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维可视化措施,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
2021-01-08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小学郑春珠
■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小学 郑春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理是指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或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等以准确、流畅、有条理的形式表征出来,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说理,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培养数学兴趣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从现有教学实践来看,对数学知识进行说理离不开思维可视化的措施。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逻辑表达,便于理解和记忆。
一、关注教学氛围的可视构建
在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教学氛围入手,尝试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思路融入教学氛围的构建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会感觉到知识晦涩难懂,在思维逻辑上一时转不过来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说理”,帮助学生阐明其中的数学逻辑和数学道理。然而,如果教师仅仅是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进行讲述,那么学生通常只能做到一知半解。学生如果对知识了解不深的话,他们就更不可能自己去主动说理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尝试构建思维可视化的学习氛围,为后续学生的说理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举例,在本节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选准备好一张九九乘法表,在课堂的深入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利用好这张乘法表。虽然本节内容可能还用不到完整的一张乘法表,更多地侧重于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等,但是,当这张乘法表在学生身边时,不论教师如何为学生讲授乘法知识,学生都能够以这种图表为学习的出发点,遇到不会的乘法知识时看一看乘法表,在后续复习、做题时,学生都可以借助乘法表为自己减少负担。如果有学生此时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时,那么学生就可以利用乘法表自己先去理解其中的数学道理,从而真正以可视化的方式解决数学困惑。
二、注重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
在思维可视化教学措施中,思维导图始终是重要一环,借助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各数学知识之间的脉络,厘清数学内在逻辑,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思路能变得更加清楚。由于教学的受众群体是小学生,那么教师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先带着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当一个单元的知识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之前课堂上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自主尝试绘制单元思维导图。在教师先期的引领下,学生此时能够很好地绘制一份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导图,将所学过的知识更加清晰明了地归纳总结出来。
以二年级下册三节除法知识的教学为例,本册书中主要讲述了“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和“有余数的除法”三节除法知识。在学习完前两节内容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尝试绘制其思维导图。譬如,在“表内除法(一)”中可以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每一小节知识下又包含了什么样的具体知识。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去理解数学“说理”的过程。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思维导图的绘制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绘制,将本册书中有关除法的内容绘制到一张图上,同时加入一些教师授课时阐述的知识体系或融入一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知识体系网状化梳理,从而形成对除法知识的整体认识,不断完善小学数学的“说理”课堂。
三、强调图形教具的课堂使用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图形教具,借助这种可视化工具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说理”的主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图形教具是经常能看到的数学工具,然而有的教师仅仅是自己准备一套,拿着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可,并没有充分利用这种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在使用图形教具时,教师尽量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有所准备,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说理”。
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不同样式的三角形,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内的三角形进行汇总,尝试研究一下组里的三角形都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其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在小组内“说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直观。借助这些图形教具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容知识的时候了解得更加清晰,也更容易厘清其中的数学逻辑,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加强课后实践的深入拓展
教师在“说理”课堂的构建中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内容,还要加强课后实践的深入拓展,将“说理”课堂延伸到课后,真正给学生“说理”的时间和空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显然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进行“说理”阐释。教师此时可以尝试变换教学思路,借助课堂授课时的一些思维可视化措施,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随意组合,结合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图形教具等,让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说理阐释,鼓励其他的学生对“说理”学生进行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借助这些可视化的方式去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做到学一个数学知识懂一个数学知识,真正厘清数学文字、图形或符号背后的内在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提升数学思维含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可视化措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加以呈现,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关注教学氛围的可视化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还要强调图形教具的课堂使用,带着学生不断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最后还要加强课后实践的深入拓展,进一步以可视化措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说理”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