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编年》作者考辨
2021-01-08姜雨婷
姜雨婷
提 要:《革除编年》是记录明朝建文帝在位期间史实的著作,原是浙江范氏天一阁旧藏。后因乾隆皇帝下令纂修《四库全书》,征集天下藏书,遂由范懋柱代表天一阁范氏进呈。该书不著作者,一直以来流传着作者可能是陈洪谟、袁仁或姜清等几种说法。本文经过多方面考证,确定此书的作者是袁祥。
《革除编年》不分卷,原书不著作者,清乾隆开馆纂修《四库全书》时,由浙江范懋柱代表天一阁进呈给四库馆。 《革除编年》是记录明朝建文帝在位期间史实的著作,因建文朝的特殊性,后世官修史书对其事迹记载不详,此书用编年的方式,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建文朝史实,对于建文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国内现有明钞本,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大仓藏书”中则有明蓝格钞本,书衣钤“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抚三宝送到范懋柱家藏《革除编年》一部计书一本”朱文长方形木记,书内钤有“翰林院印”“犀盦藏本”“教经堂钱氏章”“钱犀盦珍藏印”等印章①罗琳、李云:《〈大仓藏书〉四库进呈本经眼录》,《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年第01期,第72—77页。。 此书即为四库进呈本。
关于《革除编年》的作者问题,因此书流传不广,所以研究者甚少。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三《革除编年》条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 《浙江通志》作嘉善袁仁撰。 而朱彝尊又称陈洪谟有《革除编年》一书。 《明史·艺文志》俱无之,未知孰是也。 其书提纲列目,用编年之体,诸臣列传即详附目中。 大致与诸书所记略同。 书末终于建文四年六月己卯。 自庚辰以后至乙丑破金川门,凡十日,事俱阙焉,疑残其末数页也。”②(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80页。《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载:“《革除编年》一册,不著撰人名氏,亦似史家‘纲目’编年之体。 而诸臣之传即详附于目中,与革除诸书所记皆同。 其前题曰‘革除编年’,而中间另起处又题曰‘革除遗事’,盖误也。 其编年之中兼序月日,而忽以干支记日,忽以数目记日,体例亦殊未画一。 昔朱彝尊尝言,陈洪谟有《革除编年》一书,《明史·艺文志》无之。 或存其目可耳。 然此册之末叙至‘六月癸丑’一条,则是未完之书也。”③吴格:《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23页。吴德义曾在《〈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中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探讨,可惜未能深入①吴德义:《〈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03期,第47—52页。。 而付海月在其硕士论文《陈洪谟与〈治世余闻〉〈继世纪闻〉》中对此问题的讨论也仅一笔带过。 截至目前,此书作者共有四种说法:
其一,陈洪谟,见清朱彝尊编《明诗综》卷十八“蒋兢”条诗话云:“建文诸臣……陈洪谟有《革除编年》。”《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亦沿用此说法。
其二,武陵免归渔叟,见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所载“武陵免归渔叟《革除编年》三卷”,下有小注:“不著名,或云陈洪谟作。”
其三,袁仁,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三载“《建文私记》四卷、《革除编年》四卷,万历《嘉善县志》:袁仁著。”
其四,姜清,见吴德义《〈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一文,文中认为《革除编年》与《姜氏秘史》为同一部书,该书的真正作者是姜清。
笔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革除编年》的作者是袁祥。 其最有力的证据,是上海图书馆所藏抄本《袁氏家乘续编》中的记载。
一 袁氏家谱中关于《革除编年》的记载
《袁氏家乘续编》一卷,封面题《袁氏家乘附书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此书载有袁仁所撰的《怡杏府君行状》,其中云:“先君留心世事,数阅国家典故,见革除之际忠臣骈首就戮,惨焉伤之。 又念建文在宥五年不修实录,谓高皇帝礼义德泽入人甚深,故诸臣感奋,视死如归,竟拘于时讳,而使我明完节之臣泯泯无传,非所以扬国美而励人心也。 遂往留都,博询遗事。 诸部院残文旧案,靡不翻阅,下至军司之册、教坊之籍,亦旁求而笔记之。逾二年而归,勒成三书,一曰《建文遗事》,二曰《革除编年》,三曰《忠臣录》。 归而吾祖阅之,见中多微词,扣之,对曰:季氏实逐昭公,《春秋》书曰‘公孙于齐’。 晋文实召周天子,《春秋》书曰‘天王狩于河阳’。 非特为尊者讳,不如此则心不安也。 且文见于此,起义在彼,评阅之尽明备矣。”
