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训在爵士啦啦操训练中的必要性及应用研究
2021-01-08宋慧茹武汉体育学院
宋慧茹 武汉体育学院
一、引言
爵士啦啦操是舞蹈啦啦操中的一个分类,以其独特的肢体延伸性及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性,博得了广泛的喜爱,并延伸出的多种风格类型,编排特色也是层出不穷,各高校保有各自特点及偏重。但现在中国的爵士啦啦操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各高校仍在探索和反复尝试阶段,与世界强队仍存在一定的距离。由于国内从事啦啦操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较少,有芭蕾训练基础的运动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使得技术难度及完成质量上难以突破,存在旋转难度的完成度整齐度有待提高,脚尖脚背以及膝盖的细节上质感有所欠缺,上肢、胸腰及旁跨延展度细节处理不到位等问题。
二、爵士啦啦操与芭蕾基础训练的概念界定
(一)爵士啦啦操的基本定义
爵士啦啦操顾名思义就是将爵士舞的舞蹈风格与啦啦操的技术风格结合在一起。将身体延展性以及与音乐的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并结合转体、跳跃、平衡与柔韧等专项技术衔接在一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爵士早期是由美国纽约古典芭蕾演变而来的,所以其中包含了许多芭蕾舞的元素,比如立、开、绷、直等。爵士啦啦操要求运动员有具备良好的身体形态、柔韧性、肌肉控制控制以及音乐感觉,强调肢体的延伸。
(二)芭蕾基础训练的概念
由地面联系、把上练习以及把下练习,其基本要素分别是:开、绷、直、立。“开”指最大限度地伸展身体的线条,以身体的五大关节向四肢部位左右对称向外大限度地展开并延长。“绷”指将身体每个部位及肌肉“绷”紧,除了下肢关节以及脊椎、颈椎等大范围身体部位,还要延伸至小关节。“直”指后背部等部位向上拔起,下肢部位相对相应的保持直立状态。“立”指躯干保持直立,并将身体重心上提,营造出舒展挺拔的视觉感知。
三、芭蕾基训在爵士啦啦操中的必要性
(一)基本身体素质方面
1.柔韧素质
芭蕾基训中通常通过地面练习来训练“开”,比方说勾绷脚练习,仰卧抬腿,盘腿开胯等,应用于爵士啦啦操时主要体现为帮助提升啦啦操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加大四肢的运动轨迹的延长线,帮助肩、腰、髋、腿的开度达到最大,肢体表现出更大幅度的活动范围,更便于掌握对应的专项技术,帮助其他身体素质能力的发挥。
2.力量素质
把上练习较多的是躯干部位及下肢,通过调动小肌群,提升身体的控制能力,进而提升力量素质,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且同时做到“绷”“立”“直”的要求,比方说把上的基本站姿训练了后背部以及躯干的控制,站立时的稳定性,达到“立”与“直”,battement tendu(擦地)、demi plie(半蹲)、grand plie(全蹲)等的练习,有利于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促进平衡身体各个部位能力的增长。
3.灵敏素质
把下练习相对来说更为灵活,组合的形式更为复合,调动整体的身体姿态,通过迅速的移动、变换动作,来锻炼到啦啦操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大脑皮层接收到讯息后立刻做出反应,使躯体具备能够迅速、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二)专项技术方面
啦啦操的专项技术难度分为平衡与柔韧类、转体类和跳跃类三类。
1.转体类
芭蕾基础训练中把上练习着重训练了身体平衡性,以及肌肉的控制,便于啦啦操运动员在完成转体类难度时保持身体呈线性运动,芭蕾基训中的“开”更好地帮助完成转体类难度时,主力腿与动力腿间的夹角开度,留头甩头练习利于提高转体圈数,提高完成质量,爵士啦啦操的编排中之所以广泛的采用了转体类难度,是因为能够使得成套动作更具有多向性和方位性,便于展示运动员的稳定性,转体类难度对运动员身体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多次进行把下手位练习,找到转体时二位与七位的交替;腿部进行passe releve(单脚立半脚尖)练习,便于调整转体时重心的上移,以单脚脚尖作为轴心;起转前的预备位进行demi plie(半蹲)的练习,更好适应低位向高位的转变,为转体提供动力;pirouette(旋转)的反复练习利于转体时空间感的形成,稳定转体的旋转时机和停留位置。
2.平衡与柔韧类
