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21-01-08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老家乡尚楼小学张更灵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老家乡尚楼小学 张更灵
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对应的安全教育意识在逐步加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存在局限的认知水平,对应的安全意识不够显著,在遇到不良诱骗的情况很可能被误导,这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热点话题,具体如下。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安全教育的背景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不只是要让学生学习法律,还要让学生遵纪守法,关注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通过情境教学法,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高对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所谓的情景教学需要特殊场景的支撑,借助生活的案例进行设计,还可借助教材的故事进行设计,全面对学生引导,让学生真切地受到心灵熏染,掌握如何处理危机。
家庭中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若发生安全事故会极大程度上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包括坠楼、触电身亡与溺水等案件。基于此,小学生的家长也需树立安全教育意识,特别强调教师尚未讲述的危险事物,避免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触碰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造成严重后果。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的相关途径
(一)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给教学活动的进展提供便捷条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直观地呈现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数采取口头表述的方案,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积极地优化教学内容,体现信息技术的效用,便于安全教育的巧妙渗透。如“家中安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加深学生对家庭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日常在家要保持警惕,不要做出危险行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以动画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电和火的认知,得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效。
(二)关注师生交流互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此门学科和语文以及数学等课程不同,尚未进行固定知识结构的设置,特别是安全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期间应关注师生交流和互动,尽可能地渲染良好教学气氛,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系统化地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的整合,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教师动态分析学生情绪变化,可鼓励学生对安全问题进行互动研究,要求学生思考若自己处于危险的环境要如何处理,及时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学习心得,全面分析安全常识,切合实际地将知识运用在具体生活中,由此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凸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
(三)模拟安全事件场景,提高学生安全保护能力
对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教师应给学生模拟安全事件场景,提高学生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由此学生在面临安全问题时可科学地处理。场景模拟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对学生安全能力的培养起到指引作用,需要教师及时整合教学内容。
如在“红绿灯指示”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强调交通规则的要点,给学生营造十字路口场景,让一名学生作为交警的身份,接下来引导多个学生扮演行人,提供对应的素材,鼓励学生对红绿灯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指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了解红绿灯变化,准确地作出判断,这种活动帮助了学生切合实际地学习和运用知识,规避事故的发生。
除此之外,教师应给学生渗透校园安全思想,如在校园门口不要拥挤,不可以朝向窗外抛出物品,时刻关注安全。学生在使用手工课以及美术课的一系列工具时,要时刻接受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在教师带领下使用剪刀工具。生活中和安全知识相关的事件还比较多,教师要言传身教透彻地分析安全知识技能,从根源上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四)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安全教育效果
因为小学生具备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进行教学手段创新,赋予教学课堂较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特征,延伸学生知识面,号召家长进行家校共育系统构建,形成相对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与家长一同监督学生学习效果,全面地给学生创设安全性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安全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安全教育问题备受国家的关注,且社会上各界人员均意识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小学教师要思考安全教育环节与内容的优化途径,尽可能地规避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更新传统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优化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安全意识的感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提高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人格,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