又《袁氏丛书书目》②《袁氏丛书书目》,载《袁氏家乘续编》书末,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明确记载,袁祥著有《建文私记》《革除编年》《忠臣录》等,且书名下各有小注。 《建文私记》下小注引《怡杏府君行状》内容如上。 《革除编年》下注云:“乃挨月挨日而细记之,俱有案卷可据者。”《忠臣录》下注云:“录当年死事诸臣,分类而叙,较之《逊国臣纪》尤详。”袁仁是袁祥之子,他为父亲撰写的《怡杏府君行状》清楚记录了《革除编年》的作者就是袁祥,并且把编书的前因后果等细节都叙述出来,可信度很高。
二 袁祥说与其他诸说的考辨
与袁祥相较,陈洪谟之说源自朱彝尊《明诗综》,然而朱彝尊为明崇祯二年(1629)生人,去陈洪谟相去较远,去袁颢相去更远,又别无其他旁证,其说不如袁氏家谱可靠。 而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将作者题作武陵免归渔叟,又称“不著名,或云陈洪谟作”,说明明末清初之时《革除编年》虽偶有流传,但通常是佚名或化名,视陈洪谟为作者只是藏书家中较为通行的一种说法,并无确证。 朱彝尊将此书归于陈洪谟名下,应当就是受了这种传言的影响。
至于姜清的说法,来自吴德义的考证。 他认为,《革除编年》与《姜氏秘史》实为一书的不同抄本,而该书的真正作者是姜清,理由是两书的文字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不足全书的五分之一,而《姜氏秘史》在传承中历来冠以“姜氏”,书后万历二十三年(1595)“信天缘生”的跋文写有“姜氏不知何名何里,所著《秘史》……”字样,且万历时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朱鹭《建文书法拟》均在征考书目中列有《姜氏秘史》,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著录有“姜清《姜氏秘史》”等等。 故而,他认为“从明到清,人们对《秘史》作者由姜氏至姜清的认知,基本上是连贯而清晰的。 另一书名《革除编年》,其作者信息的记录则是既晚出又混乱。”③吴德义:《〈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03期,第48页。但从其文中的考辨可以看出,《姜氏秘史》的作者从万历初年“姜氏”到清初出现“姜清”“姜宝”两种说法,后来又突然确认为“姜清”,存在明显的层累过程,很难说是连贯而清晰的。 且姜清为正德间人,去建文朝已远,其在南京任职的时间又仅三年,旋即卒于任上①(明)雷礼纂辑:《国朝列卿纪》卷一百五十四,载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第40册,第579—580页。,似既无动机,也无时间去纂辑建文朝的史料。
袁祥之说,则不仅有袁仁《怡杏府君行状》的明确记载,且可以从袁氏家族与建文朝的渊源去理解其撰述《革除编年》及《建文私记》《忠臣录》三书的动机。 据袁颢所撰《袁氏家训》之《家难篇》记载,其父袁顺与黄子澄②黄子澄(1350—1402),名湜,字子澄,明江西分宜人,建文朝任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藩,从而引发燕王朱棣发动兵变,靖难之役后被诛,事详《明史》卷一百四十一[(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4月,第4015—4017页]。关系密切,靖难之变后,黄子澄在姑苏密谋匡复,多次往来于袁顺家。 事败后,黄子澄被处死,株连九族,袁顺被牵连,长子谪戍北平,家产全部没收。 袁顺出逃后投湖自尽,被吴贵三救起。 后听闻黄氏有一子逃难在江西,冒田姓,于是袁顺前往江西寻得其人,并携其奔至咸宁,待其如一家人。 至永乐十一年(1413)才得归吴江。 而袁颢冒姓徐,于洪熙元年(1425)才得以恢复袁姓。 可见此事对袁氏家族影响之大。 其书《主德篇》全篇记载建文帝的言行与诏令,盛称建文帝的仁政。 在《民职篇》中,袁颢更直言:“吾家不谋仕禄,非有所愤而逃也。 吾亲受教于吾父,一则圣主之深仁厚泽不可遽忘;一则杀运未除,所当苟全性命,四五世后,时移刑省,亦可出而应世。”③(明)袁颢:《袁氏家训》,载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第三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701页。可见袁颢受其父影响,对建文帝感情颇深。 袁祥作为袁颢之子、袁顺之孙,受其父、祖影响,“念建文在宥五年不修实录,谓高皇帝礼义德泽入人甚深”,故前往南京,博询遗事,编写而成《建文私记》《革除编年》《忠臣录》三书,不仅合理,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革除编年》与《姜氏秘史》两书内容上的相似,可能的解释是两者纂辑时所据的材料相同。 据《怡杏府君行状》记载,袁祥查询了南京诸部院的残文旧案、军司之册、教坊之籍等,都记录在笔记中,而据《袁氏丛书书目》记载,袁祥抄录之内容俱有案卷可据。 相同的案卷,两书又都是抄录为主,故造成内容相似。
根据以上考证,基本可以确定《革除编年》的作者就是袁祥。 将此书题作其子袁仁著作,应是万历《嘉善县志》编纂时不慎所致。
袁祥(1448—1504),字文瑞,号怡杏,浙江嘉善人。 颢子。 自幼博览经史,通天文、地理、历律、兵法等,后以行医为业,著有《春秋或问》《新旧唐书折衷》《天官纪事》《彗星占验》《六壬大全》《八阵图说》《金谷歌注》《用药玄机》《乐隐编》《乐律通考》等,并增修其父袁颢所撰《袁氏痘症全书》。 据清盛枫《嘉禾征献录》的记载,袁祥的《革除编年》完成后,屠叔方编辑《建文朝野汇编》多参照此书。 而朱鹭《建文书法拟》的《征考书目》中也把《革除编年》与袁颢《主德篇》列在前面,颇为重视,可见此书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