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州市水安全总体构想研究

2021-01-08曾祥攀

湖南水利水电 2021年4期
关键词:永州市河湖湘江

李 良,曾祥攀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1 水安全背景

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1],“一带一部”战略定位的提出,打造对接东盟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既为永州市开放发展拓宽了空间,也对水安全基础支撑提出了新要求。既要为产业吸纳集聚、粮食生产提供防洪安全、用水安全保障,又要防控因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既要着力解决城市水源单一、水质不稳定等老问题,又要统筹解决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及风险加剧等系列问题[2]。

永州市水安全具有一定基础,但水安全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不强、生态价值体现不充分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是永州人民共同的期盼和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 现实基础

2.1 自然条件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国土面积22 259 km2,地势总体呈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成三山围夹两盆地的形态。永州市河流众多,水系复杂,全市大小河流733 条,总长10 515 km,分属长江洞庭湖水系和珠江流域,流域面积大于1 000 km2的河流有9 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501.6 mm,人均水资源量为3 557 m3。

2.2 社会基础

永州市现辖2 区1 市8 县和2 个管理区及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湘江流域。截止2019 年底,全市常住人口54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7 万人,城镇化率50.9%,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 016.9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 013 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17.4%、31.0%、51.6%。

2.3 水安全基础

初步建成了以堤防和水库为重点的防洪工程体系,已建等级以上堤防总长395.57 km,已建各类水库1 368 余座,初步形成了以湘江和潇水水源为主,涔天河和毛俊等大中型水库水源为辅,山溪水为补充的饮水保障体系。全市工农业用水增长至22.1 亿m3,有效保证了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行河长制及“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永州市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3 短板与差距

3.1 防洪方面

永州市境内缺乏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削减流域洪峰,拦蓄洪水的能力不足。全市等级以上堤防共计395.57 km,已达标堤防115.6 km,堤防达标率仅为29.2%,共有21 个城市防洪保护圈没有完全闭合。山洪灾害和水库安全隐患突出,目前仍有10 座大中型水库、485 座小型水库、11 座大中型水闸带病运行。潇水和湘江干流依次从江华、道县、双牌、零陵区、冷水滩区和祁阳县县城穿过,沿河两岸均为人口密集和产业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和行蓄洪空间协调难度大,河道侵占问题时有发生。

3.2 饮水方面

永州市城区水源地均位于湘江和潇水干流,供水水源单一,江华等9 个县城仅4 个有应急备用水源。其次,供水安全系数偏低,城市供水抗风险能力较差,双牌等部分县城供水安全系数不足1。依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至2030 年永州市城区规划人口将发展至100 万人以上,需水量为63.8 万t/d。随着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深入推进,至2035年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现有的供水工程体系难以满足规划期的用水需求。城乡饮水发展不均衡,经统计,永州市集中式饮水工程共计2 294 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工程63 处,仅占工程总数的2.7%,并且规模以下水厂缺乏必要的消毒净化设施,水质难以保障。

3.3 用水方面

用水效率有待提升,永州市2019 年万元GDP 用水量为130.9 m3,比全国和全省万元GDP 用水量分别高53%和1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6,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值。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永州市共有耕地546.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435.02 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79.6%,灌溉用水保证率不足90%,水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干旱易发,永州市位于湘江流域上游地区,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前涝后旱”和“夏秋连旱”现象发生频率较高,据统计,2020 年全市降雨严重偏少,新田、蓝山等地出现了重旱,19 座中型水库蓄水量低于正常水位蓄水量的50%。

3.4 河湖生态方面

湘江源头及主要支流水污染防治任务重,永州市境内湘江沿线途经的城镇较多,总氮排放量约16 000 t,总磷排放量约2 100 t,绝大部分城镇未实现雨污分流,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齐全,对排入水域水环境形成较大威胁。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面积呈上升趋势,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上升,环境改善任务仍然艰巨。农村面源污染现象普遍,由于农村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水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不完善,水环境保护及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未实现常态化。

4 水安全规划目标任务和总体布局

4.1 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新永州”的愿景,以满足人民对水安全的需要为目标,到2035 年,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湖生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洪涝防御能力全面加强,10 个县级以上城市防洪治涝能力全部达标,主要乡镇和乡村千亩、千人以上保护区防洪治涝能力全面达标。饮水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县级以上城市形成双(多)水源布局,基本具备应急保障能力,优质水库水源覆盖人口达到380 万人,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达到480 万人。用水保障水平稳步增强,工业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30 m3,现代化灌区建成面积达420 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500 万亩,2 000 亩以上的灌区灌溉用水保障率达到8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15。河湖生态系统日益健康,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不低于4.4%,水土保持率不低于90%,河湖重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提高到95%以上,主要江河湖库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

4.2 总体布局

1)城乡防洪安全。围绕筑牢保护永州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防洪安全底线的目标,以潇湘二水为重要单元,以永州市中心城区和东安、祁阳、双牌、道县、新田、宁远、蓝山、江华、江永10 个县级以上城市为重要保护对象,以山洪易发点为重点防御区域,不断提升上游和支流的拦蓄能力、中下游和干流的泄洪能力,科学处置行蓄洪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的关系,加快实施一批堤防、水库、河道整治、易涝区治理、山洪沟治理、防洪调度等工程和非工程建设;在2 水10 城辐射区域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蓄泄兼筹、多措并举,形成“一江两岸、南北联防”的防洪布局。

2)居民饮水安全。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的美好需求目标,优水优用、城乡统筹;依托何仙观、毛俊、涔天河、湘江等骨干水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9 个县级城市为区域中心,紧密结合人口分布,合理布设骨干水厂,沿国道、省道、县道或沿河铺设供水主干管网,沿途纳入其他优质水源,加强第二水源建设,不断提升供水安全系数,逐步完善配水管网系统,辐射周边集镇;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打破城乡二元供水结构,形成“城乡同网,轴带辐射”的供水布局。

3)产业用水安全。围绕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水与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强化节水减排增效,加强供需两侧双向调控;依据永州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北部潇湘城市群,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东安、祁阳、双牌为节点,辐射宁远、新田、蓝山,发挥双牌、毛俊、何仙观、东方红、大江边、金江、金陵、上里源水库及湘江等水源枢纽作用,沿二广高速建设输水工程,连接南北,串联各类灌区、园区和航道;南部生态经济圈则以道县为中心,江华、江永为支点,利用湘桂运河连通湘江和珠江水系,完善国家水网和湖南水网,以涔天河、古宅、晨光、码市、九嶷等大中型水库为骨干水源,湘江水等作为补充;全域优化水资源配置,重点保障大中型灌区、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航道水运用水需求,形成“产城融合、水兴百业”的用水布局。

4)河湖生态安全。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湘江、潇水及主要支流为主体,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城市空间主动融合山、水、洲自然景观,充分利用永州人文历史特征,搭建山水城市格局,创造优美的城市轮廓线,提升城市品位;牢牢把握湘江源等独特水文化基因,全面开展生态旅游、水美乡村建设;以水为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要素,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城乡一体的生态廊道,形成“山水相依,多元共治”的河湖生态布局。

5 结 语

永州市水安全规划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部门协同治水的有益探索,旨在着力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建共享的新机制,着力提升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湖生态协同治理的新能力,着力构建城乡、区域和行业协调均衡的新格局,努力实现洪涝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的水安全战略构想[3]。

猜你喜欢

永州市河湖湘江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初春农忙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我的第一笔稿费等
湘江等