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校地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8王金宝

台州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地台州应用型

王金宝

(台州学院 地方合作处,浙江 台州 318000)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彼此依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城市因高校而兴、高校因城市而盛”[1],只有通过密切的校地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促进学校与地方深度融合。

一、地方本科高校校地合作的重要性

校地合作是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动力,“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事务中”[2]。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离不开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地方高校只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与地方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才能在校地合作的过程中寻求自身发展动力,突破“同质性”“趋同化”的发展现状。

(一)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明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办学定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都要向应用型方向转变。改变传统地方高校“同质化”“无特色”的办学模式,突出地方性,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规划培育学科专业特色,强化产教融合,真正实现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为加快应用型内涵建设,实现真正转型,台州学院紧密对接台州“七大千亿”培育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地方文化,相继成立了各类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校地合作平台40多个。切实“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把人才培养放到车间里”①详参《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7日第5版的《台州学院:“产教融合”模式与台州民营经济一样出彩》。的办学理念具体化。台州学院已被列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在2020年校友会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上,台州学院名列第9。

(二)促进应用型学科专业快速发展。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校地合作,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紧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真正做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整体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为高校开展校地合作提供各种公众服务平台,有利于整合资源,集聚人才,进一步加快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由于台州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较多,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单凭学校自身的力量尚感不足。只有加强校地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集聚资源,促进学科专业快速发展。如生物医化产业是台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产业发展方向看,更是新兴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为推动传统生物医化产业改造提升,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7年9月在台州学院成立了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同时成立了由台州学院与1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合股的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省内首创的由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实行公司化运作的混合制研究机构。研究院成立以来,为台州生物医化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在促进台州生物医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了学校相应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据2019年校友会中国一流学科排名,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11%,排名第23,浙江省内排名第3。

(三)促进高校与地方深度融合。地方高校特别要重视校地互动,只有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高校与地方的融合发展,才能凸显地方高校的优势,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地方高校自身价值。台州学院高度重视校地互动,努力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3]。在学校党政的积极努力下,2018年9月6日在台州学院召开了台州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台州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紧扣台州产业需求,办好地方特色学科,助力台州学院创建国内地方性一流应用型大学,共同促进台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为贯彻落实台州市委常委会对台州学院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对服务地方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特编制了《台州学院服务台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效对接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等重大发展战略,由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转发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台州学院与各县(市、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学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

二、地方本科高校校地合作的主要内容与载体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高校尤其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强化“地方性”“应用型”,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创新发展,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聚焦地方需求,发挥优势作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联合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4],培养高素质且具有地方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台州学院紧紧围绕台州特色产业、地方文化,立足台州、服务台州,加强校地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品牌专业。近年来,台州学院新增设立了10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形成了医药化工、材料工程、智能制造、生命环保等一批与地方产业群良性互动、共生发展的专业群。为加速推进应用型专业建设,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与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了10多个特色产业学院,每个专业学院都建有1—2个产业学院,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良好条件。如与黄岩区人民政府共建模具与塑料产业学院、与仙居县人民政府共建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学院、与台州市商务局共建跨境电商学院、与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杰克学院,等等。

(二)共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地方高校要根据学科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科研和工程实践领域的优势,积极争取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孵化中心、创业园、创客中心、众创空间等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如与三门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台州学院三门研究院,服务三门县橡胶、机械制造、乡村振兴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注册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性公司——“台州天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三门研究院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营运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三门的相关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

(三)联合引进与培养高层次人才。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校地人才政策叠加优势,联合引进与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台州市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台州学院工作驿站(简称“人才驿站”)和台州学院高等研究院。“人才驿站”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来台州工作,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实现高校、地方、企业和人才的多方共赢,推动台州经济转型升级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学校可以通过进站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通过进站人才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而高等研究院是台州学院新设立的科研特区和人才特区,也是科研岗教师的管理机构。目前,台州学院高等研究院已设立18个研究所,共聘用了30多个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涵括医药化工、生物制药、天然药物、药物分析技术、大健康产品、先进材料、生态环境、信息光电子、大数据智能医疗、土壤生态与修复、医学等,大大提升了台州学院服务地方的能力。

