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贯穿生活,法治走近身边
——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01-08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周小云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 周小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应积极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全面贯穿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统筹整合多种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明白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切实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综合能力。因此,通过深入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对周围事物形成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理论。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让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中所讲授的相关法律知识和思想道德理论内容。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巧妙地将身边的人和事与课程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以便学生在准确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法律规则,同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并且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应用法律意识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为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纪律性”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联系科代表将以往上课起立问好的环节取消,让学生先思考:如果课代表生病请假了,该由谁来组织起立问好这个环节?是否在不起立问好的时候让大家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课堂起立问好存在的必要性和作用?从学生积极发言的内容中引出纪律性这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开始模拟教学,创设课代表不在场或者取消起立问好环节的情境,看学生是否能及时将注意力投入课堂学习中。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出课堂的教学纪律,即: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应该立刻停止聊天,不再交头接耳地继续话题讨论,端正坐姿,认真听教师讲课,快速投入课堂学习中。最后,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短视频案例,并列举出两个相似的案例: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端正的坐姿,认真听教师讲课,并积极地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另外一名学生则是在上课的时候睡觉,被教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而教师就学生在上课睡觉的情况给予批评。这样通过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课堂行为?哪些行为又是错误的课堂行为?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纪律意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二)引入生活化资源,实施生活化教学
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因素,强化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渗透,以此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针对当前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这个热点问题,率先在上海市执行干垃圾、湿垃圾分类,以便于垃圾分类回收。但是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引起了全民的热议,如分类错误便会受到一定的处罚。这样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话题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和分析,明确“垃圾分类”这个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打造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和引入实际案例,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老师,您好”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使用多元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其中,有的学生将自己对教师的敬爱之情融入诗歌朗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则是采取唱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心声;还有一些学生为教师送上自己动手制作的精美卡片,以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崇高敬意。这样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让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注重生活实践,强化生活化教学
教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应该注重生活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其中,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帮扶活动,与老人们说一说话或者为老人们表演一些节目、唱一支歌等,让老人们的内心感到温暖。通常,学生在参与这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内心也会受到触动和感染,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主动学做家务活”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两段生活中的视频:一则视频是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好吃懒做,连自己的个人卫生都依赖父母,当爸爸妈妈想要让他做一点家务活的时候,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另外一则视频则讲述的是女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勤快,常常在课外时间帮助父母洗衣服、拖地和洗菜,其行为受到了家长的表扬。当这两个讲述不同行为的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向学生询问:“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和视频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的形象相近呢?”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的探究欲望便瞬间被调动了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这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打算怎么做呢?”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会自己穿衣服、洗衣服,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通过从学生回答的内容中能够清晰地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了一定的认知,且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为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以此打造一个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全面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