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路径探析
2021-01-08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余厚石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余厚石
“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教育性质,在学生的人生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党史教育作为形塑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内容,在普通中小学教育阶段十分重要,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的基础时期,以下从三观的角度探讨中小学阶段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所处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背景下,学生通过了解各地革命历史,为世界观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革命老区资源丰富,这里的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红色史事从而以地域纽带建立对党的认知。陕甘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山东、广西以及江西等地发生的党史片段都可以给予本地学生亲切感、归属感的世界观教育。山西、重庆、吉林、湖南、云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这些省份视察时都会强调对党史教育资源的挖掘。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生通过党史教育可不断增强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认同。纵观一部党史,是一部植根中国大地的革命历史,学生通过党史学习,从家乡走遍华夏大地,为其成长过程中的世界观塑造奠定基础。
(二)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通过党史教育中英雄人物事迹的感染,学生会对自己想要的人生建立起初步认知。通过党史学习,学生会更加崇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伟大定力;邓小平“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的开拓创新风范、“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作风……学生通过对战争年代董存瑞、黄继光、张富清等英雄楷模事迹的了解,进而思考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从雷锋、焦裕禄、谷文昌到陈红军、王书茂、黄文秀,党史上繁星璀璨的先进模范指引着中小学生人生方向的选择。当今世界波谲云诡,中小学生唯有向榜样看齐,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才能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从诞生于上海的“红船精神”,到江西的“苏区精神”,再到“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党史中的红色革命精神正是从革命领袖、英雄楷模、先进模范以及发生于全国各地的红色史事中凝练升华的,其教育传承过程是对中小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最好营养补充。
毛泽东主席曾说:“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全体中小学生一同看齐所产生的磅礴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中小学党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开展党史教育对中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从实施教育与接受教育的两个主体视角进行探析。
(一)施教主体视角
教育不仅仅止于狭义的学校教育,广域视角下的党史教育施教主体从家庭里的家长到学校里的教师,再到社会上中小学生接触的其他人员,都可能是党史教育的施教主体。就大环境来说,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风气更为清新,党史教育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进行了更为有效的开展。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思想仍有余存,通过国内外网络等渠道无孔不入地影响着国内社会的整体风气,并间接地毒害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调查显示,在一些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中,依然有少部分人对党史不太了解,对党的领导的认同还有待加强。基层干部在当地群众党史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思想意识通过家长会间接影响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个别没有建立坚定党史认同的中小学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坚定地认同党史和党的领导的中小学生的。由此可见,党史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
(二)受教对象视角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中大部分尚未成年,其成长还需要监护人即家长的指导。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家长更愿意让孩子专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课余时间也多是接受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包括党史教育在内的历史教育、劳动教育,其价值没有被充分知悉与重视,其对学生人生具有的重要教育意义并未受到家长的认同。就当下家长的普遍认知水平而言,历史学或者和历史相关的教育,特别是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养分的党史内容,家长大多未曾像对待其他文化课学科一样督促、帮助孩子进行学习。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视角下,学校场域的教育与家庭场域的教育存在联动机制。学校为了应对学生升学需要,将过多资源投入到以文化课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构建中,以分数为标准,较少向家长说明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与长远价值。在学校这样的微观文化场域下,党史教育作为不单独测试且不受家长重视的教育内容,发挥育人价值的机会自然也就降低了。
三、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媒介形式以进行全方位影响
传播学视域下,对比成年人,三观尚未成型的中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路径更为单一、时间更为滞后,易长时间陷于自己所处的不良“拟态环境”,即传播媒介中的不良内容或不良传播媒介塑造的重新结构化后的环境,难以打破。针对中小学生正向的、利于党史教育的拟态环境建设一直以来从未缺位,包括学校场域下的党史知识传授、传统媒介路径下的党史普及、社区场域下的党史学习宣传等。然而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正受到不同于传统的新传播路径影响,其中包括新兴的在线教育、以移动电子产品为终端的动画短片与网络游戏等。全方位正向影响的中小学党史教育是建构中小学生的正向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在坚持传统传播媒介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在线党史教育平台,借助新的传播路径开设党史故事自媒体,挖掘党史内容并制作适配移动终端的动画连续剧和网络小游戏,以此通过各类型教育媒介的丰富,实现党的历史的全方位影响教育。
(二)构建多场域教学机制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首段即通过对教育作用的论述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的实施传导于民众,进而营造社会氛围的过程。社会的风尚习俗可被教育有效影响,同时,社会风俗也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中小学教育的中微观视角下,如何从整体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着手党史学习氛围的营造,我们可从中国古代各地的礼乐教育中汲取经验。以古徽州为例,古徽州在祠堂里设有义学、义塾,一方面老师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教材进行礼乐知识讲授,另一方面学生也旁听和参与大家族在祠堂中进行的礼乐活动,整个过程显性和隐性教育融合作用,潜移默化地进行影响。当今中小学党史教育同样可以参考古时既有经验,以博物馆、烈士故居、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为教学场域,通过实地课堂开设、特色课程设计、研学活动开展等,使中小学党史教育通过整体氛围的营造产生更好效果。
(三)激发兴趣与促进自主性学习
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说:“如果想让孩子学习什么东西,棍棒就更没有用处了。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并留心培养他们才能和爱好的好机会。要让他们的学习是处于自愿。”从中小学生全人生发展视角看,中小学阶段培养其对党史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其终身受益。一直以来,少儿版的红色经典书籍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且质量上乘,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等作品都有各大出版社不断再版。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激发学生党史学习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形态党史文化产品的开发,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探索。以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为例,书中记述了毛泽东同志口述的成长故事以及“红小鬼”们的故事。从小同志们的视角和伟人的成长故事出发,编著新一代红色经典,制作符合中小学生爱好的动漫产品,设计第一视角的沉浸式党史小游戏等,是激发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兴趣、从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