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刻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影响

2021-01-08蒋乐一

天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浮雕镂空成品

文 蒋乐一

一、前言

中国的古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建筑设计者利用其建筑经验以及文化学识进行房屋的设计,使每一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艺术鉴赏性,也解释了为何现代建筑学家以及艺术家如此热衷于古建筑研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之于建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雕塑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在璀璨绚丽的中华艺术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雕刻在建筑中兼具美学欣赏以及实用的作用,各地的雕塑风格又大相径庭、独具风采,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雕塑艺术。

二、雕刻工艺简介

所谓雕刻工艺,简单而言就是利用木材、石头或者其他材料,辅以刀、凿子、圆锥、扁斧、锤子等工具,通过雕刻工艺者精心的设计规划以及精湛的工艺,完成既定目标物的成品。在古建筑中主要包括木雕、石雕、玉雕等工艺作品。而雕刻技艺是指雕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段,通过由外向内层层减去废料,将雕刻物的形体展现出来。在雕刻领域中,不同地区由于雕刻技艺不尽相同,因而会出现不同的优势,国内相对出名的雕刻工艺包括曲阳石雕、易县石雕、东阳木雕、黄杨木雕、苏州雕刻、曲阜楷木雕刻等。在古建筑的设计中,大多会应用雕刻工艺,在满足建筑美感要求的同时,可以增加建筑的实用性。

三、雕饰的艺术特征

(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雕刻艺术作为一项手工艺,不仅需要精湛的工艺,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用性,更要注重建筑本身的特点,结合建筑本身想要传达的意蕴完成整个雕刻过程。就徽派雕刻建筑而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学思想。建筑雕刻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着儒学文化的精彩。著名的雕刻成品包括“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无不显露着儒学文化的光辉。除此之外,其他各地的雕塑工艺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欣赏古建筑的雕刻工艺就是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具有精湛的雕刻工艺

在古代,没有自动化的设备以及高效的程序化工艺流程,一件完整的建筑雕刻成品需要雕刻者长时间的打磨,配合精巧的雕刻工具,仅仅依靠手工完成精湛的雕刻成品。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都体现着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都是精湛的传统工艺的见证,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瑰宝。在古建筑中,线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的错综复杂,为单调的房屋、门窗注入灵动的灵魂,使死板的建筑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即使是在数百年、数千年后的现代,依旧可以与当时的建筑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达到对美学的高度一致的认同,古代与现代美学意蕴的碰撞成就了历久弥新的雕塑生命。

(三)具有意象性的美学结构

正如上文所述,雕塑所具有的生命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建造之时,反而在历经历史的洗礼之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古建筑中,雕塑是具有意象性的,以写意为目的,遵循客观的自然逻辑,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使雕塑具有惟妙惟肖的画面感。雕刻表面刻的是花鸟树木、湖光山色,但其中无不透露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幸福生活的期待。古建筑中的雕刻既是意象之美,也具“臆想”之美,现实与未来的交错,实际与虚幻的联合,成就了雕刻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也奠定了其在古建筑中重要地位。

四、雕刻在古建筑中的样式

(一)浮雕

浮雕是雕刻工艺中较为基础的一种,雕刻者利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完成成品的塑造。浮雕最为著名的欣赏胜地莫过于苏州市的留园,在其内,各处阁、楼、轩、榭无不透露着浮雕之美,精美的浮雕工艺配以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使人流连忘返,其浮雕工艺之精巧,堪称一时之最,而苏州的留园也成为古代园林建筑之典范。其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在当今时代仍被奉为经典。

(二)镂空雕刻

所谓镂空雕刻,即将镂空技术与雕刻工艺相结合,在浮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精湛的工艺去除浮雕周围的成分,使雕像如剪纸般显示出清晰的影像效果的雕刻工艺。在这种雕刻工艺中,对于凿子的使用可谓达到了巅峰,精巧的工具加以雕刻者绝佳的雕刻手法,使得雕刻成品看起来玲珑剔透,同时正是由于其镂空的独特设计,避免了多余成分阻碍观赏者视线的问题出现。此外,镂空雕刻属于基础浮雕的升级,因而相比于后者更能体现出古朴、典雅、清静、雅洁的特点。镂空雕刻最为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北京宁寿宫花园中的“三友轩”,该建筑以紫檀木为主要的建造材料,均匀的空洞使其成为镂空雕刻最佳的选材,两者的配合也造就了绝妙的雕刻成品。

(三)立体圆雕

相比于前两者,立体圆雕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出现在一些亭阁上,雕刻的形象多为花篮、倒挂狮子之类,明显区别于前两者通常选用的风花雪月、花鸟虫鱼等题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该雕刻工艺的使用并不广泛,但是在古代的帝王家族中,立体圆雕的使用却较为普遍。在北京故宫中,许多建筑就是在木雕的基础上辅以立体圆雕的工艺,兼顾大方典雅的同时,彰显了帝王家的恢宏气势。但是木雕相较于石雕更加不易保存,因而时至今日尚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木制立体圆雕可谓凤毛麟角,因而该工艺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五、古建筑中雕刻工艺品的保护

由于古建筑中的雕刻成品保存至今已经经历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再加之雕刻选材的问题,因而尚且完整保存的雕刻工艺数量极少。但是古建筑中的雕刻工艺又极具鉴赏及学习价值,因而对于古建筑中雕刻工艺的保护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一)古建筑中雕刻工艺的维护原则

在古建筑雕刻成品的维护过程中,应该谨记两个原则。其一是恢复性原则。所谓恢复性,即是最大限度地保存雕刻本身的形象,将作品中受到破坏和损害的部分加以修复,尽量选择与原材料相同或者相近的材料进行修补,以保持原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二是坚持保护性原则。该原则主要针对较为特殊的古建筑雕刻艺术品,权衡利弊,保存其被破坏的原貌的价值大于修复的意义,一般适用于具有极高历史意义的古建筑,例如圆明园内有众多精美的雕刻成品,但是相比于修复,保存其被破坏后的形象更加具有缅怀意义。

(二)雕刻工艺品维护所面临的困难

由于雕刻成品形成时间距离现代十分遥远,因而在进行雕刻成品维护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有两种。其一是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料适合于不同的雕刻工艺,尤其是单独存在的雕刻成品,往往区别于整体的建筑材料选择,在确定雕刻材料方面具有较大的困难。其二是雕刻工艺。古人没有先进的机器,只是凭借高超的雕刻工艺完成雕刻任务。但是一些雕刻手法传承至今,难免出现失传或者技艺简化的问题,因而即使是尽力修复,还是难以还原雕刻品最初的风采。

六、结束语

“雕刻是古典理想中的真正的艺术”,雕刻工艺之于古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辅助的功效,更是整个建筑中难以忽略的艺术成分。无论是从古建筑整体而言,还是单独就雕刻成品本身分析,都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每一处精巧的雕刻设计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无不体现着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雕刻工艺在古建筑中是古人对于美的极致体现。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这份美学经典,更要尽我们所能去学习、传承这份经典。

猜你喜欢

浮雕镂空成品
镂空幻想
浮雕圆圈
拼折镂空立方体
镂空窗花朵朵开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出错的浮雕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