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夏方舱医院中医护理特点
2021-01-08宋怡贾建婷王立锁
宋怡,贾建婷,王立锁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1636;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0 引言
自2019 年12 月以湖北武汉为爆发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随疫情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此类病例。基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为1-14 天,多为3-7 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胸CT 早期为多发小斑块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1]。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病位以肺为主,中医病机以湿毒雍肺为主。治疗以解毒化湿为主,并注意顾护脾胃[2]。新冠肺炎传染性强,进展迅速,给治疗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中医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护理,使江夏方舱医院获得了“六个零”好成绩。由此表明中医护理在此次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医在疫情中的全新实践。现报道如下。
1 江夏方舱医院建立背景
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随新冠肺炎确诊数不断攀升,为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收治难题,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为此国家组建方舱医院,以实现科学决策、分类救治,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标[3]。中医药治疗疫病已有上千年历史,形成自己独有理论体系,且在2003 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积累了针对冠状病毒所引起肺炎的宝贵治疗经验[4]。因此,国家选择江夏方舱医院作为中医治疗为主医院,该医院由中医专家张伯礼院士牵头,由来自津、苏、豫、湘、陕5 支医疗队共360 多名医护人员组成。内设5 个病区,初期400 张床位,后期扩大到800 张床位。主要收治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
2 江夏方舱医院的特点
江夏方舱医院最大特点是中医药全覆盖,队伍是中医团队,药方是中药,治疗和康复手段也选用中医治疗手段。以上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了病程,达到了设立江夏方舱医院预期目标,并总结了一套完整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患者中医护理诊疗经验。
3 江夏方舱医院中医护理特点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扶正在于双向调节,免疫力低时让免疫力提高,免疫亢进时,则需抑制[5]。新冠肺炎大部分易感人群存在正气不足特点,易导致外邪乘虚而入,引发此病[6]。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将中医与传统护理技术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养生及康复等护理服务[7]。因此,在江夏方舱医院,主要通过中药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针刺、艾灸、耳穴贴压等)、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等综合治疗为主,来增强人体正气,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康复。下面将具体阐述江夏方舱医院的中医护理治疗。
3.1 中药用药护理
中医药学对于瘟疫诊治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本病治则以解毒化湿为第一要义[8]。新冠肺炎患者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有腹泻、恶心呕吐等,因此服药护理各有侧重。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所有患者,百分之百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以“新冠2 号”和“新冠3 号”为主。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服药方法、时间以及用量,嘱服药后加被休息或啜热稀粥,以遍身微汗为佳[9]。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临床各项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若服后大汗不止,快速报告医师,由医师调整用药,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
3.2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按摩、针刺、艾灸、耳穴贴压等方法,可平衡阴阳、祛邪外达[10]。具体如下:
3.2.1 穴位按摩
按摩可调整脏腑、活血通络、平衡阴阳。针对江夏方舱医院患者,医师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穴位,同时指导护理人员为其治疗,如按摩曲池、大椎以散寒退热,适合发热、干咳患者;对乏力、脾虚者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胃;对焦虑失眠者可按摩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调和阴阳。每天一次,根据患者症状调节按摩力度和时间。也鼓励病人自我按摩,可促进医患之间交流及减轻医护人员负担。经临床验证,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3.2.2 针刺
针灸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有自身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在我国抗疫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11]。针刺相应穴位能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阴阳、补虚泻实[12]。早在《素问·刺法论篇》就有“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的论述,并提出针刺方法,研究表明,针刺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13],防治流感[14]。在江夏方舱医院,对不同类型病人实施脏腑、经脉辨证,以主穴为主,坚持“取穴少而精”原则,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在针刺开始前,护理人员告知其做好准备,便于医生操作。医师操作完毕后,留针20~30 分钟。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3.2.3 艾灸
