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阳封髓之临床应用心得

2021-01-08谢明明秦卫民邸彦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香橼砂仁山茱萸

谢明明,秦卫民,邸彦清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1 封髓潜阳组方及来源

封髓丹始见于元代许国祯所著的《御药院方》,亦见于《医宗金鉴》《医学发明》《奇效良方》等典籍[1],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出自《医理真传》,文中指出:“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方中黄柏味苦,入脾肾,调和水火;砂仁辛温,纳五脏之气归肾;炙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且文中又指出本方“能治一切虚火上冲”。潜阳丹(砂仁、附子、甘草、龟甲)首现于《医理真传》,由清末医家郑钦安所创,方中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砂仁辛温,宣中宫阴邪,并纳气归肾,龟板坚硬,通阴助阳,甘草补中,伏火互根[2]。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动作的衰退提示脏腑功能的失常。当代人们普遍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过食寒凉生冷、使用空调,耗损人体肾脾阳气,并肝气不疏,郁化热,虚热上扰。因此当代人发病机制多为脾肾阳虚、肝郁化热。单独潜阳丹或封髓丹不能适用现代人,因此临床中可将封髓丹与潜阳丹合方加减:方中淡附片辛热,补肾中真阳;砂仁辛温,宣中宫阴邪,并纳气归肾;炙甘草调和上下,伏火互根,伏藏真火;黄柏味苦,入脾肾,调和水火。方中黄柏之苦,合炙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炙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2]。近年在临证中使用大量山茱萸,味酸,性涩,入肝经,恋虚火归于下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以温中,并有“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之功,从而达到阴阳双补而不恋邪之效。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补土归元之效[3]。临床使用封髓潜阳法治疗不同疾病,须遵从治病求本,对于脾肾阳虚、肝郁化热一类的患者,选用潜阳封髓丹合方加减疗效甚好,也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大法。

2 典型案例

2.1 不寐案

患者吕某,女,38岁,2021年1月6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8年,患者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嗜冷饮。8年前因工作繁忙,每天熬夜至凌晨2~3点,连续熬夜1周后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烦,多次就诊于当地三甲医院疗效不佳,5年前开始口服劳拉西泮0.5片/d,入睡困难改善,晨起头晕乏力,近2年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服劳拉西泮疗效不佳,伴有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暗,月经周期提前,纳差,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不寐病-脾肾阳虚、肝郁化热,处方:淡附片(先煎久煎)30 g,砂仁(后下)15 g,黄柏18 g,肉桂6 g,吴茱萸4 g,酒萸肉60 g,炙甘草30 g,炮姜30 g,葛根15 g,补骨脂20 g,菟丝子20 g,淫羊藿20 g,枸杞子20 g,香橼15 g,炒麦芽30 g,玫瑰花15 g,海螵蛸30 g,佛手15 g, 12付,水煎服。1月20日复诊:患者诸症缓解,偶有入睡困难,纳可,乏力,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将肾四味剂量加为30 g,加炒谷芽30 g,劳拉西泮减成0.25片/d,7付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继续撤减劳拉西泮,上方12付后停服劳拉西泮,诸症好转。

分析:现代社会,顽固性失眠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治疗较为困难。《内经》中“卫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郑氏《医法圆通》中说“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本患者长期熬夜,耗伤人体肾阳,饮食不节损伤脾阳,水土亏损,无以养龙,则雷龙之火上浮,阴阳失交,夜不能入阴,故不寐,长期水土亏虚,无以涵养肝木,则见心烦,潜阳封髓合方去龟板以加酒山茱萸、肉桂以补脾肾之阳,再加肾四味以增补肾之效,葛根通阳化气,布津于上焦,吴茱萸温脾益肾、助阳止泻,炮姜温中止泻,佛手、玫瑰花、香橼、炒麦疏肝和胃,通过合理配伍共奏补脾肾疏肝气之功,从而起到阴平阳秘之效。

