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到抽象
——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流变与发展
2021-01-08徐止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徐止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特征与装饰图案解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指以手工艺技巧制成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的艺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泛指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陶瓷、漆器等;另一类主要指陈设工艺,即纯粹用来欣赏的陈设品,如玉雕、帛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已不局限于手工艺,而是与机器生产甚至与大工业相结合,把实用品艺术化或艺术品实用化。它既反映出当下的物质生产水平,又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审美性。由此看来,日用工艺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实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而对陈设工艺来说,它的实用性则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的。在这里,“实用”是具体的,“美的形式”是抽象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对立与统一,带动着工艺美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
从其造型特征与装饰图案的关系看,一方面,装饰图案应从属于造型特征,在造型中体现出主体的特征、功能以及价值;另一方面,装饰图案又可从造型特征中独立出来,显示出自身的审美价值。例如,中国古代汉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其精美生动的画面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这时,工艺美术的装饰性就有超脱于主体造型功能的价值趋向,使用被弱化,艺术欣赏价值更为凸显。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古代造型艺术的不断演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从其丰富的工艺色彩、图案纹样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无数民间手工艺人和专业工作者的智慧结晶,装饰生动,设计奇妙。从仰韶文化出土的半坡彩陶到清代乔家大院的门楣砖雕,可以看到极具趣味的人鱼鸟兽轮廓造型被提炼出来,形成富有特色的图案纹样,火焰纹、花叶纹也是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人们把生活中所见的自然物象纳入了工艺美术中。商周青铜器上原始部落的图腾,是结合巫术和祭祀形成的突破现有物象的再创造的造型,给人以威严、神秘的感觉;魏晋时佛教的传入,使莲花宝器、卷草藤蔓等图案纹样开始流行;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带动了梅兰竹菊等植物装饰纹样的发展。这时,名花异草、珍禽异兽常被用来作为工艺美术的装饰形态,经过一定的提炼归纳,形成了各类图案纹样,并被赋予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明清时期,许多民间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结的图案纹样出现在漆器、剪纸、刺绣、蜡染、木雕、竹刻上,各类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趣味。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民间生活的美术,从造型看,它必须满足器物实用性的基本要求,符合生活用途的基本形态。例如,酒杯或茶壶首先是作为容器,用来盛放东西,从装饰看,它可以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都应该服从器物的生活要求。正因如此,工艺美术经过不断地变化发展,往往不再以单纯展现客观物象为主要艺术手段,而是结合生活实用需求,逐渐转化为概念性、抽象性的表达方式。古代染织工艺的织花,其图案不仅要与经线和纬线的组织相适应,并巧妙运用各种竹藤棕草的装饰,而且还要考虑到客观的编织条件,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经过工艺美术者的主观艺术加工,提炼出各式图案纹样,使之更加简约,既适应使用的功能需求,又具有审美的文化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形式变化与艺术语言分析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过程一般表现为具象—抽象—具象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把具体的物象经过作者的提炼概括、转化升华为抽象的造型,继而再创造出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具象形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抽象化是有其客观基础的,形体、线条、色彩、装饰等形式因素,都可转化为含蓄的艺术语言。
不难看出,工艺美术需要充分地运用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与生活紧密相连,有着具体、真实的体验,也与人们的传统欣赏习惯相适应。如果脱离了客观内容,它就失去了艺术生命力。所以这里绝不是孤立空泛地谈形式美,而是不断根据内容的变化去调整形式,形式结合内容,使其具有实际意义。
新石器时期,彩陶纹饰的素材就是自然形象的再现、概括与简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彩陶纹样的发展经过了具象—简化—抽象的变化过程,从真实具象的鱼形、鸟形、人形、植物形图案到概念性的抽象的几何纹样,体现了人类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概括能力的不断提高。早期的装饰造型以具象形态居多, 晚期则更多地表现为概念性的抽象纹样,一些纹样逐渐淡化了原来的直观形态,演变成了含蓄隐性的符号或几何图形。
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造型精致、结构缜密,运用了方中见圆的美学思想,初步概括形成了我国装饰艺术中典型的以线造型的表现形式。汉代继承了商周青铜器装饰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语言上较商周风格更为自由变化,手法成熟。夔龙及凤鸟的造型经过变形已经基本脱离了原本的具象形迹,达到高度的抽象艺术。
战国时期,漆器纹样形式与抽象主义绘画极为类似,证明古人的艺术概括能力已经达到了跳出原始自然物象的水平。这种抽象形式的构成纹样要比具象形式的构成纹样难度大,需要工匠有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创意构思巧妙地表现出来。
在传统陶瓷艺术中也能感受到含蓄抽象的形式美。例如,均窑窑变釉彩,没有具体形象,这种非具象的偶然效果带来的抽象形态的色彩美,同样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象表达的更多的是真实物象,艺术形态较为直观明确;而抽象表达则是概括提炼的内容,艺术形态往往需要联想感悟。具象为抽象提供现实依据,抽象可以丰富有限的具象,二者的相互转化与运用使工艺美术在内容和形式、客观和主观上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研究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装饰图案和纹样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纹饰既有具象的人面纹也有抽象的编织纹,部分纹饰即是从写实的动植物形象向抽象化、几何化的形态转变的,这些装饰纹饰不仅起着美化器皿的作用,还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文化观念。灿烂的商周青铜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既有清晰可见的具象形迹,又有十分明显的抽象概括,显示出古人高超的写实技巧和惊人的概括能力。同时,战国帛画也丰富了工艺美术的表现材质,木雕、玉雕、竹雕、漆器的出现为具象造型和抽象纹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造型艺术逐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秦汉时期是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时期,经魏晋南北朝的融合发展大放异彩,这个时期工艺美术的类别分支渐渐增多,开始细化分工。隋唐、五代及两宋时期工艺美术突飞猛进,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可谓是绚丽多彩。元明清时期,工艺美术在品种和质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充和提升,图案更加丰富多变,纹样则显得细腻别致。
历史的齿轮在起起伏伏中不断前进,伴随着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生产力发展下的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工艺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突破。在历史发展中,人类获得了对形式感的审美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表达技巧,使得工艺美术的造型艺术逐渐完善,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图案与纹样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丰富的物象形态,纹饰繁多,装饰形式不断创新,夸张变形后的物象组合形象清晰、特征鲜明、意趣浓厚、情感质朴,这些变化有致、造型生动的传统工艺美术绝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历经上千年的精雕细琢、代代传承、勇于创新得来的艺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