芭蕾基训中“开”的要求应用于爵士啦啦操,不仅对五大关节外展以及身体姿态有要求,对其平衡与柔韧难度也有一定要求,比如踢腿、抱腿以及劈叉等难度要求主力腿与动力腿之间达到一定角度,通过地面练习,进行盘腿压腿、仰卧踢腿、跪姿俯身抬腿、勾绷脚背、侧卧踢腿等,帮助打开胯部柔韧弹性、腿部肌肉内收力量以及后背部肌群的力量;把上腰部进行etport de bras(下腰)训练,集中加强躯干软度;腿部把上进行前、旁、后压腿,最大限度拉伸腿部柔韧,grand battement jete(大踢腿),交替前、旁、后踢腿,脚尖延伸,动力性拉伸腿部韧带,利于达到理想开度,提升难度完成度。
3.跳跃类
啦啦操中的跳跃类难度增加了成套动作的纵向空间,使平面的观感更具立体感,因而更加考验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以及核心收紧能力,起跳高度、滞空时长、开度以及爆发力,都是决定跳跃类难度完成度的重要因素,复合型的连续跳跃更是考验运动员的下肢以及核心力量。芭蕾基训中把下练习不同于其他练习增加了跳跃练习,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首先进行起跳前的demi plie(半蹲)练习,利用下蹲蓄力,为起跳做准备;coupe(蹬地)练习脚底推地向上蹬起,为起跳做辅助;saute(小跳)练习有助于运动员找到滞空感,达到训练腿部控制力和全身你协调性的目的;changement(五位换脚跳)训练,旨在拔高滞空高度,加强腿部爆发力,同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assemble(双起双落跳)、pas jete(双起单落跳)练习有益于落地缓冲及大腿内收肌的锻炼。
(三)艺术表现力及音乐感知力
1.艺术表现力
艺术表现力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感染力,建立在对音乐的正确感知,再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技术技巧和饱满的情绪结合在一起并表现出来。这样的艺术作品是丰富且完整的,传递给观众的感受更为强烈,更容易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爵士啦啦操作为表演性质的竞技项目,艺术表现力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芭蕾基训除了对肢体控制力及规范化的训练以外,有助于审美能力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形成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绪感知力,激发运动员自身的创造力和自觉的表现欲,逐步形成有意识的艺术塑造能力,更有利于艺术作品的表达。
2.音乐感知力
音乐的感知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包含音乐节奏感和音乐理解力。对音乐感知的偏差,会使得肢体动作出现表达不到位甚至不合适的情况,音乐的起伏或者是缓急都应匹配合适的肢体动作或者是技术技巧,否则容易因不匹配达不到最佳的观感。芭蕾基训中不同组合使用不同旋律以及节奏的音乐伴奏,不仅提高肢体控制能力根据节奏的变化,更是锻炼了大脑根据所接受的音乐节奏形式来调整并控制肢体,当节拍能力精准时,就会进一步提升到对音乐情绪和内涵上的感知力上了,不再单一局限于音乐节拍的计算上,而是从多音乐风格和层次上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并代入相应的情感,赋予作品本身与音乐及肢体动作协调的情绪,从而提升自主且有意识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结论
(1)芭蕾基训有着科学系统的训练步骤,强调的是循序渐进行的不断练习,作为各舞种得入门必修课,应用于多个领域,同样也有利于提高爵士啦啦操运动员的稳定性,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基本身体素质能力,为后期难度动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优化完善细节部分。
(2)芭蕾基训与爵士啦啦操专项技术存在一定相关性,并起到难度动作的辅助练习作用,在提升身体基本素质的同时,更提高了运动员有效且迅速的掌握专项技术,有利于啦啦操运动员身体姿态以及难度动作的完成度,都能够通过芭蕾基训的反复练习进行优化,提升核心稳定能力,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各关节的灵活程度,并获得正确的肌肉记忆。
(3)芭蕾基训对爵士啦啦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对运动员艺术表现力、肢体协调性及音乐素养都有着促进作用,又易于形成独立的艺术审美和音乐理解能力,合理的借鉴芭蕾基础训练并将其与爵士啦啦啦操日常训练加以结合,推进爵士啦啦操训练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迈进,以此对爵士啦啦啦操训练提供教学反思,为爵士啦啦操项目的训练提供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