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的文化气息
2021-01-08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中学袁元文
■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中学 袁元文
知识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初中语文学科素养内容。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语言知识建构能力而忽视后三个方面的素养要求,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需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让文化气息充满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思维审美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这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追求。那么,如何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学科展现出它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化属性呢?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品读文本语言,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而在品读的过程中,挖掘出文本的思想魅力,让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前字斟句酌的主观传授教学办法,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那些闪光的词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从而达到品读的效果。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讲述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品味语言,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自主赏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语言建构能力。“同学们,这是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美,大家可以标注自己喜欢的语言,与大家一起赏析,说出你喜欢它的理由。”有的学生找到了“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句话,“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特别好,特别形象,而且给人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我喜欢这样的句子,它温柔可爱。”有的学生找到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个句子,“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充满了一种娇羞的感觉,让人听起来特别的温柔,我在读的时候不自觉语调就放的轻缓了。”学生纷纷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自主赏析。在品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的赏析远胜于教师主观的传授。品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进行。品味词句、交流探讨、仿写、改写等途径都可以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文本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特别提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单篇文章看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看到更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要读的不是是什么,而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每一段文字中都蕴藏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在这样的意图中,我们的思维会随之迁移,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课的教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本思维能力,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几件童年趣事,而鲁迅的童年是如此的欢乐吗?那么他的人生当中都经历了什么呢?教师可以以此为拓展,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文本内容放飞,“同学们在读这些趋势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在你的人生中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开始将文本内容进行迁移,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生活具体事件,很多同学都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起来。“同学们,其实生活并不都是美好,鲁迅的家族本来非常的强大,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他的生活也并不都是美好,但是他却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坎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胜利,想不想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做探究。”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随着文本拓展得更远,语文学科的外延得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提升学生文本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做出恰当的引导。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入法、生活联系法、情景导入法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文本的迁移,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随文本走向远方。
三、深挖社会属性,培育学生优秀其他品质
当前初中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社会属性,即锻造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思想光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文章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来选择和面对,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当前的初中生,他们有一些内心浮躁,不安于现状,受到很多的社会上的诱惑。作为语文教师,其应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学们在你的生命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呢?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的?没有为你的选择而后悔过?”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让我感到震撼,我从没想到生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以后我要坚强乐观地生活,帮助其他人。”还有的学生说,“读了这样的文章,就好像喝了鸡汤,但是鸡汤喝过之后会有什么改变吗?也许我们应该互相监督,将这些文本中的思想迁移到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家庭的生活中都做出一些改变。”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培育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需要了解初中生的独特心理,尊重他们,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文本中寻找与其相关的心理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教育活动。
四、关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良好文化素养
在传统文化备受关注的今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规定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出那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文化力量,让语文学科在凸显人文性的同时,也展现出它的文化魅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渗透文化呢?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实践活动、文本内容迁移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例如,在《庆祝旧历元旦》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挖掘出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节日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想写一写自己家乡的节日,你的家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节日吗?请大家在课下做一个实践调查研究,采访一下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看看他们对现在的节日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我们来做一个汇总,将我们熟悉的节日立成一个表格,我们在每个节日都开展一些节日庆祝活动,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节日的氛围和文化的魅力,大家愿意去做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非常认真地完成了调查活动,有的同学还将自己家乡的庙会活动做了详细的调查,写出了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们对活动的看法,收获很大。在这样的文化渗透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让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力和鉴赏力以及传统文化传承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每个初中教师的期望。教材在变革,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转变。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让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息,用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