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品分析影响因素的简述

2021-01-08王超君

化工管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硫含量化验油品

王超君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86)

0 引言

油品检测工作在油品生产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不定时检测油品中是否含有其他杂质或是否具备很好的性能等。我们只有抓好石油产品生产的过程,才能确保油品的质量。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必须使利用效率最大化。要想保证油品的质量,化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有重视化验工作,提高化验工作的准确性,才能确保石油能够更好地进行生产,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

1 油品检测工作的概述

石油是我国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在生产效率逐渐提升以及生产质量逐渐改进的过程中,油品检验环节的问题,成为企业无法完美把控油品生产的重要原因。油品检测是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分析人员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检验过程中精益求精,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为生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对于石油化工产业而言,主要是关注油品的密度、硫含量、粘度等指标。首先,密度不仅是一项判定油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而且是现用的一种有效的计量手段,所以在化验阶段,油品的密度是首要测量项目。以原油为例,因为原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其成分复杂,其中某些轻组分的挥发会对原油的密度会有直接影响,要确保运输、存储环节中不出现差错,就要结合相关化验技术,对原油的密度进行检测。其次,在判定油品性能的标准中,粘度的测定结果也是重要的判定指标。从测定结果上来看,运动粘度能够直接影响到流动性、雾化效果等重要指标。以燃料油为例,在燃料油正常使用的过程中,若油品的粘度相对高一些,雾化效果就可能出现偏差、燃烧不充分等问题,这不仅无法合理利用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因此,掌握了油品检测的影响因素,如何提高油品检测的准确性,是化验工作的重要任务。

2 油品检测的影响因素

2.1 密度的影响因素

油品的密度是判断油品品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油品检验过程中是一项最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测量过程中也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油品的不均匀性、油品的温度、油品的挥发性等。

2.1.1 不均匀性对油品密度的影响

要想准确测量油品的密度,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油品的储存是以储罐的形式大量存在,这就可能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均匀油品进行取样 , 应按《 GB 4 756~1 998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合理的取样方案 , 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2]。

2.1.2 挥发性对油品密度的影响

要想准确测量油品的密度,特别是组分较多的重油的密度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这是由于重油的组分多,不同的组分组合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重油,其性质也就各不相同。重油中所含的轻组分不稳定,室温下很容易挥发,所以样品本身或者环境温度越高,样品放置时间越久,轻组分挥发性越大,对密度测定的准确性影响也越大。

2.1.3 温度对油品密度的影响

由于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的体积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其密度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石油产品密度的测定结果必须注明测定温度。

2.2 硫含量的影响因素

硫含量是油品测量指标的主要参考指标,含硫高的油品在燃烧时产生的酸性油泥和废气微粒都会融入到机油中,导致机油酸化,侵蚀发动机表面金属。且油品含硫超标,会增加机动车尾气汇总PM2.5、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产生更多的尾气,污染环境。现用紫外荧光法测定硫含量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石英管积碳、裂解温度、注射针针头长度等。

2.2.1 石英管积碳对油品硫含量的影响

产生积碳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石英管管口处,产生积碳,这是由于样品没有完全进入到石英管中进行汽化,小部分残留在管口处产生积碳,第二种是裂解炉温度不够,样品不能完全燃烧,产生积碳。积碳会使检测信号降低,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2.2.2 裂解炉温度对硫含量的影响

根据标准中要求的900℃设定好的温度测定硫含量时,由于硫含量测定仪本身的构造问题,石英管不能被加热炉完全包裹,造成裂解管中间温度高,两边温度低,汽化端温度达不到,样品不能被完全汽化,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根据多次试验表明,适当的提高裂解温度能明显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2.2.3 注射针针头长度对硫含量的影响

由于越靠近石英管口处的温度越低,越靠近石英管中心的温度越高,短针头插入深度不够,会有部分样品残留在石英管管口处,样品不能完全被汽化,长针头可以保证样品能完全进入石英管无残留,所以长针头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2.3 粘度的影响因素

粘度是油品流动性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在油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粘度对流量和压力降影响很大,是石油化工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参数。[3]测定粘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试样流过毛细管时间的影响、浴温的影响、粘度计位置的影响、样品状态的影响等。

2.3.1 时间对粘度的影响

粘度测定过程中试油流经粘度计的时间根据 GB 265标准中规定,石油产品的油样的流动时间需要大于200 S,流动时间过短,会破坏其在粘度管中的形态,从而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流动时间过长,油品不易保持温度恒定,从而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2.3.2 浴温对粘度的影响

石油产品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当温度升高时,粘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粘度升高。所以在测量时要严格控制浴温,避免因浴温的变化造成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2.3.3 粘度管位置对粘度的影响

测定过程中粘度管要保持垂直的状态,如果粘度管倾斜会改变液柱的高度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3.4 样品状态对粘度的影响

测定过程中吸取油样时,要避免吸入空气,样品中也不能有气泡,不能将气泡带入到粘度管中,粘度管要保持干燥,所测样品要纯净不能含有杂质和水分等,这些原因均会对油品粘度的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3 油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为保障油品化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分析标准,在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得出的结果是准确的。但人为误差不可避免,为此,我们引进了新的实验技术,比如红外光谱技术,质谱技术,联合色谱技术等,有效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3.1 中红外光谱技术

中红外光谱技术是基于化学键的伸缩振动对红外光具有吸收作用。因此不同的物质岁红外光的吸收不同,在测试中使用不同的发光组件,对不同的物质施加不同范围的红外光,然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记录、分析其性质的变化。光线吸收的信号与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吸收信号越强,物质的含量越高。通过对信号的分析,可以得到信号与物质含量的关系,因此可以实现定量分析。该项技术首次被应用是美国应用于战争中,这一成功应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后来相关研究员对不同的石油产品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石油产品的红外波谱数据库,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但是这项技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其检测结果是反应整个检测样品的光学吸收特征,而不是对样品中各成分进行分门别类的检测,无法实现样品的组分分离。

3.2 质谱技术

质谱就是对物质的质量进行检测,是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为了确定物质的结构。该技术是对待测样品进行汽化处理,使其从分子聚集粘合状态分解为单分子状态,以满足进一步的分析要求。质谱技术起初是对合成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的,后来才逐渐应用到石油产品的检测中,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和中红外技术一样,改技术也不能对样品进行分离,因此对于检测样品的基本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广泛用于低级石油产品的检测。

3.3 联合色谱技术

联合色谱技术保留了原本单一色谱的分离功能外,还增加了物质结构的解析,可以实现比较全面的物质分析。联合色谱由于其具有很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在石油产品的检测中根据石油产品物质分子之间的极性差异将其进行高效率的分离。与前两种技术不同,联合色谱技术的分析主要取决于色谱柱的选择,但是石油产品会对色柱的填充材料进行破坏导致其重复实用性差,需要对色谱柱进行更换,色谱柱价格昂贵,因此此技术的成本较高。

4 结语

总之,石油化工产业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在生产工艺上还是在生产设备上,都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在油品的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化验工作的进行,作为化验人员要熟知油品检测工作中不同的指标会对油品性能造成的影响,在操作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化验就是生产装置的眼睛,只有提高化验分析工作的准确性,才能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

猜你喜欢

硫含量化验油品
高端油品怎么卖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
油品运输市场一年走势图
地质化学化验的误差及成因分析
高硫硅钢的硫化物析出行为及其微观组织和电磁性能变化
浅谈提高油料化验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铁矿石化验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智能化油品分析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