氛围,出色完成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
教研组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搞好我们教研组内部的团结,促进各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因为,学校体育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除正常的教学、教研任务之外,还要抓好运动队的训练、组织大课间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组织举行校运会、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能标准》项目的测试和数据的上报工作等等,如果大家没有团结起来,群策群力、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开展工作,我们是无法完成繁重的任务。当然一个团结的教研组,绝不是每次教研活动时,教研组长布置工作、组织业务学习、进行工作交流的整个过程,教师们都一声不吭、唯命是从。我认为这样的教研组不是很健康,不是很有正气。可能教研活动一结束,个别老师就开始啰嗦,或评头品足。而我们教研组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思想碰撞、聚集观点、提高认识;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所以我们要把一个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拧成一条绳,形成一股合力,不断创建团结协助、积极进取的教研氛围。
2.3 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性
2.3.1 坚强教师们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抓住老师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只有老师们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循学校严格而规范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才能主动积极地实施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组要重视加强教师们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教师会、备课组活动等阵地,教育和引导教师们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责任,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致力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知结构,做一位合格的、规范的教育工作者。
2.3.2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体育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系统。体育学科知识性强、涉及面广,学科知识、边缘知识互相渗透互相迁移,知识与术科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体育工作者,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涵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熟悉体育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掌握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有较高的专业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专业精神,爱岗敬业、不断地去优化专业人格,胜任本职工作。
2.3.3 发挥体育教研组长的榜样效应。
我们的教研组长是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应成为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典范。那么我们除了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教研组的思想建设、加强教研组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业务建设、加强备课組管理。其中更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如何发挥榜样效应。我们应在师生面前塑造起良好的形象,树立良好的威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研组长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带头进行教学研究,带头进行基本功修炼,对学校各项决定要坚决拥护,带头执行,这样才能影响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和工作表现,才能构建一个团结向上、健康发展的教研氛围和教育、教学工作环境。
2.3.4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研究是一种适合教研组教学改革的方法,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和解决教研组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提高学校体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所以,我们教研组要引领全组教师改变观念,以科研兴教,以科研建组,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要让我们的教师明确参与课题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本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教研组要积极探索,确立符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符合本学校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与需要,符合本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科研课题。利用课题研究的实用性,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体育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破解学校体育管理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研组的建设是一项任务重、意义大的工程,只要大家增强观念、提高认识,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加强体育教研组的建设,就能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绩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