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021-01-08聂华涛
摘 要: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高中历史在课堂教学环节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教育创新下,历史学科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教育之路,调动高中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但历史学科中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众多,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繁杂,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下降。基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历史故事讲解层面对其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以及其具体应用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故事 高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46
历史课程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学科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对中国历史以及国外历史产生全面的了解,鉴于此教学目标,各高中需要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创新给予高度重视,促使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强民族信仰。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向外延展,并合理利用历史故事等方式,才能够辅助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开阔其视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高中历史涉及的时期众多,并且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尤其是在近代史教学阶段,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若历史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解相关内容,则必然会导致学生认为其学习难度较大。而若在教学阶段,历史教师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导入课堂,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记忆更为深刻,从而扎实掌握。与此同时,高中学生叛逆问题十分严重,对于学习缺乏热情。所以通常面对历史课程学习时,高中生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概念性知识相比,历史故事具有极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历史课堂参与性,使其全方位融入学习中,加强其对历史的了解。此外,高中阶段所选择的历史教材中会涉及诸多真实的历史故事,所以,在课堂讲解上教师可对该类型内容加以利用,围绕历史故事展开知识讲授,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使教材内容更具真实感,同时也可促使高中生对历史文化产生深入理解。
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1.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历史故事
《楚汉传奇》《三国演义》等皆属于历史故事,但该类型故事是以影视剧方式所呈现,而高中历史教师为进一步消除课堂枯燥感,可将教材内容与历史故事进行有机融合,适当选择影视剧历史片段或真实的历史故事进行课堂讲解,并以此为前提实施拓展性教学,使历史课堂趣味性能够明显提升,基于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切勿对教材内容进行单纯地讲述,要对人物和历史情节进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其目的是为了让高中生在该项教学方式下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学习。此外,教师也应注意历史故事的讲解方式,为确保其教学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应在话语描述上特别注意,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高中生课堂注意力,提升其对相关历史文化及知识的探索欲望。以清代历史为例,教师可适当引入编纂《四库全书》这一历史事件,这一故事在影视剧中多有涉及,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疑问,而历史教师刚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该故事加以讲解,并将发生在皇帝与纪晓岚之间的趣事分享给学生。或者在讲解“世界经济危机”时,教师可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故事加以引入,例如,经济危机爆发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在经济危机下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该类型故事都可以被选用为本节课内容的课外延展,通过故事类课堂的引入能够在帮助高中生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及素材的同时,加深其对经济危机的了解,以此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历史故事穿插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自身所选择的故事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切勿脱离教材,时刻谨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2.利用历史故事弱化教学重难点
因为高中历史教材容量有限,所以对于部分历史只能截取某一段内容编入学科教材,但高中时期的历史知识有部分内容过于晦涩难懂,所以仅是依托于基础教材讲解历史知识缺少全面性,该方式也不利于高中生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所以,为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全面性,教师应充分明确引用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该教学方式的深入展开下能够帮助高中生了解历史背景、细节、拉近历史事件与学生主体间的距离,解决历史学习的重难點。以“雅尔塔体系冷战与和平”单元教学为例,这一历史单元课时比例有限,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有文化斗争、军事竞赛、经济斗争、政治较量,但因教材篇幅有限,自然无法表达全面,所以为确保学生能够对该阶段历史充分了解,教师可将历史故事与相关知识加以结合,以此补全该这段历史发生的具体背景,如水门事件过程、古巴导弹危机的具体解决措施、越南战争起因及其最终结果等等,以此帮助高中生彻底了解冷战概念。教师也可依托于历史故事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掌握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从而整理各段历史间的关系。而一旦教师发现有学生无法解决的学习困境出现时,教师则可引入历史故事,以该方式实施历史教学,并通过故事讲述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时间等加以串联,并在后续解题时将历史故事融入解题思路,从而快速解决历史问题。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为例,学习该知识时,学生通常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描述完全,此时教师则可以利用故事讲解的方式,对“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及“杂交水稻”的研究故事加以讲述,故事讲解中教师可适当突出其研究难处以及该项成就的伟大之处,在该系列故事的讲解下,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进步,并促使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强化民族自豪感。
3.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承上启下作用
历史故事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学习历史知识也同样如此,鉴于该特征,历史教师在实施故事讲解教学时,可以问题提出的方式引发高中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帮助学生在小组讨论下能够将所学历史加以串联,从而使历史故事讲解能够将自身的承上启下作用充分发挥。例如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围绕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爆发背景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当高中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之后,教师则可要求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在课后进行资料查阅、汇总,以此获取较为全面的答案内容,在下次教学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其知识学习情况,当全体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所要做的是通过历史故事将所有知识内容进行连接,该方式能够在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对该项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承上启下作用十分明显。
4.应用历史故事设置教学悬念
设置教学悬念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的任务,但传统的预习任务设置方式难以激发高中生的探索欲望,所以,为改善这一现状,历史教师也可在该阶段以故事讲述的方式为下一课时设置更多悬念,如此则可激发学生兴趣,并促使其对后续课程产生较大期待。例如教学“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蒋介石被张学良软禁”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若你是张学良,将如何对待蒋介石,西安事变是如何解决的”,待问题全部抛出后,教师可对该事件背后的复杂状况加以描述。或者教师也可从蒋介石停止内战,与共产党联合抗日,并与张学良同去南京为前提条件向学生提出疑问,“二人抵达南京后张学良会面临何种处罚”,该系列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并使其更愿意研究历史事件,与此同时,历史教学效率也能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讲解,既能够丰富历史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求知欲。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开发各种历史故事,合理选择故事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用,同时也需利用历史故事特点,弱化教学难点,并在课堂及课后也灵活运用其教学优势,促使历史课教学能够取得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祝敏《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求知导刊》2021年第19期。
[2] 韩丽丽《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6期。
[3] 施柳杰《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启迪与智慧》2021年第3期。
[4] 陈兆磊、许晓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心得体会》,《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4期。
(聂华涛,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历史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