艾灸防疫治疫病有悠久历史。艾灸通过温热的穴位刺激,可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以及泄热拔毒,现代研究艾灸有明显免疫调节作用[15]。李梴《医学入门》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说明灸法可益气生血,艾灸温补阳气,阳气充实,则寒湿自化。在江夏方舱医院,通过采用艾灸技术,如无烟灸、膏灸等可健脾祛湿、益气扶正,提高抗御病毒能力。在临床中,对艾灸患者辨证取穴:轻型、普通型选取足三里、神阙以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恢复期取大椎、肺腧、膈腧、足三里以恢复脾肺功能,增强人体正气。操作中,艾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护理人员要注意其艾灸部位皮肤变化,避免烫伤等意外发生。
3.2.4 耳穴贴压
耳穴是躯体与内脏信息反映点,耳穴贴压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刺激力度强、刺激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且患者依从性较好。通过辨证论治取相应耳穴,使相应经络感传,推动气血运行,以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功效,起到治疗效果。患者可选取以下常用耳穴:神门、肺、脾、胃、大肠、支气管、交感、内分泌等[16],调理神经、胃肠、呼吸道、内分泌等多种疾病,改善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使机体恢复正常。在江夏方舱医院临床实践中,由医师辨证并选取相应耳穴,护理人员在取穴位置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豆贴压于穴位上,并轻轻揉按1~2 分钟。用法:隔1~3天换一次,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3.3 中医养生保健
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采用恰当、缓和的运动干预,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和体能恢复,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17]。下面介绍的养生保健护理就起到很好的作用。
3.3.1 太极拳、八段锦
自古以来,中医治病讲究从全身论治,通过调节全身的气血经络以达到养生保健作用。八段锦有平衡阴阳、调理脏腑之效[18]。太极拳有利于呼吸道通畅,保持较好呼吸深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19]。各病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状况带领其练习相对应的养生功法。时间、频率:建议每天1或2 次,每次10~15 分钟,以能承受为宜。新冠肺炎患者在练习中要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以防耗损身体正气。通过练习养生保健操,可以减轻患者隔离的孤独感,身心得到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心理阴影的消除。
3.3.2 太极六气功和呼吸吐纳功
《黄帝内经》中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护理人员教授患者太极六气功和呼吸吐纳功,有利于患者静志安神,提高机体免疫力。频率:建议每天1 或2 组,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调整当天运动方式及总量。基于此,通过与患者一起进行团体活动,可以使其身心愉悦,精神上得到鼓舞,促进机体的恢复。
3.4 中医情志护理
《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面对新冠肺炎流行,大多患者会产生焦虑担忧反应,不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中医情志护理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中医护理的关键环节,对调整患者情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20]。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样易于接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情志调护。具体措施如下:(1)以情胜情法:中医理论认为一种情志可以被另一种情志淡化、消除,故有“喜胜优”“五行相克”之说[21]。故针对情绪消极的患者,可采取以情胜情疗法,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可引导患者回忆开心的往事或通过微信、电话的形式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为了达到积极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通过构建病友群等形式鼓励病友间相互加油,使其保持积极心态。(2)移情易性法:中医认为,治疗得当且情志舒畅可获得满意疗效。新冠肺炎患者大多存在恐惧、失眠等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普及防“疫”知识,经常鼓励患者,助其尽快正确认知,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患者的不安心态逐渐消失,心理状态有了明显改善,有利于疾病康复。
4 按语
江夏方舱医院在疫情特殊时期开展中医护理诊疗,在对患者中药用药护理上进行指导的同时,灵活运用中医辅助治疗,同时结合情志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以增强患者抗御病邪的信心。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此通过增强人体正气,以抵御邪气,加速病人康复。中医护理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经济实惠,疗效确切等优势。通过中医护理,传播给患者的是对疾病的调护方法,不仅在疾病的康复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还在防治疾病复发方面起到支持效果,也为中医在疫情防控方面积累了经验。伴随着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中医综合和现代医学护理如何有效结合,促进其共同发展也是值得研究的。应对如此大范围的疫情,中医护理如何将自己的特色优势发挥到最佳也是有待探索的。因此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全面审视中医护理工作的不足和发展前景,改进工作,使之更适应患者需求以及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医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