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写作倦怠情绪成因探析
2021-01-08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阳中学闫晓春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阳中学 闫晓春
一、自源性因素
(一)学生习作兴趣不高,写作自信不足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段,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多变和叛逆的特殊时期。要想写好作文,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学、好学、乐学。要在学问上有成就,就要进入乐学的境界,也就是说乐于写作、享受写作,把写作当成一种最大的快乐就是最佳的学习状态,然而初中学生不太成熟的身心发展,往往会对兴趣的执行不够彻底,兴趣的恒久性不强,这样多变的兴趣是初中学生写作倦怠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问卷调查显示,非常喜欢作文的学生只占12%,42%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完成教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30%的学生认为写作是“鲁迅”“冰心”们的专利,自己缺乏写作的细胞因子,不是那块材料,还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偏重理科的,文学的创作是自己的弱项。很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不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这种畏难情绪必然会产生写作上的倦怠。
(二)学生创作激情不高,创新意识不强
在现实写作中,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表达能力欠缺,往往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他们对写作内容缺乏激情,只是敷衍地应付写作,甚至有些同学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抓耳挠腮、如临大敌。在写作课堂上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写出的作文立意不明确,选材不典型,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内容显得支离破碎,主旨显得似是而非。因此,他们的写作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使令写作,没有发散式的、随时随地、因人因物而抒写真性情、展示真生活的创作激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创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会渐渐淡薄,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写作会让他们烦写、厌写。另外,创作激情还与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一定关系,他们除了要学习功课外,还要应付繁多的考试和测验,整天埋头在成堆的习题中,有感而发、静心创作的一瞬间的灵感早就消失殆尽了,这就必然使学生的写作缺乏创意,这种没有活力的写作心态导致学生在写作上产生倦怠情绪。
(三)学生写作素材匮乏,习作内容空洞
学生缺乏阅读的积累。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喜欢阅读的中学生占比不高,明显比小学时低多了。学生阅读量的减少,自然影响他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情感的熏陶、文采的积淀、才气的培养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情感不浓烈,文采不出众,才气不灵动,写出的作文自然就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语言苍白了。其次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问卷调查显示:62%的初中学生除了在学校读书,回家就是作业,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使他们与外界没有过多的接触,自然就不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因此,他们不会主动自觉地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对外界的事物也不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评判。所以,他们不会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待这个世界,故而写出的作文在思想上没有深度,立意的品格也不高,缺乏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当他们看到教师如此的评语后,沮丧无奈的倦怠心理就会出现。
二、师源性因素
(一)写作指导不得法,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首先,教师对上作文辅导课有抵触情绪。调查显示:语文教师喜欢上作文课的只占30%,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语文教师上作文课只会教给学生作文的一般步骤,即怎样审题、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组材、怎样布局、怎样表达,注重的是写作技巧、结构思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就使许多初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反而滋生着他们无所适从、无言下笔的失落情绪。其次,这种传统的作文辅导课不注重作文情境的创设,不能有针对性地在教学活动中构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有效的对话情景,这使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能有效发挥。
(二)阅读教学不得法,忽视读写的紧密结合
当前教师注重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忽视它的工具性,没有把阅读文拓展延伸到写作的流程中,做不到以读促写。有些教师即使有读写结合的策略,但对这种读写策略的执行不够彻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写的重要性,出现了只读不写的状况,明明是读写结合的一堂课,他们只完成了读的任务,这样,学生写的水平没有提高。二是出现只写不读现象,一到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独地训练学生写作,没有在写作教学中把学过的课文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以读带品,在品析中体会各种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这样的课堂,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只注重写作,学生的作文只会空洞乏味,语言苍白,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作文批改形式单一,忽视评语的情感激励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步骤。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对批改学生作文有畏难心理,他们批改作文时只着眼学生写作的“文”,忽视写作此“文”的学生。他们针对学生的作文,看到错误的就改,感觉多余的就删,认为欠缺的就补,很少考虑学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动机使学生这样下笔。所以,多数教师下定评语时针对好的作文就称赞,对不好的作文就批评,具体评定时不外乎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等方面展开陈说,显得千篇一律,大多比较空泛。这样形式单一呆板的作文评语,根本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盲区,无法从情感上激励学生,会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承受的地位。这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只会让学生的作文游离真实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之外,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这种没有情感激励的评价方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倦怠。
总之,初中学生写作的倦怠情绪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倦怠情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产生这种倦怠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归纳起来,既有学生本身内部的主体因素,也有学生外部的客体因素。而真正影响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学生本身内部的心理因素。因此,写作上的倦怠情绪能否消除,是初中学生能否顺利写作的关键。基于以上认识,分析初中学生写作倦怠情绪产生的原因,程度以及对语文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全面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非常必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