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究
2021-01-08王重阳
■王重阳
(大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青年大学生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为新时代高校的“四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广大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需要思想政治课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习“四史”教育成为当代青年的“必修课”。推动“四史”教育深入青年群体,就必须要发挥思想政治课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高校要积极努力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让“四史”教育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让历史故事穿越时空的界限引发共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青年学生在思学践悟行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一)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于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把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为精神动力,外化于行为实践动力。“四史”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高校思政课紧密相连并结合,着重突出理论知识与历史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实相融通,从而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从“四史”中汲取养分和信念,要从“四史”教育中感受到信仰之光、使命之重、担当之要。
“四史”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教科书,以“四史”为新的着力点来认识历史的内在规律、分析现实情况,可以引导青年大学生真正将青年梦与国家梦结合起来。“四史”不仅是思政课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思政课教学资源强有力的支撑点。高校要通过思政课这一重要渠道,讲好“四史”故事,利用好“四史”资源,提升思政课在大学生心中的信度和效度,真正地做到以史育人。
(二)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1]要把“四史”教育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相贯通,特别是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融通,这不仅仅是高校展开“四史”教育的需要,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为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首先,丰富了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是思政课的理论载体,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与要求,高校要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这一新要求的出现促使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其次,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考。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向贯通,可以以史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引导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势所需
“四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不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讲授有关“四史”的历史知识,而主要任务是让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历史经验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入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之间存在着愈来愈激烈的斗争,涌现出一些如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青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随着自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也在不断地影响和干扰着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严厉批判、大力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带来的不良影响。
高校思政课作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阵地,要发挥好这个带头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的课堂中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有力抨击与批判,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谨慎使用网络资源,科学使用史料文献,从而引导大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客观公正的去辨析历史。青年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四史”知识,深入了解历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克服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帮助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情怀”不是抽象的,而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包含简单的爱国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导向都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怀的加持。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艰苦奋斗、浴血奋战之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立之后的新中国在磕磕碰碰中奋勇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四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要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之路、认识到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并且要引导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国家所需要的,从而深刻理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只有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四史”的学习,让学生在爱国之知、爱国之志、爱国之情与爱国之行四个维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在新形势下,将“四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要以“四史”教育为发力点,将“四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相融通,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学史明智中开拓进取。“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笔者将从历史厚度、理论深度、价值温度以及实践广度四个层面进行论述。
(一)以“四史”教育增加思政课教学的历史厚度
“四史”教育是以一个个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中国故事为主线,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文件、重要会议都是支撑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根基和论据。历史的厚重感不仅仅在于知识与经验的叠加,更是在于历史的反思与超越,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深入挖掘“四史”中丰富的思想课教学资源。“既知往者,以启来者”。“四史”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还要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奋斗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以及从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高度,去认知、理解“四史”的厚度,增加思政课教学的历史厚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结合思政课的不同板块和章节讲清楚、讲透彻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任务等等。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时,可以结合“四史”中涌现出来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精彩人生,还可以结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等重要史实进行讲授。主要向学生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所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都离不开崇高的中国精神的激励与支持。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四史”,而且还能够增加思想政治课的历史厚度。
(二)以“四史”教育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深度
“四史”教育的学习是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历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们从理论、实践、历史内在逻辑规律等多个层面,弄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今后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等成就,是“四史”发展至今的理论升华和思想结晶。历史不是零散事件的“堆积”,而是有着充分的内在规律的。将“四史”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要注重在历史演进的逻辑中把握历史的内在规律、看清历史的本质、理清历史脉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补充“四史”的发展脉络与血肉。
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时,思政课教师要熟悉把握近现代的发展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规律,将历史时间、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历史文件、历史会议穿针引线,拧成一股绳,前后呼应与衔接,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遨游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历史带来的强大冲击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来的认识规律、顺应规律的历史巧妙地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真正向学生们阐述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深度。
(三)以“四史”教育感受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温度
历史从来都不是晦涩生硬的,而是有历史温度和价值温度的。通过“四史”教育,要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断厚植爱国爱党的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所在学校的建校历史和地域历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的“四史”教育教学中。对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触动人心,从而增强“四史”教育的亲切感和代入感。将家族史、校史、地域史融入到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感悟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感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温度。
与此同时还应该增添新的时代元素,突出时代特征,推动“四史”教育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如:在脱贫、抗战、抗疫一线等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以及在各行各业的杰出英雄代表,通过学习了解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让青年大学生紧贴时代的脉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时,可以举“七一勋章”的获得者马毛姐的例子,讲授这个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旧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的“渡江英雄”,讲授她这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的一生!引导大学生要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向老一辈英雄学习和致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以“四史”教育厚植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广度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也是对当下的“回应”,“四史”教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将“四史”教育厚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使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转化为实践的效能感。“四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在实践,高校要针对不同的群体、遵循教育的规律、不断增添新时代的元素、探索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法,要讲活历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用活红色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思政课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将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教学搬到“四史”教育的现实载体中,用丰富确凿的史料讲清历史,让学生在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历史足迹下感受历史、了解历史。这样可以让思政课变得更加有活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真正挖掘理论背后的历史底蕴。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四史”教育时,对于时间、地点、条件有限的高校,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网络手段,突破传统的空间和时间界限,使“四史”教育的“实地”学习转为“虚拟”在场学习,从而拓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来提炼时代的价值、把握鲜活的精神。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时,当讲授到革命烈士秋瑾时,可以让同学们扫描秋瑾故居的二维码,从而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入秋瑾的故居,感受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从而增加了“四史”教育的亲活力和感染力。
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在国庆节、建党节等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上,开展有关“四史”教育的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情景剧等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盛宴将润物细无声地洗涤师生的灵魂,从而增强“四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效力,让思政课折射出新的光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四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活动中、一次比赛中、一堂思政课中,而是要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血脉中,融入到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要直击大学生的灵魂深处,增进情感认同。
“四史”教育要体现重要的价值意义,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不仅是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也是铸魂育人、以史育人的时代需求。将“四史”精准有机地融合到思政课的每一环节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知史、爱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思政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担着主心骨和方向舵手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地乐学“四史”、愿学“四史”,并把“四史”教育同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把青年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把自己的奋斗前途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学好知识,学好本领,尽最大的努力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