2.2 头晕案

丁某,女,71岁,2020年12月16日就诊,主诉:头晕反复1年余。患者平素刻意控制饮食,不食肉蛋类,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一过性黑蒙,伴耳鸣,听力下降,乏力,腰膝冷痛,畏寒,纳寐差,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无力。行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眩晕-脾肾阳虚,处方:淡附片(先煎久煎)30 g,细辛12 g,砂仁(后下)15 g,黄柏18 g,酒山茱萸60 g,炙甘草15 g,干姜20 g,蜜麻黄10,路路通6 g,肉桂4 g,煅磁石(先煎)30 g补骨脂20 g菟丝子20 g淫羊藿20 g枸杞子20 g,7付,水煎服。2020年12月23日复诊上症好转,仍觉乏力,腰酸困。上方加黄芪15 g,升麻6 g,香橼15 g,炒麦芽30 g,肾四味剂量改为30 g,淡附片剂量改为45 g,7付,水煎服。2020年12月30日复诊:诸症均明显好转。上方淡附片60 g,炙甘草45 g,酒山芋90 g,7付,水煎服。

分析:患者长期饮食过于节制致脾失健运,中气渐虚弱。患者年过七旬,肾阳渐亏,脾肾之阳皆有亏损。脾阳之根为肾中元气,中土为釜,肾之元气为釜中之火,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全赖此火。人身以阳气为本,阳气旺,则身体健;虽本症无明显肝郁化热之症,但水土薄弱,肝木妄动,则虚阳上浮,出现头晕[4]。肾开窍于耳,肾阳不足,则见耳鸣;体内阳虚则内寒生,可见畏寒、腰膝冷痛;故拟方封髓潜阳合方减龟板加酒山茱萸、肉桂以补脾肾之阳,并酸入肝以疏肝,同时加肾四味以增补肾之功;方中麻黄性温味苦辛,能透邪于皮肤毛孔之外,还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温通经脉;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中散寒的功效;细辛,辛温性烈,外散风寒,内化寒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三药同用具有极其强大的温阳通脉之功[5]。《本草求真》中云“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反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磁石咸寒,归心肝肾经,重镇之药可降虚火归肾;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路路通可沟通上下阴阳,配合温补潜阳药物达共奏引火归元之效。

2.3 耳鸣案

刘某,男,44岁,2019年2月20日就诊,主诉:耳鸣如蝉反复10年。患者平素嗜酒肉,长期熬夜,10年前与朋友饮酒通宵后,逐渐出现耳鸣如蝉鸣音,劳累后加重,每次持续10分钟不缓解,偶有右侧头痛,纳寐差,畏寒,大便干燥,既往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现口服优甲乐50 μg/d,测血压135/90mmHg。诊断:耳鸣-脾肾阳虚 肝郁化热,处方:淡附片(先煎,久煎)30 g,细辛12 g,砂仁(后下)15 g,黄柏18 g,葛根15 g,酒山茱萸60 g,龙齿(先煎)45 g,炙甘草30 g,干姜20 g,麻黄10 g,香橼15 g,炒麦芽30 g,琥珀4 g,肉桂4 g,12付,水煎服。2019年3月8日复诊:服药后患者耳鸣持续时间缩短,约持续1 min,呈蝉鸣音,偶有右侧头痛,劳累后出现胃脘部胀痛,时有反酸,腰骶部酸痛,纳可,入睡困难,大便偏干,小便可,上方剂量调整淡附片60 g,酒山茱萸90 g,炙甘草45 g,干姜30 g,上方加肾四味各20 g,12付,水煎服。3月20日复诊:诸症均好转,耳鸣每次持续约3~5 s,守上方7付后停服。

分析:患者起居无常,饮食无度,长期熬夜耗损肾阳,肾之真阳虚乏,不能安于宅舍,与阴相交,化无根之火,反而浮越于上以为病,故可见耳鸣如蝉。长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可见纳差,脾肾阳虚,水谷精微失于腐熟运化,精津亏乏则大便干燥。水土薄弱,肝木妄动,如无根之火上浮,夜不入阴,则不寐,虚火上冲脑窍可见头痛。在封髓潜阳合方加减常用固定方基础上加细辛、麻黄、干姜以增其温阳通脉之效,加葛根以温阳化气;龙齿、琥珀镇静安神;香橼、炒麦芽疏肝和胃。以上合理潜方用药,共奏温潜之功,虚火归位。

3 总结

通过学习中医经典书籍,结合临床,始终坚持整体观念,结合当代社会、自然环境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进行辨证论治,灵活运用古方。对于封髓潜阳方临床使用心得简要汇总如上,在临床上一定要继承并发展祖国传统医学。

猜你喜欢

香橼砂仁山茱萸
山茱萸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乡橼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香橼
山茱萸的资源分布及开发应用现状
西风香橼香又香
——班级微课程初探
山茱萸提取物保护脊髓损伤神经的机制研究
打嗝不止嚼砂仁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