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共课程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01-08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 凯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成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公共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为建设人力资源型城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服务。在过去的2020年,全国各地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区域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集中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区域公共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区域公共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网络课程是目前区域公共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其优势在于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重复观看,其弊端在于师生间情感互动减少,学生心理活动变化教师难以把控,且学生学习实效性难以得到及时查验。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继续做好、做优区域公共资源建设?如何在“停课有学上”的基础上,保障学生能够“停课上好学”,让学生在线上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区域公共课程的设计
当前公共课程的设计大多以教师讲授型为主,以教学大纲、课程知识内容为核心,主要是通过专题讲座、微课程等形式呈现。这种课程设计及呈现方式,与学校教学环境差别较大,缺少了师生互动、学生实践等环节,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
(一)拓宽设计思路
疫情防控常态化使得区域公共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应拓宽课程的设计思路,将研讨类、演艺类、操作实践类等其他课程形式融入到公共课程资料建设中,丰富公共课程资源的种类,突出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
(二)加强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
当前的教师授课模式大多以“PPT课件+教师讲解”为主。这种模式从技术上禁锢了教师们课程设计的思路,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求。在公共课程资源的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更多的对新技术、新工具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可以引入VR 技术进行实验课程的再设计、再创作;在英语学科,可以使用万彩动画等新的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实现更强的师生交互性等;在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引入名家名作书画鉴赏,开阔学生视野;在体育学科,教师可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主讲,学生练习),借助各类体育教学APP,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各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
(三)加强对线上模式的理解
区域公共课程最终的呈现方式是在线教育。在线教育不是简单地将传统课堂教学线上化,而是一种特殊的、独立存在的教育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在镜头美学、教学环境选择、教学环节呈现方式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例如:在在线课程情境中,课程的视角是统一的,通过镜头来呈现。镜头的特殊视角(镜头的组接、镜头的景别运用、蒙太奇、长镜头等)区别于传统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融入对镜头的思考,甚至可以将分镜头脚本设计引入在线课程的设计中。
二、区域公共课程的录制
(一)政治性
区域公共课程资源的制作,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原则,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语文、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要选择政治正确、史料清楚的教材、资料。在资源制作过程中,除了对教师讲课的教案、课件等进行审核外,对录制完成后的课程资源也要进行政治审核,确保区域公共课程的政治性。
(二)课程质量的统一
区域公共资源的制作要确保课程标准的统一,要确立底线思维。我们要将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所有课程全部制作成公共课程资源,供学生在特殊时间居家学习使用。由于录制课程的数量大、学科多、年级跨度大、制作难度高等特点,目前各省市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课程录制任务分配到多个录制点,由各录制点分不同批次进行录制。
这样的做法,在疫情期间,可以短时间内制作大量的课程,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重新思考我们的区域公共课程制作,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首先,各录制点的情况不一样,录制课程的设备和人员水平不一致,技术强的录制点和技术弱的录制点混用,木桶短板效应凸显。其次,录制课程的细节不统一,如录制视频的背景、视频细节参数等。最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区域公开课程录制,有了更高的要求,演艺类、操作实践类课程录制难度较大,录制点的硬件配置和设备是否达标,能不能满足新的课程的录制需求?这些都需要统筹规划和思考。
(三)版权意识
区域公共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其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要特别注意版权问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版权问题:一是授课教师的版权问题。教师作为课程制作的主体,对录制的课程享有最直接的著作权,所以要注意与课程主讲教师的版权关系,取得课程的授权。一般情况下,公共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单位应该与课程主讲教师签订正式的授权合同,确保公共课程资源的合法性。二是课程涉及资料的版权问题。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非盈利目的的资料引用不需要资料原作者的知情,所以教师在引用资料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法律规定的标注资料作者和资料名称的规定。这一点,在课程课件和课程资料的审核中要特别注意。
三、区域公共课程平台选择
选择合适的课程支撑平台,保证区域公共课程资源能够较好的呈现和使用,是我们在完成课程资源的设计、制作后,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融媒体与跨平台的思考
目前,课程支撑平台主要分为互联网平台和广电平台两大类。互联网平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直播、点播、互动、弹幕、评论等强大功能,但是由于其对网络带宽、服务器容量、客户端等硬件条件的要求较高,往往由于硬件设备的问题,影响了平台的体验。广电平台依托于广电网络闭路电视系统,技术成熟,对网络带宽、服务器、客户端没有要求,呈现效果好,但是,由于广电网络闭路电视系统的特点,使得广电平台的交互性较差、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且广电网络频道资源紧缺,频道使用成本高,大部分省市广电网络频道视频的画质达不到高清,从而限制了公共平台资源的呈现和使用。
互联网平台和广电平台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两个平台有一定的互补性。立足于融媒体和跨平台技术,使用多个平台对公共资源进行传播,有很强的可行性。例如:在2020年“停课不停学”公共资源建设中,天津市选择了“广电网络+IPTV+津云平台”的融媒体、跨平台传播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底线思维
由于区域公共资源影响力较大、传播范围广,因此就要求在选择平台的时候,不能仅仅追求平台的功能强大、技术先进,还要考虑平台的兼容性、低门槛,要有底线思维——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正常使用、接触到区域公共资源提供的优质内容,而不是由于平台选择不当,兼容性差、硬件门槛高,将一部分学生拒之门外。
(三)平台的安全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批互联网公司涌入教育领域。很多公司为了招揽业务,推出了免费、奖励等噱头。区域公共资源在选择平台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便宜、零投入等噱头,而且要深层次考虑免费平台的各种风险,保障平台的安全性。如,平台数据的安全是否有保障;平台服务器的架设是否落地;平台运营商的资质、实力是否达标,等等。
四、总结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我们要推进区域公共课程资源建设,将区域内优质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以及校本资源等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公共资源,通过区域内课程资源整合,带动区域公共课程资源建设的长远发展。区域公共课程资源建设应本着“便于管理、便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课程资源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