(四)培育高端智库。为推进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更好地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智库建设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台州学院汇聚了台州人文社科领域的主要专家,近年来,学校强化新型智库的资政功能,根据台州地方的经济社会特点,重点在小微金融改革试验区、民间投资改革创新试验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问题上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先后成立了台州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台州人才发展研究院、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台州商人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为政府的决策咨询、项目的开发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和评估等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很多成果获得了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五)组建科技小分队。引导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2019年下半年,台州学院为精准对接台州“七大千亿”培育产业集群和各市、区、县特色支柱产业群的发展需求,有效开展“三服务”活动。学校开始组建各类科技小分队,命名为“1139科技小分队”。1139是学校椒江校区的门牌号,1139中的第一个1代表组建100支科技小分队;第二个1代表有1000名师生参与;3代表服务台州300多家企事业单位;9代表面向台州9个县(市、区)。要求每支小分队均由数名博士、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组成,长期驻扎在企业里,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成为一支“不走的博士教授服务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转型升级。“1139科技小分队”得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的充分肯定,省教育厅根据成岳冲副省长的要求,号召省内各高校学习借鉴台州学院“1139科技小分队”的服务模式,利用自身人才优势,积极做好地方服务工作。

三、地方本科高校校地合作的建议与对策

“高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5],地方高校理应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特殊作用。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更要主动作为,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点、专业设置、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信息汇聚和文化交流等优势,积极主动开展校地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校地合作战略规划。由于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是以教学型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开发能力较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校又缺乏校地合作的总体规划。地方本科高校要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要在战略上结合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全力打造全方位的校地服务体系,将地方的产业特色转换为办学特色,推进应用型大学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台州学院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专门制定了校地合作子规划,在《台州学院服务台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行动计划(2018—2020)》的基础上,特制定了《台州学院“十四五”服务地方行动规划(2021—2025年)》,形成与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相适应的校地全面合作格局,推进校地协同发展,服务台州“六个城市”建设,形成共生、共建、共享的校地“共同体”。

(二)找准自身定位,合理布局校地合作平台。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目前还没有能力全面有效对接服务地方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地方高校在平台的布局与设计上,坚持需求导向,找准自身定位,既要考虑地方产业需求又要考虑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服务能力,强调可行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有计划、抓重点推进,建立相应的校地合作平台。台州学院要紧跟“长三角一体化”步伐,紧密对接台州“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发挥地方产业优势,重点在汽车配件、医药健康、缝制装备、智能家居、大数据、新材料、文化旅游等领域,进一步搭建和提升高能级公共服务平台。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专业院系和教师参与校地合作的积极性。由于缺乏校地合作的有效激励机制,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重纵向轻横向、重论文轻应用,宁愿关门纸上谈兵,也不愿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的现象仍较严重。专业院系是校地合作的主体,只有依托各专业院系的学科专业,才能有效对接社会需求,推进任务落实。各专业院系应把校地合作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学校要做好政策的引导与激励,在人才引进、场地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政策制度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台州学院已建有40多个校地合作平台,特别要加强对校地合作平台的科学管理,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地方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大对校地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负责人的支持力度,在工作量考核和职称评定上予以充分体现,让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地合作,引导更多的教师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四)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走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道路实质就是走服务地方经济的道路,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方向。”[6]地方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紧紧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和重大部署,抢抓机遇,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创建各类高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双创”示范基地、科技孵化园等重点项目,这是地方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要主动与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全方位的联系。不断创新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专业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创业创新基地、成果转移中心、众创空间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地方高校扎根地方大地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有影响有地位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学校真正成为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进校地合作。学校的发展,需要众多校友的大力扶持,深度挖掘利用校友资源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的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合作、社会服务能力。地方高校尤其要高度重视校友工作,积极推进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地方校友会、行业校友会、校友企业联盟等校友组织的桥梁作用,更好地服务校友。特别要加强与校友企业的合作,关心帮助校友企业的发展。发挥校友为搭建各种校地合作平台牵线搭桥的助推作用,催生校友经济,助推母校事业发展。

(六)优化合作机制,确保校地实现双赢。推进校地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具体而系统的工作,但因地方高校主动性不够或有些地方政府对本地高校不够重视,缺乏信任感,更没有倾斜的支持政策,导致校地合作往往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需求信息不对称,校地难以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为有效促进校地互动,不断强化校地合作关系,必须要以制度架构为保障,着力建设规范化、长效化的校地合作机制。如建立校地合作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明确校地合作领导小组职责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校地合作协调会,统筹推进校地合作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要大力聘请政府官员、企业家、行业专家,担任学校各种组织机构的顾问、委员、客座教授等,便于联系与沟通,推进校地互动。地方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体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双赢机制。

猜你喜欢

校地台州应用型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公益活动品牌化,让媒体更有温度——台州晚报举办“新台州人慈善年夜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